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木郁达之”治疗胃脘痛

2021-11-30房爱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柴胡桂枝汤胃脘

房爱芹

天津市河西区中医医院 300201

当疼痛发生时,无论是寒邪、热邪、食积、气滞、血瘀、体虚而导致的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在治疗上应当以缓急、虚实、气血、寒热辨证[1]。如《脉因证治》所言“有客寒阻之不行,有热内生郁而不散,有死血、食积、痰湿结滞,妨碍升降,故痛”[2]。基于木的生理特性,当邪气侵犯时,首当其冲影响其疏泄功能,所以气机郁滞为首。实证时,木之气郁滞久后或化火、或伤阴、或气血俱郁。虚证时,或木气本虚,或土虚木郁。无论是外邪或内伤形成的木郁,从治病求本的精神而言找出根本的病因病机,从这方面着手,临床疗效更显著。以脏腑(尤指肝胆与脾胃)辨证、气血辨证为基础,提出以下“达之”的治法。

1 疏肝理气法:四逆散、柴胡疏肝散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调理气机的升降出入,调肝是调理各种气病演化的基础。所谓的肝气郁结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不畅的病理变化,常表现为两侧或单侧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嗳气、脘腹胀满、脉弦,妇人可见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四逆散为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基础方剂,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组成[3]。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舒畅肝气,透邪外达;白芍柔肝敛阴养血;柴芍合用,一气一血,补养肝血,疏达肝气,使柴胡升散而无耗阴血之弊。枳实理气解郁,可消脾中的积滞。枳实与白芍相配合理气和血,使以甘草缓急,调和诸药,益脾和中。再则柴胡和枳实皆是气分药,但其配伍一升一降,可加强调畅气机之效。四逆散的基本病机是肝脾气郁,肝和脾是互相影响,倘若肝气郁滞,不能帮助脾运化,运化失司,将进一步导致脾气郁滞;脾是人体的升降枢纽,脾气郁滞也会影响肝气的郁滞。可见肝脾互相影响可导致体内气机郁滞。

张仲景疏肝解郁以柴胡剂为主方,后世疏肝诸方皆从仲景之方演化而来,如时方代表方中的柴胡疏肝散,其善疏肝解郁,其组成是在四逆散的基础上,枳实改成枳壳,加川芎、香附和陈皮,加强了四逆散的行气止痛之效,亦有和血止痛之效。此方行气之力最强,治疗气滞性疼痛更加有效。

2 疏肝健脾法:逍遥散

因肝的生理特性,主疏泄、藏血,体阴而用阳,所以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而生热,肝内有热则直接消耗阴血。若七情郁结,肝失调达,或阴血暗耗,或木克脾土,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再者脾气虚弱,统血无权,肝郁血虚,疏泄不利。既有肝郁、血虚、脾虚,此时治疗上除了疏肝解郁,应兼顾脾虚血虚,需健脾、柔肝、养血,其代表方——逍遥散。逍遥散主治疗肝郁脾虚兼血虚[4],除了有肝郁气滞的症状外,其兼头晕目眩、神疲乏力、纳少或纳呆、脉弦而虚。由于木郁克脾土,脾弱不能正常运化,生化无源;木不疏土,土亦不荣木,当应疏肝、解郁、健脾。逍遥散组成是在四逆散基础上去枳实,加当归、白术、茯苓、薄荷。柴胡、薄荷属辛散药,疏肝;当归、白芍属血分药,养血滋养肝阴;白术、茯苓入中焦,培土健脾[5]。若肝郁脾虚兼有食积,土困木郁,可配合越鞠丸或保和丸服用,加强消食之效,恢复土气助木气条达。

3 疏肝滋阴法:一贯煎

若情志不舒,或肝病久延不愈,耗伤肝阴致,或素肝肾阴虚,导致肝热、肝燥,则肝失于条达,肝气不舒。这是肝阴不足而使肝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肝体失柔,形成肝郁气滞,而气郁不舒,上犯胃脘,导致胃脘痛。此时治宜滋阴养血以柔肝,疏畅气机以平肝逆,以一贯煎为主要代表方。其鉴别症状有咽干舌燥、口渴欲饮、舌红少津或无津、脉细弱或虚弦。此方可使肝体得养而阴血逐渐恢复,肝气得疏则胃脘痛自除。一贯煎组成有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川楝子。此方重用生地滋阴养血以补肝肾;沙参、麦冬、枸杞子配合生地补肝补肾,以补肝阴为主,滋阴生津;当归补肝血,养血柔肝[5];川楝子疏泄肝气。此方具有滋水养阴,以涵肝木;培土生金,以制肝木;寓疏于补,条达肝木的基本特点[6],养肝清肝,恢复肝的生理功能,以达到疏肝之效。

