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的进展
2021-11-30谭玉红
谭玉红
(广西河池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547100)
下肢是骨折常见部位,下肢骨折是骨科常见创伤性疾病,多因交通事故、外力击打、意外跌落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下肢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下肢骨折以无创、有创手术内固定治疗为主,下肢骨折患者常伴剧烈疼痛,术后采取单一药物镇痛效果不佳,高达70%患者对术后镇痛效果不满意,且有25%~55%左右患者由术后急性疼痛转换为慢性疼痛,降低下肢运动、步行功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故针对下肢骨折术后疼痛患者需加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预后恢复[3]。随着护理医学不断发展,多种疼痛护理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包括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疼痛控制护理、舒适护理等,均伴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升其日后生活质量[4]。因此本文就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的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日后临床护理下肢骨折术后疼痛患者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1 规范化疼痛管理
规范化疼痛管理目的在于规范护理人员评估、处理患者疼痛流程,以此保障患者及时消除疼痛,或使疼痛减轻到患者能够耐受的程度,提升疼痛护理管理服务质量。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方式:(1)疼痛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疼痛知识宣教,促使其掌握下肢骨折术后疼痛原因,以纠正其错误认知,并向患者讲解药物作用、方式。(2)疼痛评估:每10:00、16:00为患者进行评估,记录疼痛部位、程度、时长等。(3)镇痛方案:给予想象法、放松法、知识教育等转移患者注意力,同时采取体位调节、按压切口、创造安静休息环境等保障患者舒适,给予冷敷、理疗、热敷等缓解疼痛[5]。潘慧、祝宏[6]等人对11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常规骨科疼痛护理、规范化疼痛管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在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logue Scale,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2 疼痛控制护理
疼痛控制护理是在完善基础护理同时,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与疼痛程度,拟定规范性、个性化、针对性疼痛护理计划,以切实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其预后恢复。疼痛控制护理方式:(1)认知干预:经过面对面、床旁电脑演示等,讲解术后疼痛原因、性质、防控措施等[7]。(2)心理干预:利用意念疗法、放松身心、音乐疗法等转移患者注意力。(3)体位干预: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术后早期抬高患肢20° ,支架固定,并垫上软垫。(4)伤口护理:对伤口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取针对性、个性化物理镇痛措施,如术后24h 内进行冰敷等[8]。(5)肢体松弛训练:协助患者取卧位、坐位,依据指令促使患者头部至脚部逐渐放松。(6)睡眠干预:对病室温湿度进行调节,定期实施空气对流交换,减少噪音、光线刺激等。(7)早期康复训练:术后6~8h 协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运动;术后石膏固定保持仰卧位,实施肢体屈曲、大腿后肌群收缩等,循序渐进进行坐起、行走等训练。高换雄[9]等人对92 例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疼痛控制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1、3、5d 时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3 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自身躯体、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以患者存在舒适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针对性、创造性与整体性[10]。舒适护理方式:(1)体位干预:依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患者体位、患侧肢体放置,确保肢体处于功能位,将患肢抬高。(2)疼痛护理:告知患者术后疼痛发生机制、原因;采取热敷、冰敷等理疗,同时可采取看书、看电视等转移其注意力。(3)早期康复训练指导: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功能训练,并告知早期锻炼重要性、注意事项等;此外需加强患者饮食指导,加强营养。(4)环境干预: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舒适,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噪音等。(5)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交谈,尊重、关怀患者,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冯琼、吴庆[11]等人研究显示,对238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24、48、72h 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4 基于SWOT 分析法的疼痛关爱管理模式
SWOT 分析法可充分发挥主体优势,以尽可能消除劣势,同时创造有利机会,预防危险因素;疼痛关爱管理模式主要是经过医护人员、亲友为患者提供充分护理支持、关爱,进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12]。基于SWOT 分析法的疼痛关爱管理模式方式:(1)组建疼痛关爱小组。(2)内因优势:①下肢骨折术后疼痛关注度较高,小组成员技术能力扎实;②下肢骨折术后疼痛病例较为丰富。(3)内因劣势:①小组成员之间配合度仍处于探索阶段;②与疼痛关爱相关环境仍需进一步改进。(4)外因机会:①患者希望在术后能够安全、顺利恢复;②药物止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③临床多以镇痛泵进行持续镇痛;④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社会多方位护理干预。(5)外因威胁:①相关知识认知度低;②小组成员对管理概念转换能力欠佳[13]。(6)干预方式:①强化交谈,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征;②在患者疼痛时提供心理支持、鼓励,了解患者内心感受,给予心理疏导、家庭关怀与社会支持。③疼痛物理干预:对下肢进行按摩,避开切口;并对切口部位进行冷敷、热敷等,嘱患者多锻炼。杨小丽、姜丽娟[14]等人对102 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基于SWOT 分析法的疼痛关爱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2、8、12、24、48 小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5 多模式疼痛管理
多模式疼痛管理主要是指联合应用不同镇痛措施,经过不同镇痛机制以获得高效的镇痛效果,以此促进机体功能恢复[15]。多模式疼痛管理方式:(1)组建疼痛管理专业小组,并进行培训。(2)评估:评估患者疼痛认知、疼痛治疗情况、镇痛效果期望等。(2)个体化教育:依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个体化教育,包括疼痛因素、非药物镇痛方式等。(3)评价: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对其自身疼痛情况进行评分;若患者可耐受,可采取分散注意力方式缓解其疼痛,若患者疼痛较重,则进行规范化镇痛方式。(4)镇痛方案制定: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由小组成员制定针对性镇痛方案;具体镇痛方式包括使用小夹板、石膏、使用止痛药物、音乐疗法、心理疏导等[16-17]。依据反馈获得患者对镇痛效果感受进行评估、调节镇痛方案。曹粒、眭建[18]等人对60 例下肢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分别给予传统镇痛措施、多模式疼痛管理,结果显示,术后第1 天、术后第3 天的VAS 均低于对照组。
6 小结
疼痛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症状,是一种非愉快的感觉与情感体验,是组织损伤时产生一种特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因此针对下肢骨折术后疼痛患者需加以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以减轻其疼痛程度,改善其心理状态,进而改善预后,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针对下肢骨折术后疼痛患者,临床可采取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疼痛控制护理、舒适护理、基于SWOT 分析法的疼痛关爱管理模式、多模式疼痛管理等多种疼痛护理措施,以提升整体疼痛护理质量,达到良好镇痛目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