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天然草地利用区划之初探
2021-11-30汤晓洁
汤晓洁
河南省平顶山市饲草饲料管理站,河南平顶山467000
平顶山市是河南省畜牧业大市,要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优质草畜。它是依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种养结合、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畜牧业布局与品种优化等形成的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因此,编制平顶山市天然草地利用区划,针对各县资源特点,因地制宜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调整结构,为全市草地畜牧业生态发展谋划,从而推到全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1 平顶山市自然条件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处于北纬33°08′~34°20′和东经112°14′~113°45′,为豫西山地和淮河平原的过渡地带[1]。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具有西高东低的特征。平顶山市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带,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降水量为1 000 mm 左右。土壤类型属南方的黄红壤向北方的褐土过渡地带的土壤。土壤种类多样,主要有黄棕壤、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粗骨土、红黏土、石质土、紫色土、水稻土10 个土壤类型。
2 平顶山市天然草地资源状况
2018年第二次草地资源清查数据显示,平顶山市的天然草地面积为3.87 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91%,在河南省天然草地面积中占居第5 位[1],是省内重要的天然草地资源地市。草地类型主要为暖性灌草丛类和低地草甸类,其中,暖性灌草丛类面积约为30 858.9 hm2,低地草甸类面积约为7 880.65 hm2。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汝州市、鲁山县、叶县等地,鲁山县位于伏牛山区,草地饲用价值较好[2]。
3 平顶山市天然草地区域划分
3.1 豫西伏牛山亚区
豫西伏牛山亚区位于豫西山地暖性灌草丛、低地草甸资源区内,主要分布在平顶山市西部,行政区域包含汝州市、石龙区、鲁山大部、宝丰西部观音堂、前营乡、大营镇、郏县茨芭镇和薛店镇。草地面积2.161 万hm2,其中暖性灌草丛类为1.783 万 hm2,低地草甸类为0.378 万hm2;产草量干重为4.76 万t。
3.2 豫中东低洼平原亚区
豫中东低洼平原亚区位于平原农区低地草甸暖性灌草丛资源区内,主要分布在平顶山市东部,行政区域包含舞钢市、叶县、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郏县大部、宝丰东部、鲁山东部少部分地区。草地面积1.713 万hm2,其中暖性灌草丛类为1.303 万hm2,低地草甸类为0.41 万hm2;产草量干重为4.13 万t。
4 利用平顶山市天然草地区划的措施
4.1 兼顾天草然地的保护与开发
既要推进对草地承包经营确权的工作,落实好草地权属的确认,也要高度重视草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在尧山白山羊主产区鲁山县建立保种区,进行地方品种保护。可结合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治理、扶贫开发等政策,开发种植牧草,实行草林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以生态效益为主,同时兼顾野生珍贵动植物资源保护、天然湿地保护和典型天然草地类型保护等。
4.2 科学改良草地
在豫北部汝州市、郏县、宝丰县山区土壤肥力低、土层薄、沙石多、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方,可利用草山草坡发展草地畜牧业。种植优良牧草,重点选择苜蓿、燕麦、甜高粱、其他豆类饲草等,补播改良草地,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避免石漠化和灌丛化。本地优良牧草,如白羊草、荩草、狗牙根、莎草、白茅,分布广,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是值得驯化和推广的优良草种。
东部平原农区草场曾被大量开垦,导致草场资源逐年减少,在稳定和巩固生猪养殖产业基础上,优化畜牧业结构,大力开发饲草资源,加大肉牛肉羊养殖规模,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促进农区畜牧业的发展。该地区传统草种主要为苜蓿、饲用甜高粱。抓好粮改饲试点项目,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推动紫花苜蓿等牧草规模化种植。
4.3 采用多种形式实现草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东部平原农区,大力实施引草入田、引草入园、林下种草、草畜配套工程,重点推广紫花苜蓿、甜高粱、全株青贮玉米、燕麦、杂交构树、饲料桑等优良牧草种植,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通过政策扶持、体制创新、科技推动、规模种植、综合服务、产业化经营,不断推动农区草业可持续发展。稳定生猪家禽生产,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扩大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奶牛为主,适当发展奶山羊等特色奶源基地[3]。
4.4 积极探索草食家畜养殖的新模式
要充分发挥以郏县红牛繁育中心为支撑,大力发展郏县、宝丰、鲁山郏县红牛产业集群,发挥叶县、郏县肉牛生产大县的优势,在沙、汝河沿岸及丘陵山区,充分利用水草丰盛、天然牧草种类繁多、作物种类多、饲料来源广的优势,探索推广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发展肉牛产业;摸索林下养殖模式,发展家禽养殖。结合宝丰、鲁山、郏县、汝州、舞钢、叶县优势,发展奶牛羊、肉牛羊、肉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