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骨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2021-11-30贵德强
贵德强
(昭觉县中彝医院,四川 昭觉,616150)
骨关节炎作为临床常见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概率。患者一旦患骨关节炎疾病,会表现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不适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家庭、工作等多个方面带来影响。然而,骨关节炎与其他关节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相似性,都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不适症状,容易使患者将骨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互混淆,以至于运用错误的治疗方法,错过治疗时机。那么,我们应如何对骨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正确区分呢?
一、存在病理的差异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位置集中于关节滑膜,一旦发病会出现关节疼痛,随着病情不断发展,会使软骨受到破坏、关节间隙逐渐变窄,在晚期阶段会表现出关节僵直、畸形、功能障碍,根本原因是骨质受到破坏影响。然而,骨关节炎与其存在明显差异,骨关节炎是由于退行性病变导致的,随着年龄不断增长,会表现出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与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在承重时疼痛会进一步加重。而严重情况下,会使软骨磨损消失,并在活动时容易发出关节摩擦的声音,对其关节进行按压疼痛感显著,关节也会出现肿胀症状,甚至会出现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情况。
二、发病原因的差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有许多,可能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环境因素、吸烟等因素有关。然而,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往往是后天形成的,譬如肥胖、劳损、创伤、关节畸形等因素,同时也不排除先天性关节异常因素。
三、疼痛位置的差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位置主要以对称性关节、小关节为主,譬如脚趾、手指等;然而,骨关节炎疼痛位置一般为大关节、负重关节,例如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等。
四、晨僵时间的差异
清早睡醒之后,关节出现发硬、发紧等表现,这就是临床医师所说的晨僵。类风湿性关节炎晨僵一般要60 分钟,相较于骨关节炎时间较长,患者活动之后,疼痛症状会进一步减轻,但是疼痛感依旧存在。
五、肿胀程度的差异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般会出现关节肿胀,且肿胀程度比较严重。然而,骨关节炎在早期发病阶段,不存在关节肿胀情况,但是临床上发现有少数患者存在关节肿胀情况,但是程度比较轻。
六、治疗方法的差异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慢性疾病,治疗时间比较长,一般无法自行改善,需要接受系统的医学治疗。骨关节炎的治疗时间比较短,可根据临床医师的医嘱,按时服用药物,休息之后疼痛等不适症状会有所改善,。疼痛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通过注意休息,达到自行缓解的效果。
七、活动能力的差异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可以忍受疼痛的状况下,可通过运动的方式,促进病情恢复。然而,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急性期阶段,尽可能减少活动,避免使病情加重。
八、发病年龄的差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年龄跨度较大,最小到几个月的婴幼儿,最大到90 几岁的老年人都能罹患此疾病,然而在40 岁-60 岁之间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高峰期,与男性相比,女性发病概率较高。然而,骨关节炎的发病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年龄一般超过50 岁,女性比较常见。
九、发病进程的差异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发展比较快,通常在2-3 年之后会表现出关节变形,需要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骨性关节炎病程发展比较慢,十几年到几十年之后才能出现变形,且疼痛程度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比较轻,所以不易被患者察觉,容易使患者错过最佳就诊时机,使病情不断加重恶化。
十、实验室检验的差异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实验室检验中会表现出类风湿因子在内的许多本身抗体。然而,骨关节炎通常没有特异性血液变化。
十一、遗传学的差异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和HLA-DR4 存在相关性。然而,骨关节炎发病和HLA 中的各个位点不存在相关性。
十二、对全身影响的差异
类风湿性关节炎除去关节之外,容易累及全身脏器,譬如,肺脏、肝脏、心脏等。而骨关节炎通常只限定于骨、关节,除去因骨增生压迫神经与血管的继发灶之外,不会对其他脏器产生直接影响。
在临床上,关节炎也包括好几种类型,一般情况下患者无法将其准确区分,其中最容易出现混淆的就是骨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尽管这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都会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关节症状,但是因骨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病理特征、发病年龄、发病位置、治疗方式等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所以便于患者合理进行区分。不管是骨关节炎,还是类风湿性关节炎,都需要引起患者的重视,及时就医,才能避免延误病情,使疾病尽早恢复,改善自身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