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的合理利用

2021-11-30王志强

花卉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王志强

(海阳市园林建设养护中心,山东 烟台 265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对生态环境质量、品质等提出更高要求。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植物景观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现代城市形象的主要载体,因此加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优化配置植物势在必行。

1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植物的选择非常关键,讲究因地制宜,目的在于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可行性和植物的适应性,这有利于提高其成活率。在植物选种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其与拟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统一性,另一方面还应当结合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植物类型。比如,喜阴、喜阳植物的合理选配;有些植物耐寒,有些植物则具有较强的耐热性特点。在植物景观设计时,避免盲目选种,应当适应植物的生长规律。

(2)协调性在规划设计风景园林时,可供选择的植物数量和类型很多,不同植物特性和自身特点使得园林设计更为丰富。在设计之初,应当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否则将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设计效果,还会导致植物、环境显得特别的突兀、不协调。在进行风景园林整体规划设计时,不仅要合理选择适宜植物,更要分析植物生长习性,确保植物生长周期内能够与环境相匹配。同时,植物搭配应考虑四季性,确保各个季节都能看到“春色”。

(3)生态结构构造以及作用园林生态结构是生态园林设计的重点,节约型生态园林对于生态结构需要着重分析,在设计过程中,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需要设计师详细分析,有助于提高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实用性。①对节约型生态园林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绿化结构,而且绿化结构并不是简单的种植绿植,要结合多方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在合适的设置地点进行种植,注重整体的循环结构,完善生态结构,确保节约和美观的结合;②合理利用不同植物的特点美化园林,以乔木和灌木类为例,乔木具有高大、生命力强的特点,而灌木属于低矮的绿植,欣赏性强。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层次的设计,在完善生态结构的同时,增强生态园林景观性,而且通过合理利用,还可以增强生态园林净化空气的功能;③选择增强生态园林功能性的植物,优先选择能净化空气、降低污染能力较强的植物,通过生态园林的设计还可以改善周边环境质量,还能通过保健性植物建造一个更加绿色健康的生态园林。

(4)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生态园林设计师需要注意的一点,因为生态园林为保证美观性,需要选择不同的物种加强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为确保园林结构和层次,需要选择不同的物种美化园林,除此之外,为确保生态园林不仅美观,还要通过选择多种多样的物种进行设计,增强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实用性。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选择具有不同特点的物种,根据园林所处地区的特点设计出更符合当地文化特点的园林景观,突出当地的植物文化,而且可以结合我国本土植物与引进的他国植物,通过不同植物的结合加强视觉效果,在增加物种多样性的同时,也增强了观赏性。而且在设计种植地点及范围时,需要注重对不同植物的结合,根据生命力不同、生长周期不同、种植条件不同要进行合理的组合,需要对绿色植物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保证植物搭配不违反自然规律,科学的搭配才能营造具备美观以及环保理念的节约型生态园林。

2 当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当规避的问题

从现阶段风景园林设计以及建设现状来看,整体水平提升的同时,还应当注意植物优化景观设计。目前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多,但转为实践的非常少。植物景观应用及其设计面临一些明显的问题,比如未结合实际情况、习俗以及客观需求等,盲目跟风,本地鲜明特色丧失。部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生搬硬套,虽有有其可取的一面,但对于直接“拿来”的技术经验不足,未能完全吸收或本土化改造,以致于各城市和地区的植物景观基本一致,难以实现预期规划设计效果。

3 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对风景园林工程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3.1 植物景观的层次性

(1)规划先行,统筹全局。在城市公园特别是园林景观设计之初,就应当整体统筹规划植物景观,立足于全局视角来确定植物景观的风格、主题营造以及材料选择和季相分布等,确保后期设计的科学合理性。统领全局,才能使设计工作有的放矢,有效避免不停的修改,节约人工和能耗,有利于后期景观低维护。

