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进展
2021-11-30朱潇刘银屏
朱潇 刘银屏
(安康市中医医院,陕西 安康,725000)
在临床实践中,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应用中药保留灌肠、艾灸、中药热奄包热敷、穴位贴敷、中药离子导入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就近几年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进展总结如下。
1 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及辨证论治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妇人腹痛”“带下病”“癥瘕”“不孕”等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是过食膏粱厚味,脾胃受损,运化失职,湿浊内生;或妇人以肝为用,七情内伤,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肝木克土,以致脾虚生湿,郁久化热,湿热互结;或房事不节,湿热之邪内侵,湿热蕴结,气机不畅,气血瘀滞,阻于胞宫;经行产后,正气未复,体虚寒湿之邪乘虚而入,或肾阳不足,寒湿内生,与气血相搏结,蓄积于胞宫,耗损气血,缠绵难愈;素体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行不畅,凝而致瘀,结于胞宫。故慢性盆腔炎总的病机为湿热蕴结,寒湿凝结,气滞血瘀,正气耗伤,其中湿、热、寒、瘀为标,气血、肾阳不足为本,其病位主要在胞宫[4]-[5]。
慢性盆腔炎辨证分型较多,主要分为寒湿凝滞证、气滞血瘀证、湿热瘀结证和气虚血瘀证等4 型。寒湿凝滞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小腹及腰骶冷痛,得热痛减,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可伴月经后期,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喜热恶寒,小便频数;舌质淡暗,苔白厚或滑腻,脉沉迟或弦紧;治法以温阳散寒,祛湿止痛为则。气滞血瘀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小腹刺痛或腰骶胀痛,痛处固定,可伴经期腹痛加重,月经暗紫、量多,夹血块,乳房及胸胁胀痛,情志抑郁,喜叹息;舌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涩;治法以疏肝行气,化瘀止痛为则。湿热瘀结证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腹隐痛拒按,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质稠色黄,可伴低热,经期延长,月经量多,口干不欲饮,溲赤,便溏不爽;舌质红,边有瘀点,苔黄腻,脉滑数;治法以清热祛湿,化瘀止痛为则。气虚血瘀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小腹刺痛或隐痛,痛连腰骶,带下量多色白,可伴经行腹痛加重,月经量多夹血块,神疲乏力,精神不振,食少纳呆;舌质暗淡,有瘀斑,苔薄白,脉涩无力;治法以益气活血,化瘀止痛为则[6]。慢性盆腔炎除了内治外,还可酌情选用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如中药保留灌肠、艾灸、中药热奄包热敷、穴位贴敷、中药离子导入等。
2 中医特色护理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情况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特点。中医整体观念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环境、社会与人体同属一个整体。故慢性盆腔炎的中医特色护理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施护,即根据四诊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以此为据,再结合自然、环境与社会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比如膳食、情志、生活起居护理及中医特色疗法护理等。
2.1 中医辨证施护辨证是中医辨证施护的前提和首要条件,辨证正确与否与施护效果密切相关。如前所述,慢性盆腔炎主要分为湿热瘀结证、寒湿凝滞证、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等4型,因此中医护理亦按此4 型来施护。
湿热瘀结:此型患者白带多,色黄质稠,常伴外阴瘙痒,嘱患者尽量避免搔抓,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可用清热解毒燥湿之中药(如马齿苋、黄柏、白鲜皮、苦参、土茯苓、地肤子等)煎水外洗,内裤勤换洗;保持大便通畅,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炙煿及肥甘厚味之品,可常食用苦瓜、马齿苋、冬瓜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作用的食物,亦可常喝薏米粥;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可选用清热解毒利湿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离子导入、中成药塞肛等,忌艾灸,可针刺阳陵泉、大都、三阴交等穴位[7]。寒湿凝滞:此型患者白带多,色白质稀,畏寒怕冷,受冷后各项症状加重,故平常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部分患者可因脾胃虚寒而便溏,故应忌食生冷寒凉之品,可常食用狗肉、羊肉、薏米、黄鳝、山药、板栗等温阳散寒祛湿的食物,也可常喝生姜当归羊肉汤;水果煮后食用,可用少量干姜、川椒等调味,以助温运中阳;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可选用艾灸、中药热奄包热敷、穴位贴敷等。