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相关问题探讨
2021-11-30赵福英
赵福英
(潍坊市寒亭区融媒体中心,山东 潍坊 261100)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是集会计核算、审计监督、财务管理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是一项重大会计改革,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必须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一、实行集中核算模式的效果
(一)为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后,会计中心能向财务部门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和基础数据。财务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通过综合分析,提供宏观财务管理服务,从根本上改变财务分散管理的局面,有利于财政收支统一规划,保证资金的有序、规范使用,采用先进的集中核算系统和网络系统,为创建集中支付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会计人员的财务管理环境,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及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依法创造了独立的财务管理环境,各单位的经营收支活动纳入统一管理中,会计中心实行会计电算化制度,遵循统一的管理制度。
(三)监管职能得到体现,财务行为更加规范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监管领域进一步扩大,管理、结构、开支规模等方面的不合理支出减少,规范了单位财务行为,改变了过去乱用资金的局面,避免了多账户的存在与资金多渠道流动等现象,加强了监督和约束,堵塞了部分单位少扣或不扣的空白,要充分发挥会计的作用,增加财政收入。
(四)精简会计机构人员,降低成本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事业单位精简了机构,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的数量,节约了资金和费用。
二、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会计中心的工作方式存在缺陷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中心的会计不是管理一家单位的账目,而是管理多家单位的账目。会计人员忙于日常业务,忙于报销等会计事务,装订整理凭证,打印凭证,准备申报,他们不参加有关单位的内部活动和管理,对本单位的具体业务问题不了解,难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合法性。
(二)账目的准确性必须提升
在财务收支活动中,由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未融为一体,会计中心独立运行,其对单位的具体业务要素和经常性支出不完全了解,特别是专项资金和单位实际资金。
第一,有些会计人员素质比较差,绝大多数会计人员没有接受专业系统学习,对会计活动不太了解,无法正确判断资金来源,直接影响了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导致处理不当和信息失真。
第二,专项资金得不到专用。大多数单位都有专项资金,但会计中心工作人员对专项资金的具体用途理解不清,导致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不佳,财政资金的超支不能真正体现出来,甚至出现浪费的现象。
第三,经常账户不能及时结清。由于会计中心工作人员对单位情况了解不深,部分单位未及时主动还款,导致部分经常账户连年挂账,形成呆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会计业务和资产管理脱节
单位资产清查不能按期办理,容易导致资产流失,会计中心人少物多,资产管理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监控方面,会计与资产管理脱节。此外,某些单位实物短缺,账实不符,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四)部门的支出标准和实际支出有很大的差别
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实践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单位经常性支出的模式与实际具体复杂的支出不匹配,存在差距,造成了矛盾。统一的财政支出是单位处理好人、财、物关系的依据和重要标准,如果任由支出超过规定,不单单违反了财经纪律,也会助长不健康的行为和腐败,可能影响多个部门、多个单位的任务的执行和多项业务的开展。因此,经常会出现向某一单位要求支付支出预算与会计中心拒付的矛盾,这是会计中心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完善事业单位集中核算模式的措施
(一)加强和改进集中核算基础工作
为营造良好的财务工作环境,要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完善培训制度,定期开展职业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效率,继续深化制度配套,健全内部监督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公共采购制度、资产检查制度等。
(二)基于集中核算平台,实现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的有效衔接
实行集中核算制度是当前公共财政改革的两个重要方面。财政部门在预算单位足额拨付和使用资金,也有利于资金的回收,为实行集中支付和现金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办法如下:财政部门不再逐级下达预算级次,只下达单位的年度总预算目标和月度计划,除单位养老基金支付少量零星支出外,单位人员经费由会计中心直接拨付到职工个人银行账户,由公共采购中心负责购置。即建立“六个环节”:国库收入、账户员工个人工资、支出项目公款、供应商合同专项资金、建设项目资金、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和审批。财政与国库的有效衔接,可以显著提高运行效率,保证会计核算真实有效和完整,提高部门预算的严肃性,落实支出,确保会计预算的完整性。
(三)加快会计型会计中心向管理型会计中心转变
在实务中,会计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资金的日常收付款和会计核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只是一个会计机构,并不具备监督和评价的作用。会计中心应该对地籍部门的预算指标进行检查,严格监控地籍部门资金的使用进度,科学分析、比较、衡量和评价事业单位的费用行为、成本效益,进一步优化费用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会计中心应改革会计核算方式,审计原始文件,确保支出合理合法,报销单位必须收回原始单据进行核算,将核算工作交回原单位完成,把监督落到实处。
(四)加强报销会计队伍建设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要进一步强化各服务机构的财务管理职能,提高报销账户的整体质量。因此,要不断加强报销核算队伍建设,完善报销账户监督考核机制,开展系统的财务管理培训,为了提高会计质量,提高集中核算的整体质量,需要加强集中核算的专业培训,保证优秀的业务水平和队伍作风,促进归口会计和谐发展。
(五)加强会计单位资产管理
第一,加强事业单位实物资产管理,建立健全产权登记、管理、保管、使用、处分制度,确保活动安全完整,配置得到优化。单位出售资产(包括调拨、转出、挂失、退役等),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自觉履行必要的审批和保管程序,及时进行会计核算;最后,建立定期的资产清查制度,会计中心应当对物业单位进行清查,并编制权属清查报告,以保证账表、账务的一致性。
第二,加强对经常项目的管理,定期按规定确认、办理或注销经常项目,保证经常账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经常账户和其他账户应当分别核算,除从源头扣缴外,单位其他流动资金通过活期存款专户核算,以免公款被挪用。
第三,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实现专项目标,严格执行程序,对专项资金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和跟踪管理,规范使用特殊手段,不得滥用、截留。
(六)正确处理预算标准管理与实际支出之间的矛盾
第一,制定统一可行的支出标准,财政部门和人事部门两部门要协商确定支出标准,结合上年数据和未来发展趋势,根据物价指数、实际劳动力需求和提供财政资源的可能性,制定一套适当的支出规则,严格执行开支标准。
第二,会计中心进行严格审计,所有服务均无权超出开支范围和提高既定标准,包括开支社会福利、差旅补贴等,严禁与人争利、滥用职权等现象出现。
第三,对单位真正需要支付的款项,找不到文件规定,要参考单位的意见,并注意事后跟进。
四、结语
在实践中,要不断完善和修订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议事规则,抓住重点事项,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会计监督管理,提高监督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积极性和针对性,要按照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保障体系,确保集中核算持续发展,充分履行集中监督和核算职能,规范单位会计行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