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角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

2021-11-30赵心玮

山西青年 2021年10期
关键词:幸福感子女老年人

赵心玮

(山东财经大学,山东 济南 250220)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日渐显现严重,老年人成了社会的一个很大的群体,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特别是现在国家非常重视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积极推出了很多有力的政策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养老院的建设、医疗改革、有关老年人的保险等方面,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了这些保障如何去保证老年人的生活的幸福感,还有很多细节要思考。

谈到生活幸福感,在今天已不仅仅是吃饭穿衣的简单问题,也不单单是家庭子女能够完全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个社会问题,是需要很多人一齐努力解决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的品质感,让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一、增强社会人文关怀,培养老年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一)提高老年人的学习信心,培养“学习欲望”

很多老年人认为自己老了,学东西很慢,身体不好,干啥也干不好。这样老年人生活很没有信心,对什么也不敢去尝试。但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优点,无论你是家庭成员中的年轻一辈还是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等,在遇到有困难寻求帮助的老年人时,要耐心为他们解答,循序渐进教授他们现在的应用工具等,并要经常地鼓励他们。

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研究老年人的心理,提高与老人交流的能力。让老年人有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服务人员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去展示新事物的魅力,研究方便老年人有效学习的途径,引导和培养老年人去接受新鲜事物的欲望。

(二)关注每个老年人,做到“因材施教”

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反映在老年人身上也尤为突出。现在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有一些公共活动场所,也有“百姓大舞台”会定期搞一些娱乐活动,但我们必须看到真正参与进去的只是一部分人,不参加的一部分人久而久之就会有失落感、孤独感,所以我们还要关爱那些不喜欢与他人交往的老年人。社区活动要更丰富,要照顾到不同性格和不同兴趣爱好的老年人,要征求这部分人的意见,增加一些安静的活动的开展,让每个老年人能找到适合自己参与的活动。也可以通过志愿者走进他们的生活,引领他们走出去。

(三)创设有利的空间和平台,体现“老有所用”

老年人历经沧桑,有着丰富阅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有的老人有渊博的知识,有的老人有宝贵的实践经验。很多年轻人对老年人的过去的成绩很不屑,觉得他们的老一套过时了,其实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他们有着成熟的判断力。

很多老年人愿意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身边的人提供帮助,为社会做贡献。要为老年人提供这样的平台,让他们去施展自己的特长,分享自己的成果。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他们少量的力所能及的工作,可以是无偿的公益活动的形式,也可以是带薪酬的工作。让他们体会到老有所用,自己还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从中得到认可。实现老年人“老有所用”的自豪感,从而产生积极的生活态度[1]。

二、提高社会服务意识,从细节关爱老年人的生活

(一)从老年人的生活节奏出发,为他们留下“慢生活”

智能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各行各业智能化的服务也做到了面面俱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是社会的进步。

首先,我们鼓励老年人要积极学习新的知识,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些接受能力强的老年人能较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等现代化的工具,但还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受身体或学习能力的影响,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或者根本不具备学习的条件。另外复杂的程序,让他们学习后容易忘记。对于这一部分老人来说,很多本来他们可以完成的简单的事情,都需要子女的代劳。

根据这种情况,一是要为有学习能力的老年人设计和生产适合他们的现代化的工具,既要有部分现代化的功能,又要易学易用。二是要为没有这种智能操作能力的老人,保留人工服务窗口,优化服务质量。

各个服务行业要提高为老年人服务意识,提供有温度的慢服务。现在各级部门各行各业在改革创新的同时要保留非智能服务窗口。虽然,业务办起来要慢一点,但这就符合了老年人的慢生活。老年人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增加了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也不会产生被社会淘汰和抛弃的心理感受。

(二)从老年人生活实际出发,普及相关知识

日常生活中,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到有些不守规矩的现象,往往我们会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原谅他们,怕告诉他们会让他们伤自尊。但这并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因为有些不规范的行为,会将他们置于危险的环境。

现在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县城,道路修得越来越宽,路面上各个区域划分也越来越规范。但有些老人在骑车时,并不能完全按道路的划线行驶。特别是在人流量并不大的小城市,存在骑着电动车从机动车道路上行驶,或不按信号灯行驶的情况。其实,这种情况的发生,有两种情况:一是,这位老人见没车通过,侥幸通行;二是,这些老人并不清楚道路上各区域的划分,不懂得机动车道上直行线与转弯线在有些范围内不可随意切换。

曾经偶遇一件事,一位老人骑电动车接孩子放学,红绿灯处它占用了机动车的右转车道停车等通行时,挡住了一辆右转的汽车。汽车司机好意从车窗提醒他,不能走这条路,电动车应该走非机动车道。但老人听后却非常生气,因为他回头看到这辆车左侧的两条车道上都没有车,便理直气壮地反驳道“左边的路这么宽,为啥非从我这里走”。司机听后只好很无奈的等他通行后再走。所以,这样看来这位老人的错误的根本原因是他自己不知道错在哪里。这即引起了他人的不满,自己还在心理上感到很委屈。