气滞血瘀:此型患者腹部刺痛或胀痛明显,常伴抑郁、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故平常要注意情志护理,加强心理疏导,多跟患者沟通交流,缓解其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饮食上宜清淡、易消化,可食用具有行气活血作用的饮食,如白萝卜、大蒜、生姜、茴香、桂皮、桃仁、韭菜、洋葱,亦可用红花、玫瑰花泡水代茶饮;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可选用针刺、艾灸、中药热奄包热敷等,以疏通经络,调畅气机,活血止痛,缓解临床症状[8]-[9]。气虚血瘀:此型患者常有腹部隐痛,神疲乏力,食少纳呆,体虚易感。故患者应根据四时节气加强调护,固护正气,防止体虚外感;平常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及御邪之力;固护脾胃,增强后天之本,忌食生冷寒凉及肥厚油腻之品,不可用寒凉药物,可常食具有益气活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山楂、红糖、海参等,也可用黄芪当归煲鸡汤喝。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可选用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热奄包热敷等。
2.2 中医特色疗法护理拔罐疗法护理:拔罐技术是以竹罐或玻璃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形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祛风散寒等功效。慢性盆腔炎应用拔罐疗法,能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性反应吸收消退,从而加快治疗进程,缩短疗程。慢性盆腔炎拔罐一般在经前3~5d 或经后7~10d 进行操作,常取穴位为关元、归来、肾腧等。拔罐前跟患者做好解释,嘱其排空二便,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根据拔罐部位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缺损[10]。拔罐时使用闪火法将罐体吸附在选定穴位上,一般留罐时间为10~15min。操作中注意防火,防止点燃后乙醇下滴烫伤皮肤;点燃乙醇棉球后,切勿较长时间停留于罐口及罐内,以免将火罐烧热烫伤皮肤。留罐期间观察罐体吸附和皮肤颜色情况,询问有无不适感。如有不适感,应立即起罐,严重者可让患者平卧,保暖并饮热水或糖水,还可揉按合谷、内关、太阳等穴。起罐时勿用力猛拔,以免损伤皮肤,可先用左手抓住罐体,右手食指按压罐口旁边,气体即可进入罐内,负压消失,然后将罐取下[11]。起罐后若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常自行吸收,若水疱较大,则在无菌条件下抽取疱液,然后覆盖无菌纱布,防止伤口继发感染。
针刺疗法护理:慢性盆腔炎针刺疗法常取关元、足三里、子宫、中极、阴陵泉、水道、三阴交等穴位,患者取仰卧位,常规皮肤消毒后,采用毫针快速垂直进针,捻转提插,其中关元、中极穴给予均匀缓和刺激,以有酸胀和温热感为准,足三里、三阴交采用补法,子宫穴采用平补平泻法,阴陵泉、水道采用泄法,然后留针15~30min。慢性盆腔炎选以上穴位针刺具有温经散寒祛湿、调摄冲任、利健脾湿消肿、活血调经之功,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促进卵巢功能恢复,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促使炎性反应吸收,松解粘连[12]。施针前确认所取穴位处皮肤无感染灶及皮疹,患者非空腹,没有过度劳累及饥饿。跟患者做好沟通解释工作,消除其顾虑及紧张情绪。施针时保持病房安静,选择舒适体位,穴位处皮肤采用乙醇消毒。针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神态,并询问其是否有不适,以便尽早发现晕针先兆,及时处理。若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出现晕针现象,如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汗、四肢厥冷、胸闷、脉沉细等,要立即停止针刺,并迅速出针,让患者平卧,头部稍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予温开水或糖水之后即可恢复。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可针刺人中、内关、涌泉、足三里等穴,并可温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晕针缓解后,仍需适当休息方能离去。出针后,若针孔出血,可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若微量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如局部青紫肿痛较甚或活动不便,要先行冷敷止血后,再行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淤血消散、吸收[13]-[14]。
中药保留灌肠护理:中药保留灌肠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是将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作用的中药煎水灌入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直达盆腔各脏器及进入血液循环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药物不经过消化道吸收,避免了消化酶破坏和肝脏首过效应,提高了药物利用率,使盆腔血药浓度迅速升高,从而起效更快,疗效更好。温热的灌肠液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减少炎性渗出,促进包块吸收。灌肠在月经干净3d 后进行,灌肠前排空大小便,灌肠液量约为100mL,温度以38~40℃为宜。选择左侧屈膝卧位,垫高臀部10cm,完全显露肛门。灌肠管前端用石蜡油润滑后缓慢插入肛门,插入深度15~20cm,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直结肠黏膜。然后均匀缓慢滴入灌肠液,滴速为30~60 滴/分,在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如患者出现不适应立刻停止,并给予相应处理。药液滴完后拔除灌肠管,擦净肛门,拔出灌肠管时要注意防止药液溢出。灌肠结束后嘱患者平卧休息,不要立即下床活动,若有便意可侧卧或分散注意力,尽量延长灌肠保留时间。保留灌肠时间一般4h 左右,以临睡前灌肠为宜,尽量使药液在直肠内保留至第2日清晨,若患者难以耐受长时间持续保留,为让药液尽量吸收,应至少坚持保留30min 至1h。
