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用铝箔技术研发及应用
2021-11-30陈锡广
陈锡广
(广西南南铝箔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大、循环稳定性高、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和清洁无污染等突出优势。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生产锂离子电池用的铝箔,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指标低,材质的均匀性不高,纯净度不高,影响导电性,材料塑性差,在下工序使用的涂覆、辊压过程中容易出现压折开裂问题,对提升电池电量和产品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也是制约着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1 铝箔动力电池的发展
电动汽车的动力源是电池,它是由阳极、阴极和电解质组成的移动能源。 带电时,离子离开正极并通过电解质流向负极。在工作或放电过程中,正极和负极之间会发生相反的电化学反应。 由此产生的电压降驱动外部负载并使车辆移动。电动汽车用的动力电池为锂电池:正极片为涂在铝箔上的磷酸铁锂(氧化钴锂LiCoO2,或氧化锂LiMn2O4或三元化合物Li(NiCo)O2),但以磷酸铁锂最佳。负极为涂有石墨或钛酸锂等的铜箔。缠绕在一起的正片和负片之间有一个隔板。 将盘绕的正负极片一起放入电池盒内,注入电解液,真空密封,完成一节电池的制作。正极材料的成本为 30%,负极材料20%,隔膜材料 20%,电解质0%,主体10%,聚丙烯酸膜。
正极的材质对电池的性能影响很大,整个正极是电池最重要的部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人类生计和环境保护,也关系到我国汽车产业的命运。电动汽车锂电池正极需要铝箔,汽车本身的重量要尽量轻,铝是汽车零部件轻量化的首选材料,铝在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工艺优化技术研究
2.1 微观组织结构及性能关系研究
2.1.1 微观组织对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
影响材料显微组织电导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作温度、合金元素的固溶、晶体缺陷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析出相与晶体的相关系等。
(1)工作温度:铝合金的导电性是通过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来实现的,随着工作温度的升高,材料中金属原子的运动增加,电子运动的障碍增加,从而降低了材料的导电性。
(2)元素固溶:当固溶体的元素结合成固溶体引起晶格畸变时,晶格畸变会增加电子运动过程中的散射系数,降低材料的导电性;不同的原子会“结合”一些自由电子,分离电子云,这减少了有效自由移动的电子数量并降低了材料的导电性。
(3)晶体缺陷种类和数量:冷塑性加工引起的结晶缺陷主要包括点缺陷、线缺陷和表面缺陷。与线缺陷和表面缺陷相比,点缺陷等空位对导电性的影响最为明显。大量的空穴会对固溶体的原子产生类似的影响,导致传导电子发生散射,降低电导率,再结晶的影响可以通过减少再结晶相来消除。
2.2.2 试验理论分析
为了研究微观结构特征和尺寸效应对工业纯铝板性能的影响,测试了Si/Fe含量、Si/Fe含量比和沉积对电工纯铝板力学性能和电导率的影响,已经研究了各种厚度的工业厚度,纯铝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及相关机理。形成如下结论:
(1)电工铝合金中,随着杂质元素总量(Fe+Si)的增加,铝板的电导率急剧下降,极限强度增加。基于杂质总量(Fe+Si)基本相同的假设,随着Si/Fe比的降低,样品的电导率逐渐增加,材料的抗拉强度降低。
(2)在FeSi总含量为0.15%左右的铝板材料中,当Si/Fe=0.35时,铝板结构中第二相较多,第二相的大部分化合物为Al12Fe3Si相,这是一个六方晶系。 当/Fe值增加到2.0时,铝板组织中第二相的数量显着减少,主要的第二相化合物为单斜晶系的Al9Fe2Si2。
(3)工业纯铝中,固溶强化对导电率的损伤率AS1=0.18%IACS/MPa,明显高于加工硬化对导电率的损伤率,为A=0.02%IACS/MPa。
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对合金元素Fe和Si的控制,在选材和掺入主要合金元素的成分方面进行设计优化,提高其导电率和抗拉强度,并使其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
2.2 热处理工艺技术对材料性能的研究
阴极电子铝箔的生产需要经过均匀化退火、中间退火和多次冷轧。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2.2.1 均匀化退火
