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机和农艺融合的实践

2021-11-30阜新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邵明玉

河北农机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农艺农业机械机械化

阜新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邵明玉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机械化发展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尤其是政府为农业机械的制备和维护等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持,使得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变得更加迅速。然而在农业机械快速且大范围的使用过程当中,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整体发展水平却较低,并且农业机械的实际作业形式非常单一,不能有效适应农业生产的需求,更不能满足农艺的基本标准,从而容易导致农作物产量提高效果差、农药肥料流失情况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体现了农艺与农机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实现农艺与农机的深入结合,才能有效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机械化与现代化。因此,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起农机与农艺的实践结合。

1 当前阶段我国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1.1 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的农业生产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农业发展理念的影响,农艺技术和农机技术的发展都普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并且矛盾比较突出。尤其是在粮食作物的种植过程当中,杂交水稻以及超级稻、水稻低成本且规格化的育苗技术以及种植型的插秧技术等,始终是机械插秧面对的问题。玉米的栽培和种植模式种类较多且彼此间的差异较大,因此机械化作业和机械化种植之间的矛盾急需解决。并且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机械化农业生产设备的推广和应用比较缓慢。为了弥补农机技术的不足,解决农机发展的瓶颈问题,就需要将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进行结合。农艺与农机的结合,逐渐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增强我国的粮食安全

大量的实践结果证明,想要将先进的农艺技术真正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当中,实现高速度、标准化和大规模的实践推广,就必须将农艺技术与农机技术进行深入的结合,并应用到农业实践过程中,才能将农学理论真正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然而由于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目前许多农艺理论还无法真正利用农业机械化的手段实现。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生产和田间管理工作对于农业机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的融合需求变得更加急迫。农艺技术和农机技术的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如果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农艺技术与农机技术的结合,就无法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比如,我国的农业研究人员在40年前发明出了自动水稻插秧机,但是没有重视与相应农艺技术的融合,在研发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农艺技术的实践需求,只是机械性地通过农业机械设备模仿农民的水稻插秧动作,再加上当时农机技术整体较为落后,因此不仅自动水稻插秧机的实践应用效果较差,甚至对我国水稻生产的机械化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 增强农机与农艺实践融合效果的有效策略

2.1 增强专业农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想要促进农艺与农机的融合,并将其有效地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专业复合型农业人才的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需要从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以及开展专业知识培养两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建立起新型信息交流平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开展“田间课堂”活动,组织农机人员和农业人员,以病虫草害防治、农作物的田间管理等不同层次的农业实践知识为基础,分析农业机械设备作业的操作环节和注意事项,进而开展相应的知识培训,以农田当中的实践操作为基础,深入到一线当中进行实践学习,从而互相补充、互相进步,共同提升农机人员和农业人员的学习深度,实现农艺与农机的高度集成式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农业工作人员的知识范围和知识深度,同时拓展其农业知识和农业活动的视角,促进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

其次则需要开展多层次的学习交流。增强农业人员以及农机人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力度,并且开展专业的农业知识培训。相关的推广和管理部门,以及农业生产加工企业的责任人,也需要经常性地安排农业机械的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农田,学习田间管理和农业作业的相关技能。与此同时,还需要为农机技术人员开展专业的农业知识培训,带领其统一学习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但是单纯的理论学习还不能满足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时间需求,相关部门还需要安排农业人员学习一定的农业机械运转原理以及基本的使用方法,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全面培养具备农艺和农机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2.2 坚持三步走的现代农业发展程序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实验、示范和推广”三步走的基本发展程序。对于农艺与农机的融合而言,三步走程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是需要重视起技术培训和服务培训质量的全面提高。一方面需要及时解决农业机械技术人员在农业生产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其能够真正具备操作农业机械设备的能力,在面对一些机械故障问题时能够及时地解决,从而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充分发挥出农机技术的优势。另一方面,则需要让农业机械的基层使用者全面掌握农业机械设备运行的技能和相关技巧。

第二是需要把握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积极开展科学种植。三步走程序不能完全按照统一的内容,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对当地的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就具体情况而言,农艺与农机的规划,需要根据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实情,制定农艺与农机融合的相关标准,从而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中土肥技术、育种技术和农业作业等的合理性,促进各个部门工作之间的协调。以水稻生产方面的农艺农机结合为例,水稻的种植以机器播种为主,所以在水稻生产方面的农艺和农机结合,重点需要对水稻幼苗的茬口对接、品种筛选以及田间管理等工作进行协调优化。农业生产责任企业必须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农艺措施,重点需要考虑农机的使用对农作物和种植环境带来的相关影响,从而让农机能够真正为农业生产而服务,促进农艺和农机的科学性融合。

2.3 增强对于农机和农业实践融合的重视程度

首先需要各级别的部门都普遍重视起农艺与农机结合的重要性。中央需要进行统一的部署,再由各级政府结合当地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农艺与农机融合政策和相应的实践措施,保证相关部门都能够参与到农艺与农艺的融合实践当中,使各个相关部门都能发挥其自身的价值,最终促使各部门形成相互合作和相互协调的关系,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促进农艺与农机的融合。

其次则需要引起农业企业的充分重视。如今我国农业技术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如果仅仅依赖于农业企业的农机部门负责创新,则很难跟上农艺理论的发展速度。所以农业企业需要全面重视其农艺与农机融合的重要性,以企业自身的运行和发展情况为基础,适当购买新型的农业机械设备,从而全面提高农机装备的整体水平,实现农艺与农机的高度融合。比如,农业企业可以尽可能多的引进较大马力的机车,解决农具与农业机械马力之间不配套的问题,切实提升农业机械的作业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与此同时,还可以适当引进GPS自动驾驶系统,以用于水稻和小麦等农作物的播种,提升农机的科技化水平,从科学的角度提高农艺和农机的结合力度。

2.4 围绕农艺和农机结合的角度对农业生产机制进行创新

第一需要从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营造其有助于农艺与农机融合的发展环境。农艺理论的研究者和农机设备的技术人员,都需要以农业生产的实践活动作为基础,增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交流,做好农艺与农业结合的技术交流与宣传工作,从而促进农艺与农机的充分结合,构建起农艺科研人员与农机技术人员的技术交流平台。从不同层次上凝聚其农艺科技和农机技术的力量,推动农艺与农机的融合进程。第二则需要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实现农机技术的切实创新。重新研究农艺和农机的结合点,进而树立大农业的发展观念,拓展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涉及领域。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现有的民间、农机学校以及农机推广站的技术力量,促进农艺科研专家和农机技术专家的互相结合。充分利用起国家推出的相关惠农和强农政策,围绕科学技术进行突破,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建立起相应的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体系,通过经济市场全面带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第三是要深入研究并合理利用农机与农艺结合的成果,逐渐实现农艺与农机的结合到融合最终到和谐的变化。

3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现代农业的机械化发展过程是融合且持续深入的,其中农机与农艺的实践结合,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农机与农艺的实践融合,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主要需求。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必须把握科学、合理、客观和规范的原则,从根本上实现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以协调共进作为根本的实践融合目标,共同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产业化和机械化,进而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健康且持续化地深入推动农业生产,同时拓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以及高度集成农业等多样性的农业发展渠道,切实推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农艺农业机械机械化
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力促农业机械化 迈进农业“高质量”——聚焦《“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方法与实践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
关于农业机械维修和保养的思考
浅谈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