被故事温暖的一千零一个夜晚
2021-11-30陈璠
陈璠
阳春三月,夜幕下的甘肃陇南寒意依旧,伴随着熄灯铃声响起,乡村寄宿制学校的孩子们迅速钻进被窝。月光柔和地照在校园的树丫上,落下斑驳的黑影。宁静的楼道里,借着应急灯的微亮,北京歌路营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歌路营”)一行查寝的步伐缓慢而轻柔。“嘤嘤……”稚嫩的哭声打破了祥和的夜晚,随后,哭声就像传染病,从这一间蔓延到下一间。
“刚开学想父母,哭够了就不哭了。”在校长的叹气中,歌路营工作人员的步伐渐渐沉重起来,孩子们呜呜咽咽的哭声震撼了他们的心灵。2012年,歌路营正式转型服务中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儿童成长教育,致力于为乡村儿童提供便捷、可落地的社会情感学习内容,希望每个乡村儿童内心有力量、未来有希望。
用故事“填补”缺失的情感
“我在睡觉的时候会不受控制地担心一些事情,比如爷爷奶奶在家怎么样、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过得好不好……然后我的眼泪就一滴一滴地掉在腮边。”在给歌路营的小纸条中,五年级的小燕一笔一画地写下了这段文字。这并不是个案,歌路营曾经花费一年多的时间走访了国内10个省市的102所乡村寄宿制学校,孩子们睡前哭闹、做噩梦、尿床等行为是教师管理普遍面临的难点、痛点。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情感缺失。”歌路营基金会秘书长梅冬与同事们基于长期观察得出结论,低幼孩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在开学后会演变成一系列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发育与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在调查的102所學校中,高达65.7%的孩子存在抑郁风险;超三成的孩子每月被欺负 2-3 次;大量的孩子自我认知出现偏差,认为自己无用。梅冬回忆说,被问及职业选择时,几乎所有的孩子脱口而出“游戏电竞”“网络主播”“快递员”三种职业,理由是这三种职业可以通过手机完成,而孩子们最常用来了解社会的渠道便是手机。“这些孩子和社会其实是‘失联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和社会的关系、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社会和未来的关系是怎样的。”梅冬意识到,孩子情感的缺失正在逐渐演化为社会能力的缺乏,提升他们的社会与情感能力的任务迫在眉睫。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在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有超过2600万寄宿儿童。面对庞大的群体,歌路营深感责任重大并积极寻找帮扶对策。“幸运的是,我们从两本书中得到了启示,它们都阐述了故事的力量。”梅冬说。顺着用故事疗愈心灵的想法,歌路营发起了“新1001夜——乡村寄宿儿童睡前故事”公益项目,希望孩子在一年级到六年级的1000多个住校的夜晚中,每天都有温情的故事陪伴。十年间,“新1001夜”故事通过网络设备服务了超过10000所乡村寄宿学校,累计陪伴超过466万乡村儿童安心入梦。
梅冬相信,好故事可以滋养心灵,他们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美好的种子,静待开出美丽的花朵。
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成长
“叔叔,我想听鬼故事。”“可以播放更多的冒险故事吗?”……去学校调研时,梅冬会收到孩子们对睡前故事各种各样的想法。梅冬理解孩子们身处寄宿制学校,课余生活相对乏味,向往的故事偏向于追求感官的刺激,但他坚持原则:故事选择从社会与情感学习出发,而不是完全迁就孩子的喜好。“或许孩子不会一开始就喜欢某个故事,但经过时间的洗礼,他们可能不仅会爱上这个故事,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一次,歌路营一行到某学校实施阅读评测,在测试前的互动环节,梅冬习惯性地问孩子们最喜欢的故事,不同于其他班级的各抒己见,有一个班级异口同声地回答:“生物书57页。”冷门的故事受到全班欢迎?梅冬有些诧异。
“生物书57页”讲述的是同伴关系的故事:学校里突然来了一个插班生,性格异常老实,甚至被同学质疑有点“傻”。恰逢生物课学到了第57页,讲述的是人智力低下的表现,于是调皮的孩子给插班生起了绰号“生物书57页”。受到嘲讽的插班生不再来上课。在老师的建议下,调皮的学生将插班生请回班级,然后两个孩子成了好朋友。
他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故事?梅冬带着疑问继续观察班级的孩子们。做阅读测评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个孩子有严重的阅读、拼写障碍。梅冬恍然大悟,原来“生物书57页”对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触动,他们或许就在听故事、消化故事的过程中,改变了对该同学的看法,重新审视了和该同学的关系。“故事没有严肃地讲道理,但发挥了切实的作用。”
在1000多个故事中,与同伴关系相关的故事不过是“冰山一角”。歌路营邀请了专业编辑,筛选汇编了包括品格哲理、成长疗愈、知识视野、机智冒险、人物励志、校园生活和神话童话在内的七类故事,并请各大电台的专业主持人、大学播音系师生完成录制。经过步骤繁复的打磨,“精致”的小故事被孩子们视为珍贵的礼物,他们在“拆”礼物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同时还给了歌路营一个大大的惊喜。
“新1001夜”项目推行一段时间后,歌路营通过科学评估发现:同伴间霸凌问题明显减少,抑郁风险有所降低,抗逆水平显著提升,睡眠状况一定程度上被改善。梅冬对此表示满意:“无论成绩如何,无论生活在哪里,内心充盈的孩子会认可自己。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盏小夜灯“点亮”幸福生活
提到乡村寄宿学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还是“破败的校舍”“馒头咸菜”等。随着教育扶贫的深入开展,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免费的营养餐开始普及……校园硬件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细心观察孩子们的生活,还是存在让人眉头紧锁的问题。
在一所乡村寄宿制小学查寝的过程中,梅冬发现有一间宿舍摆着8张床,但只有一张床上铺了被褥。“这个孩子每晚都尿床,身上特别臭,没有人愿意和她一起睡。”校长无奈解释。看着蒙着被子的孩子,出于担心,歌路营团队的一位女生用手轻轻摸了一下她的额头,发现孩子满头大汗。“老师,您能帮我开一下灯吗?我想去上厕所,但我不敢过去开灯。”孩子紧张的状态、怯生生的请求再一次撼动了梅冬的心:孩子距离同伴的接纳,只有一盏灯的距离。如果没有人性化的生活环境,分享给孩子再多温情的故事又有何用呢?
“提升社会与情感能力的过程是复杂的,应该从环境、内容、人三个维度出发,采用三位一体的干预模式。”梅冬和同事反复思考后,决定战略转型。2021年8月,歌路营发起了“乐活校园”项目,希望能从友好居住环境、丰富课外活动和支持生活老师三个维度推动改变的发生,而尝试的第一步是为乡村学校筹集了200多个晚安加油包,里面包括牙膏、牙刷、洗手液等可以提升孩子生活幸福感的“小”物品。梅冬希望从提供一些方便的物资开始,推动学校软性管理进步,给千千万万的中国乡村寄宿儿童追求有尊严、幸福生活的权利。
又一个夜晚降临了,“同学们好,歌路营为大家准备的新1001夜故事会就要开始了……”伴随着柔和的音乐,一个个故事张开“怀抱”,将孩子们轻轻拥入怀中,进入梦乡的孩子仿佛乘坐着深夜的温情列车,缓缓驶向崭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