过铸轧卷热处理可保证卷材组织均匀与材料塑性,使材料达到所需各种性能的技术要求。当退火温度大于400℃时,原子扩散能力增强,铝合金中粗大第二相的分解或溶解,亚稳相向稳定相转变,合金元素分布均匀,晶内偏析现象得到消除,为成品铝箔腐蚀提供较理想的组织准备。研究了均匀化退火对阴极电子铝箔用3003铝合金冷轧板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匀化退火不仅可以使针片状FeAl3相转化为颗粒状Al(Fe,Mn)Si相,减小了针状相对基体的割裂作用,而且可以让Mn元素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有利于后续中间退火过程中晶粒大小的控制,提高了铝箔的质量。
2.2.2 中间退火
冷轧板经较大变形后,一般要经历一次中间退火,以消除加工硬化和内应力,为进一步箔轧做好组织准备。中间退火工艺可以改善第二相颗粒的尺寸、数量和分布,降低合金元素的固溶度,控制晶粒的大小。退火温度在375℃时,Fe、Si元素将以α(FeAlSi)相形式析出,有利于提高铝板的伸长率。经过中间退火工艺的铝箔坯料轧制加工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中间退火的温度一般在300℃~450℃之间。
2.2.3 冷轧
冷轧变形时产生了大量的空位和位错等缺陷。缺陷处能量高,可以为第二相析出提供了良好的形核提条件,有利于促进Fe、Si元素的析出,净化铝基体,提高轧制性能。增大冷轧变形率可以增加冷轧板内部位错密度,为合金元素扩散和第二相颗粒析出提供充足的场所,有利于显微组织的均匀化。研究表明,对于变形率在70%以上的冷轧板,合金元素更容易以第二相颗粒的形式析出。
铸轧坯轧辊组织的均匀性直接影响最终材料的特性,因此提高铸轧坯轧辊的质量对于提高和提高铝箔的特性至关重要。首先需提高均匀化退火、中间退火和多次冷轧等熔体精炼工艺技术,其次在设备方面,先进的在线处理技术,如:在线脱气控制、陶瓷管过滤技术,全自动定时定量添加钛丝装置等技术的应用,能切实提高基材的质量。注重在线净化设备优化升级,重点对精炼工具、熔体泵送系统、脱气设备、过滤设备等进行升级改造,确保熔体净化效果和稳定性,减少熔体量,铝在转移过程中,氧化时吸氢现象。
2.3 设备精度控制
在铝带冷轧机和铝箔轧机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煤油作为基础油来冷却和润滑轧辊,轧制油的质量和纯度直接影响轧制工艺参数和表面。卷材的质量,新增轧制油再生过滤装置,保证轧机所用轧制油质量一致,保持铝箔清洁。它采用变频调速和阀门控制来实现流量、压力和温度的平衡。稳定、新增自动报警和检测功能系统,主要实现无人值守操作;加工过程中涉及的工艺变量较多,对控制精度要求较高。选用高精度元件和合适的软件,确保高成材率,同时减少产品表面质量问题。
3 生产工艺技术路线设计
纯铝与Fe、Si、Cu中间合金配料→装炉→熔炼→扒渣、精炼→成分预分析→成分调整→成分合格→转炉→精炼、扒渣→成分确认→除气→过滤→晶粒细化→连续铸轧铝合金卷带材为6mm~7mm→冷轧4个道次,冷轧加工率80%~92%→中间热处理,退火温度为280-320℃,退火时间3-5h→退火后冷轧1个道次→箔轧4道次→分切→检验→包装入库。
熔炼:熔炼时对合金的成分进行调整,提高Cu成分至0.04%~0.05%之间,以提高成品性能,熔炼导炉温度控制在745±5℃范围内,成分均匀且合金的成分百分比为:Si:0.06%~0.09%;Fe:0.10%~0.15%;Cu:0.04%~0.05%;Mn:0.01%;Mg:0.01%;Cr:0.01%;Zn:0.01%;Ti:0.02%~0.03%;Al≥99.60%,余量为杂质含量,上述含量有上下限为合金元素,含量为单个数值时,其它杂质为最高值。并且要求进行除气、除渣干净,搅拌充分且均匀,氢含量控制在0.12ml/100g·Al以下。
铸轧:在铸轧生产时,采用旋转吹气法进行在线除气,过滤采用双级过滤,变质剂采用进口Al—5Ti—0.2B钛丝,严格控制变质剂加入量,生产时选择低的轧制速度,来有效的消除和控制铸轧坯料中含氢量、夹渣、组织疏松等冶金缺陷,采用合适的铸轧区和嘴辊间隙,来保证良好的铸轧表面质量及内部晶粒组织。
冷轧:冷轧生产时,辊子表面吹扫干净,不能有残留油污,坯料经四道次轧制到0.65mm~0.75mm厚度时,进行低温中间退火,退火冷却后经2道次轧制至0.24mm厚度进行切边。
纵剪切边:纵剪切边时清擦导路中的各个导辊,用酒精或丙酮清擦各个导辊,确保铝卷表面不能有印痕、粘铝、擦伤、划伤,端面不能出现有毛刺、塔形、荷叶边、边部小碎浪等。
退火:退火时用耐高温铝箔胶带封口不能松层后,上料架装炉退火;中间退火工艺:0.65mm~0.75mm厚度时,在180℃~200℃条件下,保温14~16小时,冷却2小时后进行出炉,退火出炉后料不能下料架,退火后的料完全冷透时上轧机生产。
箔轧:基材在箔轧轧制时,保证较慢的轧制速度和较小的张力,防止轧制时铝板表面有印痕、粘伤、厚差波动性大等缺陷;再经过3个道次轧制,完成箔粗轧轧制后,冷却24h后再进行轧制,减少后续轧制时表面起筋、出现粘伤等缺陷;成品道次轧制时更换工作辊,清擦导路中的每一个辊子,支撑棍表面不符合时更换支撑辊,出成品时调整轧机吹扫风嘴,铝箔表面无连续性油斑。
成品分切:分切时必须清擦导路中的各个导辊,用酒精或丙酮清擦各个导辊;确保铝卷表面不能有印痕、粘铝、擦伤、划伤,轧机下机物料第一时间转分切进行生产,从轧机出成品下机后至开始分切。
检查和包装:成品检查时主要检查铝箔厚度、宽度不能超过公差范围,端面不能有毛刺、翻边,撞伤,错层不得超过0.5mm,套筒规格、材质符合要求,套筒两边伸出铝箔端面各5mm,检查合格后按照电池箔包装要求包装。
4 结语
随着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增加,作为集流体的铝箔越来越薄,因此对杂质含量的要求越来越低,铝箔自放电、厚度均匀、表面张力、粘附特性、强度、导电性等伸长率等高要求,动力电池用铝箔研发及产业化急需技术性的突破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