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中医疫病学课程教学研究*
2021-11-30李雪张茹张妍王嘉伟周滔
李雪 张茹 张妍 王嘉伟 周滔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潜能至关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不能被忽略。基于此,党中央认为要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工作,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的本质要求入手。教师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着力将思政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这种手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伊始至今,中医药防控在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数中医学者在此次疫情中奔赴前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医药关于疫病的研究已有几千年历史,其对疫病的认识较为成熟。在中医疫病学的教学中,为祖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奋斗终身的全能型人才,通过开设中医疫病学课程,创新课程模式,培养学生中医疫病学的经典辨治思维,完善中医疫病学理论知识[2],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理念,对于培养新时代的高水平人才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高等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1 课程思政融入疫病学科的必要性
1.1学生层面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课程思政是一个关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大系统工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3]大学时期是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思想还未完全成熟,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时期。作为医学生,是未来医学行业的中流砥柱,是肩负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使命的人,既要有恻隐之心,也要有果决的判断。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医学生要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中医疫病课程教学实施思政教学,就是将思想政治元素充分渗透到整个课程的教学中,大学生思维活跃,价值观、人生观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通过中医疫病这一专业课程的教学同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专业技能,而且使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提升。作为一个与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的行业,医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对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4]。以新冠疫情为例,大学培养医学生掌握疫病的临床思维、操作等能力后,临床医生面对疾病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专业能力去防治;还有奔赴前线,为疫情防控做出奉献牺牲的医生,深刻体现出作为一名医生的使命感、价值观。这是中医疫病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完美融合的鲜明范例,医学生在大学期间逐渐形成社会主义价值观,毕业后在工作中进一步坚定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最终成为全能型人才。
1.2教师层面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尤其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思政教育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有效开展并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人生观、扎实的专业知识[6]。教师要充分结合中医学科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如自然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在增强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文化素养的同时,做到中医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完美融合。在思政背景下,中医疫病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不仅要更加完善中医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当对哲学、历史、文学等专业知识进行了解学习,进一步丰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为实现课程思政融入中医疫病教学奠定坚实基础。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和魅力,在于说到人心里去,思想政治工作是要讲究方法的,还需要艺术,教育者要具备教育的智慧,做到将政治思想化于无形、融于细微,只有这样,才能让课程思政的效果达到最佳[7-8]。中医学历史悠久,效果显著,是聚集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学科。习近平在2019年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守正创新,传承精华[9]。中医学经久不衰,就是靠历代中医学家不断传承学术思想并发扬光大。这种传承不仅体现在中医学,亦体现在思政教育上,中华文明经久不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在坚定民族自信、道路自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而形成的独特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代代相传,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一方面传道授业,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与思政相结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在此过程中,教师更是提高自身修养与能力。通过专业学科与思政课程的融合,使得教师、学生双收益,同时需要教师运用网络、案例、导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将思政内涵寓于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使深奥的哲学涵义变得易懂,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10]。
2 中医疫病教学融入思政理念具体措施
2.1融入哲学思想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医者运用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去观察事物,借以阐明中医学中的一系列问题[11]。自然科学是关于物质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根本观点的体系。哲学来自自然科学,实践贯穿哲学思考,形影不离,思政课所建立的思维方法在中医专业课中运用,中医专业知识印证哲学理论[12]。中医学的产生与这些思想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产生同样是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从某种角度可以认为,中医学与思政理念同根同源。在教学中,融入哲学思想,不仅可以更便于学生理解专业课,而且为学生了解思政理念奠定基础。
2.2融入政治理念 在中医疫病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融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践行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通过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信念,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13]。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等等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起点[14],我党深谙“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的道理,提出要与时俱进。同样,中医学更是如此,中医学历史悠久,不单单是靠一代代医家的传承,更是靠每一代学者的努力创新,适应当时的国情、社会,才可以做到经久不衰。通过这种共鸣,使得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政治理念有深入了解。
2.3融入历史元素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医药理论在漫长的时期中逐渐形成、发展,经历了形成、成熟、发展与创新的不同的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初生萌芽;东汉末年,成熟完备;仲景后,各时代争鸣,人才辈出,不断创新,注入新元素。中医的发展必然是与当时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5],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逻辑是每一个现代人从历史进程中把握历史规律,探寻前进道路需要掌握的重要方式[1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17]在中医疫病授课过程中,在当时的国家政策下进行各阶段疫病学发展的讲解是便于学生理解、接纳的。众所周知,中国发展到当今的国际地位实属不易,是无数先辈一点点努力的结果。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进等等,这些历史事件证明,拥护党、坚定党的政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教学过程中,加入历史元素,可以更加通俗易懂地传授专业知识,还可以以史为鉴,为中医药未来如何发展引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者、中医药未来发展事业的接班人。
2.4融入科学思维、创新精神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讲话中说到:“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西医学传入东方后,广大中医学者没有抵触西医,也没有放弃中医,而是在整理继承历代医学成果的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将中医、西医相融合,以期为中医理论创新寻找寻求新的突破,现在仍有大批学者为这一目标奋斗终身。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文化是民族的根,方知“根深才能蒂固”,作为国人怎能把自家文化弃之、舍之?故而在中医疫病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思维,可以联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将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不断融合,赋能课堂教学[18];采用演讲式、分组式等一些具有趣味性、互动性的思政学习课堂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体会更深,效果更好[19]。使中医药事业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3 讨论
近年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渐渐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等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贯穿到各类课程教学中,同向同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全面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是践行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医学生乃至医者,具有良好的品德是第一要求。因此,要为祖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奋斗终身的全能型人才,中医疫病学课程中融入思政理念十分必要,如授课过程中加入哲学思想、政治理念、历史元素等举措,使得思政教育切实有效地融合疫病教学课堂。但是具体实施措施也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发展,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专业知识授课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建构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