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机械模具制造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2021-11-30储胜国
储胜国
(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苏州 215131)
在社会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持续进步过程中,我国工业化建设获得进一步发展,制造业不断引进信息技术,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数控加工技术方面。为了保证工业制造质量与效率。对机械模具加工而言,在各个制造企业生产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促使机械模具在特性、结构以及其他方面具有良好加工技术保障。所以分析模具加工活动中数控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模具加工行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1 应用数控加工技术的优势
1.1 强化产品性能
在传统机械模具制造行业中,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开展生产实践时,无法有效控制模具品质,由于部分模具品质不能满足要求,同时还会造成经济损失。数控技术能够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对模具加工设备工作进行控制,进而达到自动化生产目的,降低人为失误问题造成经济损失,保证模具产品精度,强化产品性能。减少因为其他因素造成的模具质量不达标。因为数控技术的自动化特点较为突出,相比于传统加工技术,具有较高精密性,开展生产实践活动时,借助数控机床开展精准切割以及其他技术操作,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问题,生产高质量品质模具,强化产品竞争力,保证产品性能,减少生产工期,为企业利益提供保障。借助有效利用数字化系统,可以对加工设备进行充分控制[2]。
1.2 提升生产效率
对于数控技术来讲,引进了前沿科技,借助计算机数字技术对机床运行进行控制,选择数字化系统开展模具生产。在模具制造环节中,数控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生产高精度模具,为机械模具加工效率提供保障,强化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传统加工技术相比,数控技术的优势非常突出。数控技术具有更加精准的控制方式,促使传统加工技术的不足得到充分弥补,提升加工效率。
1.3 生产自动化
在模具制造生产中应用数控技术,可以充分强化自动化建设水平。借助信息技术,在模具制造中对加工设备开展自动化管控工作,充分强化加工设备实际运行性能,缩短模具加工周期,充分强化工作效率,充分提高机械制造业加工自动化水平。借助计算机系统对控制程序进行提前设定,对于加工设备采用自动化工作程序,促进模具加工业自动化发展,促进制造业经济发展。数控技术应用于模具制造中,促使传统机械制造业加工模式发生巨大改变,充分降低因为人为失误而引发的经济损失问题,减少生产运行环节中企业的投入,降低劳动力费用。促使传统人工加工程序发生转变,有效解放劳动力,强化加工设备使用效率。借助对生产设施完善,促使企业生产不断实现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建设,充分提高我国制造业生产水平。
2 机械模具中数控技术具体应用
2.1 模具工艺路线
(1)零件图样分析。对于模具材料而言,合金零件主要选择铝合金,切削等加工技术在合金加工方面具有良好适用性,此种材料的优越性较为突出,和钢件加工具有较大差异。重点加工内容如下:①模具材料选择合金材料时,应该充分处理正面与反面。②在细节部分方面应该通过粗加工以及精加工等方式进行分别处理。③需要在短时间完成加工作业,还需要确保加工质量[3]。
结合模型以及加工步骤能够发现,用合金材料开展模具制造作业并非一次成型,要想确保加工精密度,还需要开展二次加工作业。
(2)毛坯种类的确定。毛坯采用块状铝合金材料。基于合金模具材料,还需要对刀具磨损与成本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另外合金材料便于开展切削加工,并具有强度低、硬度低以及质量轻等特点。通过《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可以获得合金加工模具尺寸公差。
(3)工件加工形状和余量的确定。
(4)定位基准的确定。第一,确定粗基准,针对正面内型腔开展加工作业过程中,定位粗基准选择零件外侧;开展反面加工作业时,定位基准一般选择凸台侧面。第二,确定精基准,需要确保模具便于定位、装夹以及具有合理的加工精度,结合“基准统一”“基准重合”的加工原则、理念等。