(2)首选乡土植物,以外来植物为辅。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当有效模拟生态群落的特征,以乡土植物为首选,讲究地域性。在路侧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等节点位置,也可适当搭配具有高景观价值的适生植物,以有效提高景观的丰富度和色彩性,这样有利于提升景观整体吸引力。以杭州CBD 公园为例,其坐落在钱江新城核心区,也属于沿江带状绿地,集休闲、游乐等功能于一体,体现出新城现代化以及生态化发展。植物景观设计时,融合了东西方园林景观设计思路,汲取了近年来风景园林建设经验。通过对栽种植物景观、现场情况的综合考察,植物景观可以满足公园功能区块对园林风景植物景观的客观需求。新建城区公园的规划设计严格按照本研究上述程序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其延续着城市发展文脉,而且展现出了城市景观的主要特色;基调树种是香樟、桂花树。在绿色植物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当注意材料色彩搭配。以基调树种为例,其采用的是常规绿树,即香樟以及桂花等,既符合传统园林中的植物规划设计要求,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充分结合现状并且突出野趣。所谓自然野趣,实际上是风景园林内涵的一种田园情趣,也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非常难得的一点。为此,应当立足现状,尊重环境条件,深入挖掘特色资源,利用本地的果树、地被以及草花,甚至是农作物等,来有效展现乡间独特风光,并在此基础上营造一种区别于普通城市公园的乡野韵味。通过这种设计,可以为久在“樊笼”中的城市居民提供一种天然雕饰的自然体验,同时也可以有效满足城市居民对乡野以及田园的追求与向往,拉近风景园林与自然之间的距离。

(4)结构合理,层次一定要清晰。对于复层群落结构而言,其在植物景观的呈现方面优势非常显著,结合具体的主题要求和特点,对乔、灌以及草、藤等植物类型进行搭配,使其能够形成一种结构饱满以及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这样有利于突出主题,提高绿化率,并对冬季单一景观的不足可以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3.2 生态层次性

(1)严控植物的种植密度,为植物的生长留足空间。实践中可以看到,植物生长状况对景观的生态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虽然城市园林景观以植物天然特性展示自然的魅力,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发挥生态效益,还应当有效控制植物密度。比如,及时移除植物群落中那些长势相对较差的植物,从而为其他长势较好的个体提供生长空间。

(2)含蓄水源以及海绵城市的建设。在功能性以及景观需求得以满足的前提条件下,应当适量增加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应用,利用园林中丰富的水系以及植物等,来解决雨洪等方面的问题,以促进风景园林水源调蓄。

(3)对区域小气候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植物茂盛以及含湿地系统的城市园林,对温、湿度以及气流等的调节作用非常显著,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来有效解决生态方面的问题。同时,还应当保护好生物的多样性,利用城市园林景观人为干扰度相对较低、资源丰富等,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场所,以提高风景园林生物的多样性。

3.3 功能层次性

(1)人性化设计。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基于生态保护之目的,采用人性化的手法进行优化设计,并根据各类人群的特点以及行为和需求等优化植物配置,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亲切、安全以及舒适和实用的休憩空间。同时,结合各类人群对景观的诉求,采用人性化的处理措施和方法,比如营造宁静的休憩空间,满足中老年人等的需求;在户外活动以及宣传教育等相对比较热闹的空间,设计的植物景观应当考虑青年人以及亲子家庭等重点人群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交通便利性以及利于出行等,也是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因土地、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需求,风景园林通常位于近郊等地区,建议风景园林的出入口位置设在靠近主干道的位置,以便于市民出行,能够快速进入。

(2)整体性规划设计。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从其序列以及疏密度和具体的分布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充分考虑时序规划性,对所设计的植物景观按照季相变化要求进行种植,并通过植物季相景观来体现景观空间的时序。在设计植物景观时,植物景观的整体性是关键,同时也是对概念性规划的深化。从内容层面来讲,其包含空间、平面设计以及立面设计,并且对植物的筛选有严格的要求。平面设计过程中,应当对群落布局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林缘线对透视线开辟以及空间大小等予以确定。

4 结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立足实际,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技术要求等,本着节约、高效以及因地制宜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对园林工程进行优化设计,这样才能设计和营造出高品质的风景园林景观。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作品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微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浅议生态园林和城市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