生活中曾出现过多起因老人的不文明行为而引起的悲剧事件。个别老人不遵守公共场所的相关规定,在工作人员或他人的好意劝导时,反而惹怒了老人,引起了老人身体上的不适,甚至猝死的严重现象。

由此可见,给这些老人普及相关的知识非常重要。可以采取进社区讲解、表演等直观易懂的方式进行宣传,也可以在公共场所多设置形象直观的温馨提示。使这些老人从根本上认识这些应该遵守的规章规则,自觉去遵守,避免发生安全的事故,也不会在很多场合显得格格不入,能够融入大的生活环境中。

三、重视亲情关爱,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家庭,永远是老人们最关注的地方,子女永远是他们最大的牵挂。有些老人对子女也有很大的依赖性,所以家庭中子女要多陪伴老人,既要提供物质需求还要注重亲情关怀与关爱,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鼓励家庭支持和尊重老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的育儿养老模式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压力的急剧增加,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生活观念的巨大差异,都影响着老年人与青年人的相处方式。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很多老人因为赡养问题与子女打官司。这些现象都表明,在快速发展的当下,家庭对老年人的赡养越来越弱,敬老意识越来越弱。家庭是老年人养老的重要核心场所,家庭需要承担养老的主要责任。在解决养老问题、提高老年人幸福感的过程中,政府和全社会需要高度关注老年人,在社会和家庭中弘扬爱老敬老的新风尚。

(一)创造时间空间,营造温馨和睦家庭气氛

家中子女和后辈即使工作和学习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伴老人,和老人聊聊天。有些故事他们可能讲过多次了,有些不厌其烦地嘱咐。子女们要有耐心,认真的倾听,不要表现出不耐烦。手机不离手成了年轻人的正常的生活状态,很多老人抱怨,没有和子女们交流的时间了。老人把孩子盼回家,也是在玩手机,无暇顾及老人。这些所谓的“唠叨”可能没有手机带来的信息新鲜,但子女们要放下手机,认真的态度去陪伴老人。

除陪老人聊天,子女还要主动参与老年人的生活和劳动中。陪老人一起干农活,一起整理卫生,一起做饭,一起逛逛街、散散步。陪老人一起学习,手把手地教老人使用手机语音、视频交流等功能。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到家的温馨[2]。

(二)适当增加仪式感,满足老人小小的“虚荣心”

人人都有虚荣心,这里所讲“虚荣心”不是贪得无厌的过度虚荣。当子女买给老人礼物时,他们会很开心。我们常常会听到看到老人在邻里街坊面前“炫耀”自己的子女为他买的衣服、带自己去了某个地方等等。这种炫耀,不是攀比,只是想在他人面前证明自己的子女的能力和孝敬。

对于为老年人准备礼物,子女既要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也要考虑老人的心理接受能力。不可以价格评价礼物的贵重,要买的美观和使用。过于昂贵会增加老人的心理负担,觉得挣钱不易花费太大。

(三)创造机会,让老人感受被需要

适当地给老人添点小麻烦,投其所好地主动求助一下他们。很多子女觉得不能给老人添麻烦,各方面的需求都能通过网络上的查询功能获得帮助。如各种家常小菜、花样面食制作,输入搜寻关键字网络上会出现很充足的信息量供大家选择。而且步骤清晰明了,图文并茂,还有视频,非常直观,不需要家中老人完全能解决得很好。其实,适当地放下这些应用功能,向家中老人寻求一下帮助,也许只是水饺馅的调制方法与子女的分享与教授,他们也会很开心。他们很愿意为自己的子女分享自己的本领,让他们感觉到被需要的幸福[3]。

幸福感的定量评价使幸福感的研究逐渐从主观情感层面发展到科学理性层面,突破了传统哲学伦理学方法在评价幸福感程度和幸福感影响因素方面的局限性。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方法的基础上,逐步丰富我国老年人幸福感测量的研究成果,将老年人幸福感测量的对象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具体范畴。但是,对一些重要群体的关注还不够。比如,对人口相对较多、经济社会地位相对较弱的老年妇女幸福感的测量研究很少。此外,我国关于老年人幸福感的研究大多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缺乏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现有的理论框架有待突破。在老年人不断增加的当今社会,从国家政策的推出到各地方各部门的敬老爱老实施细则的落实;从家庭中的子女到社会各服务人员,每个人都要关爱身边的每一个老人,做到从细节出发,从实际出发,让老年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在生活和学习中得到快乐,从而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猜你喜欢

幸福感子女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