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工业生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研究
2021-11-30张奕江
张奕江
(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卷烟厂,江苏 南京 210017)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演变,内部控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1]。国家管理机构也提出了一些条例和政策,为内部控制提供业务控制。内部控制是一种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一个需要所有员工参与的控制过程。它需要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和员工的参与,以保证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真实可靠,从而提高经营效率,最终使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虽然我国的一些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目前,我国大中型工业生产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资金积累大幅增加,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有所增加,活动风险、业务风险和决策风险也在增加。因此,“大企业病”在某些企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如可能存在许多系统和子系统。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各个系统之间的不兼容、重复和资源浪费,导致了各个行业的各个系统的开发,间接增加了成本。同时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部分企业没有健全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缺乏适当的风险评估制度,内部控制仍处于探索阶段。
二、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2012年,国资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通知》(国资委〔2012〕68号)[2]。通知要求各中央企业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的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持续改进。
近年来,大中型工业生产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3]。为加快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行业牢牢把握大事谋划、形象提升的原则,对精细化管理、监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近年来,大中型工业生产企业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精细化。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内部业务效率和业务风险控制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在这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关键时期,加强管理,努力实现总成本领先,是我们保持和扩大行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既是政府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需要。在此背景下,要进一步完善大中型工业生产企业的内部控制和运营管理,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增强业务流程中的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全员参与,自上而下的方法——启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更像是一种思想和意识,而不是一种系统、一套文件或一系列程序。只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将内部控制的理念和意识嵌入企业文化,内部控制制度才能长期有效。大中型工业生产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要遵循“全员参与,由上至下”的原则[4]。根据企业内外部管理要求,通过可行性分析后,企业管理部门作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牵头部门,召集企业技术、生产、法改、各监督部门等与主要制度相关的部门,根据现有管理体系推进绩效建设,讨论制定绩效考核方案。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制定并推进全系统绩效方案。通过绩效考核与原有体系挂钩的方式,明确大中型工业生产企业内控建设的目标、原则、工作程序、业务范围和工作形式。在体系建设和执行的过程中,企业各管理部门的范围和职责得到了明确。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申请指引的具体内容,结合企业的主要业务领域,确定内部控制建设的业务范围,包括投资决策、采购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销售业务、工程项目、技术研发、全面预算管理等。根据业务范围,明确分工,明确责任,保证各级沟通顺畅。此外,该计划还需要明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内容、程序和时间进度,详细说明已取得的成果和要求,以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顺利发展。
(二)分步、有序——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
整体计划、年度计划发布后,后续程序必须严格按照内控实施计划执行。内控管理部门召开会议,详细介绍内控建设的背景、目标和工作步骤。以日常生产过程控制为例,详细介绍内控风险的具体情况、业务流程图的绘制、控制措施的调查、制度的完善。至此,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正式启动,各项工作逐步有序开展。根据计划,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改进阶段。在此基础上,内控制度建设办公室要和实施团队多次讨论,对业务活动进行初步分析。根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基本完成控制目标的确定、过程分析、关键风险点的识别等工作,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5]。
在筹备阶段,参与人员来自内控制度建设办公室和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数据的收集、内部控制的培训和框架的建立。内控建设办公室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收集、阅读国内外文献、财政部行业内外发布的相关内控文件,明确目标、意义、原则,并对企业规范管理体系和文件体系中的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将其划分为各个业务环节,初步确定项目涉及的业务。
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经验总结
在新形势下,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无疑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良好选择。然而,众所周知,一个良好发展的企业在现有的制度和规则下,很难适应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大企业在推行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大中型工业生产企业的内控建设并非一帆风顺,但在所有实施者的不懈努力下,内控制度手册终将完成,后续的内控实施和评价也将继续推进。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需要注意两点。
(一)内部控制制度应自上而下重视,全员参与
内部控制是一种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如果领导仍然存有偏见,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问题,就只能形成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而不能构建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及其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的重要措施。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在新会计准则和新税法刚刚普及的时候国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新会计准则和新税法,并为具体的实施作出贡献。加强宣传是为了使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认识到内部控制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当然,只有增强企业及其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才能促进内部控制的规范化。
(二)内部控制是动态管理,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
内部控制制度应长期有效,并根据相关经营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从而不断更新、完善和调整风险调查方法,不断创新,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动态的管理,而不仅仅停留在手册上。如果企业的业务流程发生变化,新系统上线,新员工到位,则应更新和调整内部控制制度,手册和系统也应该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虽然许多大中型工业生产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这些制度体系并没有得到充分实施。大中型工业生产企业内部控制中最薄弱的环节是考核、奖惩环节。虽然计划可能是好的,但是因为没有人检查和审核,所以实施的效果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再完善的制度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下,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必然的选择。虽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实是我国国情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长期建设存在不足。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特点和我国实际情况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内部控制更像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而不是一套系统、一套文件、一套程序。只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将内部控制的理念和意识嵌入企业文化,内部控制制度才能长期有效。当前,大中型工业生产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这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防范内部控制风险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