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护理在机采血小板采集中的应用进展

2021-11-30张柳艳

今日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机采献血者体位

张柳艳

(百色市中心血站,广西 百色,533000)

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组成,每种成分功能存在差异,其中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止血和凝血,可用于救治各种原因造成的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异常的疾病。通常无偿献血捐献的成分为全血,其中血小板成分较少,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而机采血小板一次就可以向患者提供一到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是全血中血小板的5-10 倍。机采血小板是指血液流经密闭的一次性无菌管道,在机器内通过离心分离出所需要的血小板,然后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给献血者本人,操作安全性高,受血者接受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就能达到治疗量,大大降低了传染病的风险[1-2]。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要求较高,基本条件包含有献过全血且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献血者体重在五十公斤以上,献血者血管条件较好,穿刺成功率高等,因此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实施护理措施非常重要,需要评估献血者心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做好解释工作,普及相关知识,满足献血者需求,规范操作,完成后告知注意事项[3]。整体护理将献血者作为中心,有针对性实施护理措施,可达到减少不良反应、满足献血者需求的目的。本研究将整体护理运用到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对护理效果展开讨论。

1.采集前的护理

王希[4]等学者研究中指出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耗费时间较长,因此护理措施非常重要,采集前需要全面评估献血者的情况,给献血者普及相关知识,告知其机采血小板的工作原理、优点及对献血者的要求,交流中评估献血者心理状态,讲述相关注意事项,评估患者血管情况,选择上肢较粗、充盈良好的静脉血管进行采集。

1.1 知识宣教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评估患者对献血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普及相关知识,包含血液的组成成分、血小板的功能及重要性,普及普通采血与机采血小板的不同,讲述机采血小板的原理及安全性,并告知献血者机采血小板的操作流程及优势,减少献血者陌生感,同时告知其采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5]。通过帮助献血者正确认识此项操作,告知其合理的采集并不会对其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反而有利于健康,减轻献血者的心理压力.

1.2 心理护理机采血小板操作时间较长,献血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因此需加强与献血者的沟通交流,评估其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通过与献血者交流转移其注意力,建立良好的关系。可播放舒缓轻松的音乐、播放有趣的视频,或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帮助献血者转移注意力。穿刺前需对献血者穿刺侧肢体进行评估,包含血管及皮肤情况,避开皮肤破损、瘢痕处,选择粗大、走向直、弹性好、穿刺成功率高的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疼痛,从而影响到献血者情绪,部分献血者对疼痛较敏感,因此在穿刺时给予患者安慰及鼓励,可询问其问题,从而减少献血者敏感度[6-7]。

1.3 行为干预鼓励、支持献血者献血的行为,全面评估献血者情况,指导献血者在采集前1 小时内清淡饮食、适量饮水,避免空腹采集,献血场所应当准备饼干、面包等食物,提供安全舒适的座椅,合理调节室内温度及湿度,温馨舒适的环境能够使献血者舒心愉悦[8-9]。

2 采集中的护理

谭结珠[10]学者表明机采血小板操作中容易发生枸橼酸钠中毒、低血容量、晕针、低血糖、疼痛过敏等不良反应,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加强巡视,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专业的操作技能,具备处理不良事件的能力,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安慰及鼓励献血者,嘱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1 采集中体位:机采血小板操作时间为60-120min,因此需协助献血者取较舒适的体位,告知献血者取半卧位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且血液流通更加顺畅,采血侧肢体需要与心脏维持在同一水平,需要献血者配合的步骤,护理人员协助完成。若献血者需要变换体位,护理人员将其穿侧肢体托住,帮助其改变体位,可有效避免采血侧手臂用力导致的针头滑脱或针头刺破血管壁,避免血肿形成。

2.2 无菌操作:操作中不仅需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也非常重要,在进行穿刺前协助患者使用肥皂水清洗手臂,护理人员常规消毒,尽量保证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增加感染的风险,同时可降低采集的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机率[11-12]。

2.3 不良反应护理:采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献血者的神志意识、面色表情等变化情况,采集中抗凝剂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枸橼酸钠,可导致低钙血症的发生,因此可在采集前给予10%的葡萄糖酸钙口服,若采集中献血者出现相应的症状则再次给予10%的葡萄糖酸钙口服,症状较严重者停止采集,并立即给予对症处理。若献血者空腹、体重较轻则会出现低血容量反应,在采集前嘱其进食、适量饮水,确保献血者不是空腹状态。操作过程中多与献血者交流,同时观察其神志表情及面色皮肤情况,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则减慢速度并给予糖水,嘱患者进行深呼吸,症状未缓解立即停止采集血小板进行对症处理,确保献血者安全健康[13-14]。

3 采集后的护理

杨学英[15]学者提出采集完成后,部分献血者不明确按压的方法,出现按压时间过短、揉按等方式,导致穿刺点出现血肿或青紫,因此采集完成后的护理也非常重要。

3.1 健康教育采集过程中全程需要护理人员跟随,密切观察,采集完成后告知献血者相关注意事项,指导其正确按压穿刺点,按压时间10-15min,需关注穿刺点有无渗血,若发现患者穿刺点出现渗血,则将患者手臂抬高,再次进行按压,至不出血为止,并更换敷贴,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20min 后去除,避免局部形成血肿。需观察30min 无不适症状后才能离开,观察期间为献血者提供糖水、饼干等食物,告知其针眼处避免见水,防止发生感染,嘱其3 天内避免参与重体力劳动,禁止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营养均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留献血者基本信息,按时进行随访,并评估是否有不适症状出现,及时采取相关措施[16]。

3.2 系统的建立为参与献血的人群建立相关档案,并追踪其献血后有无不适症状出现,再次强调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缓解献血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可鼓励符合献血标准的人群再次献血,有利于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调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再次献血率[17]。

4.小结

整体护理贯穿采集的全过程,不仅要求相关护理人员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及操作水平,还需要有沟通技巧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采集前给予献血者知识宣教、心理护理,创造舒适、温馨的环境,可减少献血者紧张的情绪。评估献血者情况,禁止空腹献血,给献血者普及献血的相关知识,提高配合度,给予有效地心理护理措施,可缓解其心理压力,避免由于紧张等因素导致血管收缩,增加穿刺难度[18]。采集中实施体位护理、严格执行无菌原则、观察不良反应,采集时间过长可协助献血者改变体位可提高其舒适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同时保证采集血小板的质量,采集中若发生不良反应,则会对献血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需密切关注其意识、面色等变化情况,做好预防措施,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19];采集后做好健康教育,告知献血者正确的按压方式,并需要留观30min 左右,无不适症状才能离开,告知其相关的注意事项,保留基本资料,便于进行回访,鼓励患者再次进行捐献。整体护理的实施可有效缓解献血者在整个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对献血知识及机采血小板有基本认知,同时也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再次参加献血的人数有明显的增加,能保证整个操作流程顺利地完成。

猜你喜欢

机采献血者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机采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机采棉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对比分析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