4 疏肝和胃法——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肝气犯胃,胃气本虚,胃失和降,属肝旺胃虚之证,木克土的表现,宜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源自《伤寒论》,其原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更多而言小柴胡汤是通肝利胆,健脾和胃。其组成有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和大枣,小柴胡汤的组成仅仅一味“柴胡”疏肝,清解少阳之郁热,合黄芩增强祛少阳郁热之效。柴胡入肝、胆经,黄芩入肺、胆、脾、大小肠经,可见柴胡合黄芩更偏于清解胆腑之郁热,以疏调气机。诸药合用,则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身濈然汗出而解[7]。此方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既祛邪又扶正,其鉴别症状或有寒热往来、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本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肝郁气滞则气血流动不通畅形成的郁滞,宜柴胡桂枝汤,其作为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可理解为主治太阳和少阳两经之并病。小柴胡汤本着调畅肝胆之气兼补胃气,而桂枝汤论为伤寒论之第一方,群方之首。桂枝汤之所以用之广泛,刘渡舟教授认为桂枝汤在外能调和营卫,在内能调和气血、调和脾胃。桂枝汤中的五味药,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和大枣,均是生活上常用的调料,他们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健胃作用。既能调和阴阳,又能调和营卫之气,因脾胃又是营卫之本,故有调和脾胃之说。可见桂枝汤不仅调解阴阳,桂枝汤偏温性,故还有振奋脾阳之气之说。因此柴胡桂枝汤寓苦辛、寒热、升降、表里、攻补诸药于一方之中,其病机在治疗胃脘痛上应论为肝、脾并病,导致气血郁滞,营卫不和,阴阳失调,脾胃不和,可兼有瘀滞,此方可起到调和气血阴阳、调达升降、和血行络、疏利三焦、扶正驱邪的作用。毕竟此方中含有桂枝可温通经脉,鉴别症状有微恶寒、头痛项强、胸胁痛满[8]。尚若少阳枢机不利,肝胆郁热,痰火扰心,邪扰神明,可见胃不和之痞满,心烦、失眠惊恐、急躁,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其由小柴胡汤基础上去甘草,加茯苓、大黄、桂枝、龙骨、牡蛎、铅丹组成。《伤寒论》第107条“胸满,烦悸,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此方表里寒热并治,阴阳并调,表里错杂之邪均可解。疏散肝气的药物多为辛温升散, 用之不当则耗散肝阴肝血。所以运用疏肝解郁法时需要注意中病即止。若服用数剂无效者则应考虑调整方药或换方。若病情需要长期服用,必须与养肝、柔肝的药物同用[9]。

综上所述,凡可影响肝之功能和肝所影响的脏腑病变均可引起木郁。木郁之治,亦不仅限于疏肝理气,而是在顺应肝性的基础上,兼顾脾胃,灵活对待。治疗胃脘痛时,木气郁滞可用疏肝理气法宜四逆散,偏气滞疼痛者宜柴胡疏肝散;肝郁脾虚用疏肝健脾法宜逍遥散;肝郁胃不和用疏肝和胃法宜小柴胡汤,气血俱郁者宜柴胡桂枝汤,郁邪扰心者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久郁伤阴者用滋阴疏肝法宜一贯煎;久郁化热者用清肝泻热法宜左金丸,若邪入阳明成实证者宜大柴胡汤。

验案举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医案

魏某,女,55岁,于2019年9月12日初诊。主诉:胃脘胀痛半年余。刻诊:胃疼痛感重于胃胀感。纳可,偶有反酸。嗳气频,善太息。寐多梦,易早醒晨起口干口苦。二便调。舌偏暗红苔白,脉弦。胃镜检查:慢性胃炎伴出血。辨证:肝胃不和,郁热扰心。治则:疏肝和胃,行气活血。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丹参饮加减: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桂枝6g,茯神15g,龙骨15g(先煎),牡蛎15g(先煎),丹参10g,降香6g,砂仁6g(后下),仙鹤草30g,生姜4片,大枣5枚,水煎服,共3剂。二诊:患者反映胃脘痛缓解,胃胀减,纳寐可。效不更方,嘱咐按原方再服7剂。

按语:患者为情志不畅,平素情绪易急易怒,使肝气气滞、肝失条达;又因足厥阴肝经循少腹,夹胃,布于胸胁,肝气郁滞,气机不畅,导致胃失和降,故出现胃脘痛伴有胀感,兼善太息、嗳气频。肝与胆互为表里关系,少阳胆经枢机不利,则影响肝藏魂的生理功能,故出现睡眠质量差而多梦;弦脉所主病症为肝胆病、痛证,均显示肝气郁结。舌偏暗红苔白,脉弦则为肝胃不和少阳气郁之象。患者晨起口干、口苦,表示肝胆久郁化热,扰心神,伤津液,故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肝胃同调,疏肝和胃,畅达三焦气机,又可镇静安神,调畅情志,除痞和胃,标本兼治。再者患者已经发病半年余,舌偏暗红,表现郁久病入血分,故与丹参饮合用。丹参饮活血、行气、止痛,主治心痛、胃脘诸痛。患者的胃镜报告显示慢性胃炎伴出血,故再加仙鹤草30g以收敛、止血、补虚。

根据《伤寒论》原文可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要针对少阳枢机不利的病因,具有调和阴阳,调畅气机,重镇安神的功效。本方主症有“烦、满、悸”,“烦”包括烦恼、急躁等;“满”包括胃脘不适、腹胀;“悸”包括失眠、惊悸、谵语等。临床上抓三个主症并结合辨证,加减使用,均可取得显著的疗效。

猜你喜欢

小柴胡桂枝汤胃脘
基于CiteSpace的小柴胡汤相关研究可视化分析*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规律研究*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方法探究
小柴胡加味汤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中的效果
适合小柴胡汤治疗的感冒
从《桂枝汤》服药方法小议中药精细化管理
桂枝汤加味治疗更年期妇女汗出56例临床体会
从脾胃论治慢性失眠经验举隅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