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与档案工作深度融合路径的实证研究
——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
2021-11-30朱剑刚
孙 赢,朱剑刚
(苏州市职业大学 党委办公室,江苏 苏州 215104)
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1]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建工作的根本遵循,指出了党建工作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如何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并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是当前高校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以下简称苏职大)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发展为例,在审视现状、厘清问题、梳理举措、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破解党建与档案工作发展“两张皮”的对策建议,为高校全面高效地推进党建工作提供有益经验。
1 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2]这为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发展明确了实践路径。近年来,苏职大档案馆就如何开展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进行了探索,并从思想认识、实践举措、机制建设、实践成效四个方面对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
1.1 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的认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使得高校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入。高校普遍认识到当前党建工作已进入发展关键期,“融合党建”迎来了历史机遇期。党建工作也由注重理论学习逐渐转变为注重学习成果的实际运用。高校机关党委(总支)在机关工作开展中起到政治核心、组织保障的作用,机关党建工作直接影响全校党建工作及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3]。档案工作在高校机关工作中的意义重大,高校档案部门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苏职大在2019年档案工作要点中要求 “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建与档案工作深度融合,切实担当‘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使命”,并明确了工作思路:以“融合党建”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结合业务实际将“融合党建”目标分解;以档案工作为党建创新载体,围绕核心业务开展“党建融合”,把党建工作内在优势转化为档案工作显性成效;通过党建与档案工作互融互促、同频共振,推动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1.2 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的实践举措
1)找准“融合党建”结合点。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基本原则,实现党建与档案工作的深入融合。一是科学设置基层组织促融合。在档案馆设立党小组,解决党建与档案工作沟通协调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二是以党建项目促融合。以党组织“书记项目”实施为契机,与机关党总支、支部联合开展“党建+档案文化”系列特色项目,从队伍建设、资源开发、服务利用等方面着手,解决党建与档案工作联系不紧密的问题。三是交叉学习促融合。注重将学校档案工作会议的精神与档案工作相结合,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为解决档案发展难题理思路、寻方法。
2)发挥“融合党建”引领示范作用。“融合党建”关键是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为集中力量办大事、解难题提供主体力量。一是抓住关键少数。档案工作分管领导、档案馆负责人坚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合力。二是培养党员示范引领意识。注重将业务骨干培养为党建骨干,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先锋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三是发挥思想政治建设优势。执行好“三会一课”制度,加强人才队伍的思想教育。通过思政工作凝聚人心、调动主动性、激发创造性,形成你追我赶、敢于创新、干事创业的浓厚工作氛围。四是打造人才质量提升“软环境”。注重思路革新,搭建人才核心竞争力提升平台,将事业发展与个人成长相结合,充分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自由、民主、平等的学术氛围[4]。
3)以档案工作实绩彰显党建优势。深化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既要把握过程,又要加强成果运用,达到党建与档案工作“1+1>2”的目标。档案馆将党建作为档案工作的内涵定位和价值依托,以档案工作成果作为党建工作成效的具体表现和评价标准,全面提升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显示度。一是把立德树人融入档案工作。强化档案馆文化宣传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主动将校史、实物档案展示,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环节,使之融合于思政课堂,助推档案文化教育“亮起来”。二是把大格局理念融入档案工作。面向全校共享具有档案特色的党员活动室、珍品档案实物陈列室,将档案工作融入学校“大党建”工作中,助力“党史校情”主题教育“活起来”。三是把融合创新纳入档案工作。灵活运用“党建引领、融合创新”思维,档案馆与艺术学院党总支共建档案文创基地,创新档案文创产品,发挥档案文化传承作用;同教育与人文学院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将人才培养与档案文化资源挖掘利用有机结合,发挥档案文化渗透作用;同学校其他单位协同跨专业联合开展学术研究,提高档案科研课题立项层次和数量,推动“党建+档案”融合品牌“火起来”。
1.3 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的机制建设
1)沟通与协调。有效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是党建与档案工作深度融合的“润滑剂”。苏职大机关党总支和党委办公室合署办公,党办主任兼任机关党总支书记,档案馆是党办内设机构,为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实践提供了顺畅的沟通条件。在档案馆设立党小组,由党办分管档案工作的副主任担任党小组组长,充分保障党组织和业务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实践表明,顺畅的沟通机制能够有效地发挥党组织的协调作用,促进工作中思路的拓展、方法的创新和问题的解决。
2)激励与保障。有效的激励和保障能够激发党组织的活力和党员的积极主动性。从党务干部选任、经费保障、活动场所、优秀党员评选等方面建立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为党建与档案工作深度融合提供原生动力。如结合档案工作特点,依托实物档案陈列室,搭建党史校情教育平台,充分展示档案工作的成效,提升档案团队的自豪感和获得感;将工作态度、能力和业绩作为党员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指标,极大地鼓舞档案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3)考核与评价。建立科学的党建考核评价机制是检验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发展成效的重要手段。如苏职大自2017年起每年开展了基层党总支书记党建工作专题述职,并对党建工作进行细化、量化考核。同时,在学院(部)、管理部门、教辅单位开展的量化考核中,党建和档案工作的内容不断增加。通过考核既肯定了成绩,又能够发现问题、查找短板、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工作方向,促进学校党建和档案工作水平的提升。
1.4 党建与档案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效
