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分娩过程中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2021-11-30黄玉兰
黄玉兰
(平果市同老乡卫生院,广西 百色,531400)
分娩对于产妇而言是一种强烈的躯体及情感体验,对其生理及心理造成严重创伤,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对产力造成影响,进而对子宫的正常收缩带来影响[1]。相关研究证实[2],分娩过程中产妇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减慢宫口扩张速度,使产程延长,会造成胎儿出现缺血缺氧的不良情况,易发生胎儿窘迫。因此了解产妇分娩中的心理状态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缓解其紧张、恐惧的情绪,从而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缩短产程及降低难产的发生风险。本文就产妇分娩过程中心理护理进展展开综述,现总结如下。
1 产妇的心理状态
由于产妇的性格、文化程度、家庭情况及孕产次的不同,因此在分娩过程中,心理状态及需求也有所不同。
1.1 恐惧紧张心理无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情绪,初产妇由于对分娩知识的了解不足易产生不良情绪,经产妇则是来自首次分娩的回忆。其中以高龄初产妇且文化程度较高者为多,其大多敏感多疑,对分娩具有较大的心理负担。此外文化程度较低的产妇对分娩知识的了解不足,心理反应强烈,存在过度紧张及恐惧心理,从而造成情绪不稳定。
1.2 焦虑、烦躁及矛盾的心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产妇在忍受分娩,对即将出生的新生儿具有期待及喜悦的心理,此外对新生儿健康产生担忧心理,表现为忧心忡忡及烦躁不安,进而产生矛盾及焦虑情绪。
1.3 产妇对周边环境的不适应产妇对产房的陌生感及陌生医务人员等形成的不良刺激,使产妇进入产房后即产生紧张及焦虑感,从而加重其心理负担。
2 心理护理的概念及基本方法
杨辛[3]等对心理护理概念定义为:心理护理是针对患者现存或潜在的心理问题、需求及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采用心理学知识及技术给予患者支持、鼓励及帮助,从而改善其心理状态。陈菲娜[4]则定义为: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不同方式及途径,积极的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其维持和稳定较好的心态。心理护理基本方式余洪[5]等提出5 个方面:(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增强产妇间的相互交流以维护较好的人际关系;(3)得到家属及亲友的配合;(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5)合理实施心理疏导。王雪菲[6]等将心理护理分为一般性及治疗性心理护理,一般性包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强化患者的心理支持系统;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加强健康教育。治疗性包括:采用心理治疗的各种方式,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认知,改善其心理状态。
3 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心理护理
随着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提高,对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心理护理也格外重视,临床心理护理模式包括诸多种。许巧兰[7]等认为孕早期也应对孕妇实施心理干预,在孕6 周开始实施,护理内容包括:为产妇讲解孕期的生理改变,合理饮食及早孕反应的应对措施等,教会产妇如何自行监测胎儿的方式。做好乳头的清洁工作,为分娩后哺乳做准备。王静[8]等提出,应让产妇提前适应角色转变,护理人员指导产妇正确对待母亲的角色,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使其保持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肖媛媛[9]等认为家庭支持更利于产妇的心理健康,护理人员在产前对产妇的家属实施心理卫生宣教,使其了解家庭支持对产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多给予关心及鼓励,为产妇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确保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前护理是指产妇入院后由分管护士收集其相关资料,并对产妇生理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向其讲解分娩相关知识,针对产前实施心理干预[10-11]。李晨阳[12]等通过采取讲解与多媒体教育为产妇讲解分娩的过程及纠正其对分娩时疼痛的错误认知。对于产时护理,林丽萍[13]等报道,产妇进入待产室时由配偶陪同,并给予鼓励及情感的支持,进入产房后由护士陪伴,紧握产妇的手,给予指导、鼓励及安慰,以缓解其恐惧情绪及不安心理,增强产妇分娩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行为能力,通过心理护理的细节可使产妇得到更大的心理帮助。产后心理护理,胎儿娩出后产妇会感到生理及心理的空虚,会因为母亲承担着太多责任而恐惧,是否能照顾好新生儿而产生担忧心理,此时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刘君芳[14]等指导丈夫及其亲属理解产妇生理及心理的变化,勿将注意力全集中于新生儿身上,而忽视产妇的心理需求,造成产后抑郁的发生,同时采取保健知识指导,如母乳喂养、正确的哺乳知识及新生儿的护理等,引导家属积极参与,以增强产妇的自信心及自尊心。刘亚玲[15-16]等认为产后家庭随访也应属于心理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干预可回答产妇的咨询内容及给予科学的指导,指导产妇如何正确处理哺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掌握新生儿的护理知识,改善其心理状态。通过实施上述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使产妇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量的风险及改善分娩结局等[17]。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增强其经阴道分娩的信心及降低剖宫产率。因此,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家属的心理辅导对分娩的顺利进行及确保母婴安全意义重大。
4 剖宫产心理护理干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采取剖宫产产妇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其情绪维持稳定,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产妇对分娩过程了解越全面,其负面情绪则越轻。针对产妇产前、产中及产后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干预,术前向产妇介绍医生确定手术方案的思路及流程,让其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重视及负责,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术中产妇处于清醒的状态,护理人员需掌握其生理及心理需求,尽量满足产妇提出的合理需求,术中嘱产妇深呼吸,以缓解疼痛不适感[18-19]。产后护理人员需时刻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随时给予引导、鼓励及安慰外,还应注重强化产妇心理支持系统建设,加强对产妇的健康宣教,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尽早行母乳喂养,采取各种方式以帮助产妇稳定情绪,从而促进其恢复[20]。
5 小结
随着心理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得到广泛应用,其在临床护理工作的作用也得到重视。分娩中产妇均存在心理承受力降低、感情脆弱及依赖性增强等变化,此期间的任何刺激均可能造成产妇产生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使交感神经兴奋性提升,降低产妇的痛阈及适应性,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及释放,且促进儿茶酚胺的分泌,进而引发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增加难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风险。根据产妇的不同心理状态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干预,以减轻其心理压力,促进产程进展,改善护患关系,使产妇及其家属能积极主动配合医疗工作。良好的心态能有效缓解疼痛,且能促进产程进展,缩短总产程,降低剖宫产、难产及产后出血等情况的发生,减少产妇的体力消耗及减轻其心理负担,从而使妊娠结局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