中成药塞肛护理:中成药栓剂塞肛是将药物直接塞入肛门,通过肛管及直肠黏膜吸收至盆腔组织而达到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目的。由于塞肛药物也不经过消化道吸收,没有肝脏首过效应,故能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和临床疗效。常用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栓剂为康妇消炎栓,其主要成分为败酱草、苦参、紫草、穿心莲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康妇消炎栓还具有抗菌消炎及改善盆腔脏器微循环的作用。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确保药物发挥作用。嘱患者临睡前排空大小便,温水清洗肛门,食指带指套后将康妇消炎栓1 粒由肛门塞入直肠,深度5cm 左右,月经期间暂停用药。康妇消炎栓塞入直肠后,嘱患者保持俯卧位物在直肠中保留30min,尽量控制不要排便,让药4h 左右,以尽量多吸收进入盆腔组织中。治疗期间饮食清淡而富有营养,忌食辛辣刺激及生冷肥甘之品,同时适度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性反应消退[15]-[16]。
艾灸疗法护理: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一般采用悬灸法,选取下腹部相关穴位,如气海、关元、中极、归来、子宫穴等,通过温热效应刺激相应腧穴,循经传导至盆腔脏器,从而起到温经通络、散瘀止痛、调经理气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艾灸独特的热力效应及红外线辐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环及促进炎性反应消散,对慢性盆腔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施灸前跟患者做好沟通解释,消除其紧张情绪,不宜空腹施灸。施灸时患者取仰卧位,点燃灸条,火头距皮肤2~3cm 为宜,时间20~30min,灸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月经期间停灸。在施灸时,手紧贴施灸部位周围,感受其温度变化,以免烫伤皮肤,此外,要及时去除艾火燃烧产生的灰烬,防止烫伤。如有灼伤可用湿润烧伤膏外涂,起水疱者可无菌条件下抽取疱液,然后外涂碘伏,盖无菌纱布。灸后1h 内避免接触凉水,施灸治疗期间多喝温开水。多次艾灸治疗后,施灸部位皮肤可出现色素沉着,但停灸后可逐渐消退,故施灸前跟患者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
中药热奄包疗法护理:慢性盆腔炎中药热奄包疗法又称中药热敷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奄包置于下腹部熨烫,通过奄包的药力和温热刺激达到温经通络、祛湿散寒、调和气血的治疗作用。这种热敷疗法通过热力作用可扩张盆腔组织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透过体表直达病灶,增强新陈代谢和减轻局部炎性水肿。此外,热奄包在熨烫过程中逐渐由热变冷,热冷交替会改善血管舒缩功能,从而促进炎性反应吸收和消退,缓解局部组织粘连,提高组织修复能力[11]。慢性盆腔炎多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类中药(如透骨草、制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当归、香附、丹参、桂枝、川芎、莪术、桃仁等)制作奄包,具体制作有多种方法,如中药温火炒热装袋,或将中药粉碎后加粗盐40g,微波加热后装袋,或药物用少量热水、食醋和黄酒浸泡后装袋,然后再用蒸锅蒸或微波炉加热。中药热奄包疗法于月经干净后2~3d 进行,患者取平卧,下腹部垫一毛巾,试温合适后将热奄包置于患者下腹部,来回熨烫至奄包微冷状态,每天2 次,每次治疗30min 左右。如果患者下腹部皮肤有皮疹、感染、创伤,则不宜进行中药热奄包疗法。操作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避免过多暴露烫疗部位,冬季操作时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加强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在操作过程中要随时询问患者药包温度是否适宜,药包冷却要及时更换或加热。在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反映灼热不适,及时调整药包的移动速度和力度,防止烫伤[17]。若出现烫伤、水疱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对症处理。治疗完成后60min内不要沐浴,以便药效保留较长时间。
中药穴位贴敷护理: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是将中药散剂(黄柏、侧柏叶、大黄、泽兰、薄荷等)与等量温水调和,并制成边长1cm、湿度适宜的正方体药饼,用透气胶带将药饼敷于患者下腹部相关穴位(如中极、归来、关元、气海、子宫穴等),通过药物透皮直达盆腔及刺激相应腧穴,循经传导至盆腔脏器,从而起到疏经通络、清热除湿、调经理气的功效。中药穴位贴敷前观察患者下腹部皮肤是否有皮疹、感染、创伤,若有则不宜进行穴位贴敷。若患者为过敏体质,为防止局部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可事先在药饼制作过程中加入适量蜂蜜,或者在敷药部位外涂激素类软膏。贴敷时松紧度要适宜,敷药后应维持24h,期间不要沐浴。在中药穴位贴敷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皮肤局部情况,若出现灼痛、瘙痒、水疱等刺激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贴敷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