(5)工艺路线的应用。按照合金材料在模具加工方面的外形优势,形位与尺寸公差为标准,同时借助专业技术提高整体效率,有效控制加工成本。通过《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可以对合理的工艺路线以及加工方法进行确定。
2.2 合金模具数控加工
(1)借助UG软件,建立模具3D实体模型。
(2)数控加工基本流程。①对加工设备与对象进行确定。②设置加工方法与相关参数。③对加工过程进行模拟、优化。
(3)模具加工面数控加工。主要加工面包括反面、正面与表面三方面内容,即反面外轮廓、内型腔结构以及模具上表面等,同时还涵盖模具小凸台以及其他方面内容[4]。
(4)生成数控代码。处理模块,设置虚拟NC控制器、对NC数据进行认定、设置输出程序等,进而形成数控代码。向数控铣床传输数控代码,开展产品加工作业。
3 机械模具生产中数控技术优化措施
3.1 合理使用超声波与电解等技术
为了保证机械模具生产中对数控技术进行科学应用,优化数控技术实际应用形式,需要对超声波以及电解技术等进行着重应用。第一,在电解加工方面,应该将金属放置于电解液中,通过电离作用进行溶解,进而促使模具顺利加工成型,是现阶段新兴数控技术。应用此类技术可以充分促进生产效果,能够达到10倍电火花生产速度,同时由于电解过程中,并未出现切削力作用,在形状复杂的模具制造中具有良好适用性。只要原材料质量合格,则能够在加工环节中保证质量与精度。第二,应用超声波,借助超声波形成的超声频振动力推动磨料,基于磨料打击作用,促使模具材料发生破坏与脱落现象,进而加工出设计图要求的形状。应用超声波技术时,可以加工处理半导体、不导电以及导电等材料,在硬脆材料模具加工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第三,高压水切割技术,以水为载体,通过其动能和压力开展模具加工作业。操作加工工艺时,一般选择射流手段对材料进行切割,科学加压连续输出水流,促使高压水变为超音速的水射流,对加工效果与质量进行充分强化[5]。
3.2 科学管控相关影响因素
开展影响因素控制工作时,需要在模具设计环节中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在生产规格、数量、时间等方面,均会对数控技术产生影响,所以设计环节中需要对模具生产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以及研究,并且在生产环节中将这些隐患问题充分消除,为加工人员应用数控技术过程中提供良好环境,以及保证工作人员能够科学应用数控技术,进而保证加工质量。
同时,优化数控技术在机械模具中的应用时,还需要对加工精确度加以重视,采用闭环补偿技术手段提高稳定性,借助严格管控制造精度以及几何精度,充分提高模具计算与设计工作精细化程度,建立科学数控加工模式,另外,还需要规范化处理加工程序,进而实现生产经济细化发展,对不同数控机床展开互相配合,要求各个操作人员以及技术人均与标准化、精细化加工标准进行结合,对各个加工流程进行深入改革,对工序进行优化,建立科学的精细化生产模式。同时还应该注意,优化数控技术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工艺技术,比如CAD/CAN技术,缩短模具加工生产周期,展开精细化设计,科学整合半精细化以及精细化加工,结合机械模具实际形式,对加工模式进行优化过程中,以提高模具加工质量[6]。
3.3 有效管控加工误差问题
在优化机械模具数控技术时,需要对误差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发生加工误差现象。第一,对模具生产质量判断时,需要对精准度进行有效控制,对是否存在误差进行明确,采用事前预测以及防控方式,以根源角度减少误差现象出现概率。第二,应用数控技术过程中,需要指派专业人员开展管理工作,进而才可以保证误差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保证相关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处理,防止出现模具生产偏差,为模具质量提供保障。第三,应用数控技术时,需要对偏差问题出现情况以及规律进行归纳与总结,对误差问题出现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合理制定控制方法,实时开展模具生产质量监测工作。
4 结语
应用数控技术,借助集中化、自动化方式对模具生产程序进行控制,可以有效提升加工效率,并可以充分保证产品品质以及精确度。降低模具制造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有效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经济损失,充分保证公司经济效益,充分促进模具制造业经济效益。在具体应用数控技术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合理使用超声波与电解等技术、有效管控加工误差问题等策略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