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进展
2021-11-30韦艳
韦艳
(马山县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530699)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一般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无需治疗,患儿可自愈[1]。但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则需要及时治疗。若不及时治疗,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偏高,导致皮肤和巩膜黄染,严重者甚至影响患儿脑组织,导致患儿脑性瘫痪,影响患儿智力发育,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3]。如何有效治疗和护理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文综述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同治疗的护理方法,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现综述如下。
1 光照疗法的护理
蓝光照射是临床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常用方法,常用设备包括LED 等、荧光灯等。照射时间和照射强度影响光照治疗的效果,若光照时间过长或光照强度过大,容易引起新生儿腹泻、皮疹、发热等症状,因此在对新生儿进行光照治疗时,如何保证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避免光照时导致的并发症是护理的重点[4-5]。光照治疗时由于蓝光容易透过新生儿视网膜,导致视网膜受损,因此在进行光照时,需要用黑色眼罩遮住新生儿的双眼,并用尿布遮住会阴部位,其他皮肤尽量暴露在蓝光照射下。在眼罩的设计方面,可根据患儿面部大小进行裁剪,利用消毒纱布固定包裹,连接处胶布固定。在患儿进入光疗箱前,尽可能安抚患儿,提高治疗依从性,可播放音乐等转移患儿注意力,并保持治疗室的安静[6-7]。若患儿出现腹泻、皮疹等症状,需要对症状进行干预。光疗后给予患儿体温监测,避免出现发热情况,及时发现处理。光疗结束后全面清洁灯管和反射板,避免积灰影响光照强度[8]。在郭巧丽[9]的研究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蓝光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护理,结果显示,对患儿光疗箱进行清洁,光照时佩戴眼罩,尿布遮挡生殖器部位等,患儿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2 换血疗法的护理
换血疗法是临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直接疗法,也是抢救该类患儿的唯一方法。在患儿具备换血指征后,迅速为患儿建立血管通路,确保换血成功[10-12]。血管通路的建立常选择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静脉包括大隐静脉、手背和足背静脉等。若动脉通路不符合要求的患儿,也可选择头部或肢体动脉。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低下,在换血前需要使用紫外线对换血室进行彻底消毒,温度维持在适宜温度。换血前对患儿进行全面肝功能和血常规、血生化检查,提前24h 禁食[13-15]。换血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血管通路采用22-24 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后注意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若出现情志、面色、体温变化,需立即上报责任医师给予处理。
3 药物治疗的护理
药物治疗也是临床上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之一。王永明[16]采用思密达联合妈咪爱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结果显示新生儿黄疸消失时间约为(4.26± 0.78)d,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效果较好。思密达能调整肠道菌群平衡,保护患儿消化道粘膜,避免肝-肠循环,降低胆红素水平[17]。饭前1h 进行服药,并给予温水服用,不会影响思密达的药物活性。服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若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需要针对性处理,严重者需要停止用药。
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护理
有研究显示[18-19],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早产、剖宫产、胆膜破裂等因素有关。有学者研究显示[20-22],对妊娠产妇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保暖措施,适当给予抚摸,母乳喂养,新生儿黄疸消失时间更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更低,能有效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在新生儿出生30min 内可给予母乳喂养,出生后8h 未排便的患儿给予开塞露诱导排便。在赵雁丽[23]的研究中还提到,新生儿出生后6h 内给予抚摸和游泳锻炼,能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这是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肠腔内含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促使胆红素转变为未结合的胆红素。新生儿肠道内缺乏细菌,使未结合的胆红素显著增加,在胎粪没有及时排除时,未结合的胆红素吸收量增加,导致患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24-25]。因此尽早进行母乳喂养、促进患儿排便,能促进胆红素快速排出。
5 小结
新生儿胆红素升高容易引起黄疸的发生,严重者影响患儿智力发育,危害患儿健康,增加患儿家庭负担。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积极给予护理干预,快速促进胆红素排除体外,能有效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及时给予治疗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是护理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