中药离子导入护理:中药离子导入具有药物治疗和中频电疗的双重疗效,是治疗慢性盆腔炎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应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仪,通过直流电将中药汤剂直接导入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中药离子导入避免口服给药途径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和肝脏的首过效应,能维持局部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能提高治疗效果。中药煎浓,放至40℃左右,将药垫用浓煎药液浸透,放置于下腹部,将电极板压放于药垫之上,并用松紧带固牢。打开电源开关,设置仪器参数,根据患者耐受力调节适宜的频率强度及温度,月经期间停用。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节电流量,注意防止电灼伤。皮肤有破损处不能贴片,若患者贴片处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皮肤过敏情况,应及时对症处理。冬天治疗时注意保暖[18]。
2.3 中医情志护理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可影响丘脑-卵巢-子宫性腺轴的功能,引起内分泌紊乱,最终导致不孕不育。从中医角度来看,这些负面情绪属于中医情志范畴。人的情志分属五脏,固有五志,“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五志过极,会造成脏腑气血功能失调,从而百病丛生。因此,慢性盆腔炎患者要移情养性,和调情志,恢复心理状态平衡,以达到形神统一、却病养生的目的。中医和调情志具体方法如下:(1)移情,退步思量,减轻烦恼,意念控制,克制情绪,排解倾诉,宣散郁结,自我调节,移情别物,反客为主,解脱逆境;(2)养性,读书义理,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3)情志相胜,根据中医五行相克的理论,“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即用一种情绪淡化另一种情绪的负面心理效应,以调节心理平衡。比如面对思虑过度之人,激之以愤怒之言语;面对忧虑、抑郁之人,报之以喜讯之言语;面对暴怒之人,感之以悲伤之言语等。
2.4 中医膳食护理
中医膳食护理是以中医食疗理论为基础来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它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可发挥辅助治疗作用。慢性盆腔炎患者膳食总的原则是以食用清淡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食物为宜,忌肥甘厚味及辛辣炙煿之品。中医膳食护理可根据患者不同体质及相关症状而选择相应的食物。若患者属于虚寒体质,小腹时常冷痛,则可食用一些温热性食物,如龙眼肉、姜汤、红糖水等;若患者属于阴虚体质,常有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可食用银耳、雪梨、山竹、黑豆等滋阴养津的食物。此外,还可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来进行膳食调理,具体参照前面中医辨证施护所述。另外,患者在中药保留灌肠期间禁食促进肠蠕动的食物[19]。
2.5 生活起居护理
以中医整体观念的理论来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要做到天人相应、形神兼具,也就是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嘱患者在日常生活起居中畅情志、戒私欲、慎房事、适四时、节饮食、常运动,从而达到形神统一、却病抗邪的目的。
3 问题与展望慢性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多发疾病,目前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不多且疗效有限,而中医药治疗却手段众多,疗效显著,显示了独特优势。中医特色护理在慢性盆腔炎的恢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胞宫,病机为湿热蕴结、寒湿凝结、气滞血瘀、正气耗伤,其中湿、热、寒、瘀为标,气血、肾阳不足为本。慢性盆腔炎中医特色护理就是以上述病因、病机为基础,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护,即根据四诊资料分析归纳出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然后随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比如情志、膳食、生活起居护理及中医特色疗法护理等。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案有诸多优势,比如可选中医护理技术类型众多、安全且少出现不良反应、操作简便等,患者更容易接受,且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慢性盆腔炎中医特色护理独具特色与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20]。
但目前慢性盆腔炎中医特色护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分型较多,证型复杂,除了本文所列的4 个证型外,还有很多其他证型,这就给辨证施护带来了挑战。此外,慢性盆腔炎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众多,但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及评价标准,这均不利于慢性盆腔炎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交流与推广。因此,在今后的慢性盆腔炎中医护理工作中,要与现代先进护理理念相结合,遵循循证医学要求,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方法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去伪存真,找出最优最合理的中医护理技术方案,从而使慢性盆腔炎中医特色护理逐步规范化、客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