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2021-11-30孙文萍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业务部门事项调整

孙文萍

(蓝本科技集团,四川 成都 610000)

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战略做引导,而战略的执行落地,必须依靠全面预算管理,只有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的预算管理工作,才能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预算管理已越来越重要,企业的预算管理建立已势在必行。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一)预算是企业战略的量化体现

预算是基于企业战略的承接,是将企业战略目标进行量化落地执行的重要手段,通过预算,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不断去论证其可行性,使战略目标变成可以具体执行操作的方案。企业战略只有分解为具体可量化的预算指标后,才能逐步实现,否则战略就只是纸上谈兵,成为一句空口号。

(二)通过过程预管控,助力目标达成

企业预算编制时间一般在上一年年末,单项目预算一般在项目投标之前。在企业或项目后续执行过程中,应定期进行预算与实际发生数据的对比,并着重分析差异原因。通过对预实差异原因的分析,针对预算未达成的事项,找出薄弱环节,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制定整改措施,改善执行情况,以确保预算目标的达成。

(三)考核与激励相辅相成,为管理提效

制定与预算指标相对应的激励政策,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效率。通过运用考核结果,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企业各个层级的员工,都有着不同的个人诉求,通过制定与预算指标考核相关的激励政策,透明化、公平化的满足员工需求,使企业人员更加安定团结,充满战斗力。

(四)加强企业内部沟通,保障信息畅通

预算的编制过程,通常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这样反复沟通调整的过程,在执行中也要充分地沟通分析。在这样的过程中,加强了企业业务部门与领导层的沟通交流,使前端部门的第一手信息能传递到管理层,管理层的长远目的、计划也能准确的传递到业务部门,保障了企业内部信息的畅通,避免因信息沟通不到位,导致业务部门执行偏差,或者管理层做出错误判断。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预算数据的可靠性不足

业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起点,业务预算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全面预算的整体可靠性。企业存量业务,基本采用增量预算的方式,参考以前年度历史数据,按照收入增长的比例,增加成本及费用。但业务部门往往为了预算目标更易达成,在预测成本及费用时,不区分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一味地按照收入增长的比例,预计成本及费用,导致预算利润偏低,最终导致预算松弛。企业新增业务,一般采用零基预算方式,参考市场行业水平,对标同类型业务标杆企业,套用行业数据进行预算的编制,但常常企业获取到的对标数据的口径,与自身预算数据口径不一致,不同企业在不同管理构架下,成本费用的归集也有所有不同,很难找到业务结构以及管理方式都基本相同的企业进行对标,虽然一些上市企业数据可以通过披露获取,但数据明细程度不足,非上市企业的数据不易取得,大多通过业务部门人员向同行打听获取,数据可信度不高,最终导致新增业务板块预算目标制定时,偏离实际,可执行性弱。

(二)预算管理刚性不足

企业在制定了预算目标以后,不应随意调整。很多企业在预算下达以后,随着实际操作的深入,业务部门逐步发现市场未达到预期,制定的预算目标难以实现,这时业务部门会主动提出调整预算目标,以达到轻松完成指标的目的。而预算部门也常常因为制度不健全、原则性不够、执行刚性不足等原因,轻易地按照业务部门的需求,对预算目标进行调整以及重新地下达,导致执行数据偏离企业战略目标。

(三)没有建立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公司开始逐步开展预算工作,但整体预算工作不成体系,生产、成本、人力、财务各部门分别编制各自的年度、季度预算,各项指标数据没有有效的对接,出现逻辑关系混乱,各部门仅考虑自身的需求,致使整个公司的预算没有形成串联与闭环,最终在预算目标执行过程中出现矛盾点,各部门间互相推诿,责任无法划清,导致预算管理考核无法落地,形同虚设。

(四)权、责、利不匹配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实行预算管理时,只注重了预算指标的制定与下达,并没有形成与考核指标相对应的激励机制以及权力的下放,导致“权、责、利”之间的不统一。中层管理者,在背负大量经营指标的情况下,没有获得相对应的权利释放,导致在管理中,缺少威信,一些管理手段与措施无法得到有效的推行,得不到基层员工的支持。而背负考核指标的员工,却没有给予相对应的激励政策,在目标完成后,得不到激励的兑现,往往是只有处罚,没有奖励,导致员工抵触指标的下达,同时也缺乏对目标达成的积极性。