1)档案工作开创新局面。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营造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氛围。档案工作应紧扣学校中心工作,结合党建项目同步开展,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珍品档案展办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校内热门“打卡地”,使档案馆成为生动的“思政课堂”和“校情校史课堂”;以江苏省五星级档案单位复评工作为契机,发挥党小组作为支部战斗堡垒的前沿阵地作用,以扎实的工作成效确保顺利通过复评,使学校档案工作走在全省高校“第一方阵”;以年鉴编纂、口述档案整理等编研工作为抓手,成立编纂工作小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苏职大年鉴获全国年鉴编纂出版三等奖5项、市档案文化精品三等奖1项,档案编研材料在市档案馆“新中国的记忆”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1项。档案工作获评苏职大2019年度内涵质量建设创新工作项目,并获得“开启档案服务新路径、探索档案发展新形式、拓展档案服务新范围”的高度评价,充分体现了“融合党建”对推动业务工作的巨大作用。
2)党建质量得到新提高。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把提质增效落实在基层组织中。支部通过主动指导档案馆党小组党建基础理论学习,深入了解档案工作,提升党建服务档案工作的水平。档案馆所在支部被评为“守史•传忆”行动支部,“党建特色+档案文化”支部书记项目获评优秀党建项目三等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党员干部的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为进一步深化“融合党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3)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档案馆联合所在支部一起开展党的建设研究课题,将融合实践中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归纳,不仅提升了党务干部的党建、业务能力,还提升了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综合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近三年,档案工作人员人均发表论文1.7篇,74%的人员获得职称晋升,取得各级各类表彰5人次,这充分说明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发展能够有效增强人才培养成效的优势。
4)工作认可获得新提升。通过党建活动、历史档案展示,主动服务学校和社会经济发展,大批校内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档案馆,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和档案文化。同时,档案馆为政府组织的书画展提供专业级暂存服务,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通过档案展示学校厚重的历史,切实增强师生的自豪感和对档案工作的认同感。这种对于档案工作认识的转变,追根溯源来自党建引领,是“融合党建”诸多成效的综合体现。
2 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实践的问题思考
2.1 党建与档案工作发展需进一步同频共振
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在重视程度、经费支持、岗位配置等方面已经得到了提升,但仍然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情况。如高校机关党支部大多由两个及以上部门构成,内部结构的差异化往往导致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协同困难。实际工作中,可以按照业务部门建立党小组,这种做法在缓解协同难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不够,造成党建工作表面化、程序化。部分高校档案馆是高校行政部门内设机构,在支部设置中同样面临问题,使得党建和档案工作融合发展无法形成合力。
2.2 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的认识需进一步加强
部分党员干部、业务骨干对党建内涵认识不够深刻,在观念上会把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简单化,不能真正从党建新理念中找思路、想方法,造成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缺少针对性规划和举措,工作思路陈旧、方法单一。在考核标准上,由于档案工作考核标准明确、周期短,成效容易量化,而党建工作考核标准较宽泛,工作周期长、成效不明显,导致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情况。
2.3 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高校机关党建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专职党务人员配备不足、党建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党务工作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这些往往造成专、兼职党务干部在党建与业务驾驭能力上不足,特别在党建工作上缺少动力、缺少谋划、经验不足。基层兼职党务干部待遇落实不到位,职称、职务晋升认可度不高等问题,也会影响党务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2.4 党建成效需进一步提质凝练
总结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5]。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更要在经验和亮点打造上下功夫。实践中,一线工作人员擅长于埋头苦干,但缺少对工作经验、成效的总结凝练,打造融合品牌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党的理论理解不够深入,无法有效地运用到工作中;二是“党建融合”虽然成效丰富,但在总结上缺乏理论支撑,造成亮点多而不精、散而不聚,不能形成合力,没有特色。
3 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深入推进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6]结合实践的经验,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把高校“融合党建”做新、做实、做深,提出五点建议。
3.1 强化思想理念更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树立党建与档案工作同频共振、同步发展的整体观念。增强领导干部、党务工作者的政治意识,使之成为领导党建工作的行家和指导业务的能手。注重提高领导干部统筹谋划的能力,切实把党建与档案工作在年度、学期发展规划中同谋划、同部署,实现党建与档案工作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3.2 强化“融合党建”实践
将党支部、党小组建在部门、科室内,在支部会议、党小组学习会中设置解决业务难题的专题讨论,谋划发展,破解难题。注重党建与档案工作交叉学习,在部门工作会议上加强对学校最新文件精神的学习,确保档案工作发展紧扣学校发展,切实提高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的协调效率。
3.3 强化党建队伍建设
配齐专职党建工作人员,加强党建专业人才和具备党建工作经验人才的选任。注重引导和鼓励开展新时期党建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实施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业务带头人”培育工程,将党务干部培养成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全面提升党建队伍建设质量。
3.4 强化考核评价建设
基层党组织数量多、差异大,既要承担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又要因地制宜结合工作来履行基层党组织的职责,要在兼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建立差异化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发挥检验和鼓励党建与档案工作融合发展成效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7]。基层党组织要能够根据学校重点工作和党建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评价指标,合理配置党建与档案工作的权重,通过考核促进党建引领档案工作发展,要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党员干部提拔晋升相结合,把考核结果真正运用到工作效能的提升中。
3.5 强化融合品牌建设
创建“融合党建”品牌,关键是提升品牌创建质量,使“融合党建”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8]。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注重党建“一盘棋”的意识培养,鼓励文、理行政人员间的“跨界交融”,实现特色叠加的“有机结合”。支持支部、部门之间的“党建融合”经验交流和信息互通,实现典型示范和亮点辐射效应,打造具有高校、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党建特色品牌。注重党建品牌的深度和广度,强化品牌展现的多样性,以品牌效应发挥党建与档案工作深度融合的优势和合力,进一步推动高校党建与档案工作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