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鹿坏死杆菌病的预防与治疗

2021-11-30李寅博姜晓鸥

养殖与饲料 2021年7期
关键词:鹿场蹄部软膏

刘 迪 李寅博 姜晓鸥

1.辽宁省抚顺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辽宁抚顺113006;2.辽宁省抚顺市现代农业及扶贫开发促进中心,辽宁抚顺113006

坏死杆菌病在全世界分布极广,早在1932年就有分离到坏死杆菌的纯培养物,并用实验感染鹿的方法分离到坏死杆菌的纯培养物,随后复制典型病例获得成功。至今鹿的坏死杆菌分布很广,有的鹿场多年一直流行这种疾病。

1 病 原

鹿坏死杆菌病病原为坏死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动物饲养场、沼泽、土壤中均可发现,此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常呈线状,有时呈串珠状,人工培养可见分枝,而病灶则不见有分枝现象,无鞭毛,不能运动,亦不形成芽胞。坏死杆菌抵抗力不强,60 ℃30 min 及100 ℃1 min 即可杀死此菌。2.5%福尔马林、1∶10 000 雷佛诺尔、5%来苏儿10~15 min内均可将其杀死。

2 流行病学

鹿的坏死杆菌病最常发生于夏秋两季,这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季节时降雨量多,气温和相对湿度均高,鹿舍及运动场常泥泞不堪,不良的环境容易滋生病原菌。由于鹿舍场地凹凸不平,硬度过高,特别是地面有裂隙时,如果鹿发生蹄部损伤,更易感染本病。公鹿因配种争偶或锯茸挣扎致体表和蹄部受伤、昆虫刺蛰以及仔鹿脐炎时,也可发生感染。梅花鹿、马鹿和水鹿对坏死杆菌都十分敏感。通常,本病以地方流行形式出现。

3 症 状

鹿患本病时,多为慢性病程,但也有于数日内即死亡的急性病例。临床上本病以蹄部的变化为最多。当蹄部遭受机械性损伤致其外层组织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坏死杆菌侵入蹄部组织,引起组织的炎症和坏死;随着病程的发展,皮下组织也受到损害而出现蜂窝织炎。因此,在本病的初期,患鹿即出现跛行,检查时可见蹄叉及蹄冠等处肿胀、灼热且触压敏感,蹄冠皮肤明显肿胀;随后由于坏死扩展到深层组织,病灶范围不断扩大,坏死部可流出恶臭的污灰色或黄绿色液体及坏死组织碎片,严重病例有脱蹄现象。除蹄和肢体出现病变外,有些病例还出现口腔黏膜溃疡。患鹿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随着病程发展两耳下垂、食欲完全废绝、体温上升、运动及负重日益困难,因此常常躺卧,不愿起立。若有继发感染,症状更为严重。

4 病理变化

坏死杆菌病患鹿最明显的临床表现为蹄叉、蹄冠及蹄周围组织糜烂,呈现典型潮湿性坏疽。坏死病变可蔓延至肢体及皮下蜂窝或更深层,并形成大小不一、互相贯通的瘘管。坏死组织呈灰黑色、灰绿色,夏秋季有蝇蛆在其中滋生,味恶臭,腋窝和膝腘淋巴结肿大,一些坏死溃疡病变可见于口腔黏膜,严重病例蹄匣脱落、蹄软骨、关节、韧带与骨组织坏死。几乎在所有病例的肺及肝内发现灰黄色结节状的坏死病灶,脾脏通常无明显变化。

5 诊 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诊断时特别注意发病季节及鹿场情况、蹄及皮肤是否有损伤、病变出现部位及坏死组织的特点等。

6 预 防

鹿场一旦发现本病,要迅速隔离病鹿,并对鹿舍场地进行消毒。平时注意避免运动场及鹿舍的地面硬度不能过高、有裂隙和低地积水,注意鹿蹄清洁,在配种及锯茸季节防止公鹿发生意外,鹿有外伤时宜及时处理,定期喷洒药剂消灭刺蛰昆虫。一些资料指出鹿的坏死杆菌病的发生与其抵抗力降低有直接关系,本病多发生于天气炎热、吸血昆虫活动猖獗和饲养管理不当的时候。

7 治 疗

清除蹄部及皮肤患部坏死组织后,先用3%克辽林溶液清洗,然后用0.1%高锰酸钾或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再涂以鱼石脂软膏、磺胺软膏或抗菌素软膏。皮下及深层瘘管应反复以上述消毒液灌洗,并用浸透松馏油的纱布条作引流处理。口腔黏膜患处可涂碘甘油,2 次/d。某些抗菌素对鹿的坏死杆菌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时,可采用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进行全身治疗,同时按常规剂量内服上述抗生素辅助治疗,严重病例宜早期淘汰。

猜你喜欢

鹿场蹄部软膏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网红打卡晒鹿场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最后的鹿王
顽癣敌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他克莫司软膏配合短程地塞米松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分析
鹿场“两病”的防控措施
留意药用软膏的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