(五)预算管理的结果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

通过预算管理制定的各项经济指标、非经济指标,在考核期内,由相关部门评价完成情况,根据完成程度,应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对应的奖惩措施,但在目前企业的执行中,多处罚、少奖励,责任划分不清晰,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不透明,在员工中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质量

全社会步入了数字化的时代,企业管理、预算管理也同样需要高度的信息化,通过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从业务前端收集准确、全面的基础数据,利用计算机形成数据汇总的信息看板,设置各数据之前勾稽关联,确保数据质量。公司首先应梳理业务流程、管理逻辑,在系统中建立与企业业务逻辑本身契合的信息化系统,由业务最前端部门,录入最基础全面的信息,通过图片、文字、表格等表达方式,最直观地展现数据来源,使系统中所有数据有据可依,需要查看时能直接穿透至最前端。其次,通过在系统中设计管理工具表单、信息看板,动态跟踪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可随时调取从业务获取,到业务经营、业务利润的全链条动态数据。最后,再将预算指标录入信息化系统,设置预警线,根据动态数据与预算数据的对比,对触动警戒线的数据,发出预算预警,做好过程中的及时纠偏与监督。

(二)明确预算管理刚性,不得随意调整预算目标

预算目标在制定和下达的同时,更要明确调整原则,一般来说,预算调整分为预算内调整和预算外调整事项。预算内调整事项,主要是基于预算编制的逻辑与假设,在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之间的调整,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预算管理制度,来约定调整原则以及报批流程。预算外调整事项,主要是指在发生预算编制外事项引起的变化,业务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详细阐述预算外事项发生的缘由以及对预算所产生的影响,由预算管理部门,针对该事项对预算的影响进行评价,以判断是否需要调整预算。企业的预算调整,不得违背企业的发展战略,不得背离企业的预算目标,预算目标的调整是重大事项,原则上需企业第一负责人的同意才能调整,在预算管理执行中,必须靠领导力来强化预算目标的刚性。

(三)建立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能力的建立,不是仅仅通过某一个部门就能实现的,预算管理必须是从业务前端到职能部门,再到领导决策层的全系统全周期的体系管理。企业应制定预算制定的牵头部门,由牵头部门来整体的统筹预算相关事项,具体的编制与执行,应由企业全员参与其中,上下层级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商论证,各部门之前互相验证业务逻辑性以及勾稽关系,使预算目标的制定具有充分的可执行性。整个公司的预算体系,必须形成从业务到财务的完整闭环。

(四)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政策

预算目标下达以后,应匹配相应的激励政策,在目标达成后,对员工应有一定程度的激励,激励与目标必须是可量化的、可执行的、可预见的,让具体业务人员能看到,并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得到。激励的评价方式,必须在下达目标时明确,不应在预算执行中来明确,或是在执行结束,做最终测算时再来宣布激励政策,这样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使员工认为预算目标考核不透明。预算指标考核周期届满后,应有业务单元提报预算执行情况,并由预算管理部门,审核上报数据,并计算激励情况。激励兑现的时间与方式也需要在宣布激励政策时同步明确,企业可以通过制度,对常规事项做出相关规定,持续遵照执行,对特殊事项,一事一议。

(五)将预算管理的结果运用透明化

企业实际经营数据,与预算目标相对比后,会形成预算管理的结果,企业应该合理充分的运营预算管理的结果,通过KPI考核、绩效打分等方式,公开透明的进行结果运用,通过升职、加薪、福利等手段,让员工充分得到激励。在预算目标下达时,约定结果运用原则,让多数人感受到公平。在现代企业里,预算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到整个企业的管理中,所以对预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我们应克服传统思想带来的阻碍,坚持将预算管理贯彻执行,以确保企业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结束语

一个企业预算管理的建立与运行,一定是系统性的,它需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从业务到财务,从指标下达到执行跟踪,从考核到激励的全过程的管理。在预算管理日益兴起的今天,各企业对预算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预算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整个预算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克服传统思想带来的阻碍,建立强有效的管理体系,坚决将预算管理贯彻执行到位,以确保企业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业务部门事项调整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工位大调整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电力企业构建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的研究
供电企业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财务人员深入业务部门的重要性和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