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全面成本控制建议分析
2021-11-30吴登科
吴登科
(中电建安徽长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池州 247000)
市场经济改革下,制造业发展迅猛,使得企业间竞争加剧。加强成本管理,拓展利润空间是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当前我国制造企业成本管理需要细化和完善,尤其是企业间成本管理方法存在差异,成本控制带来的效益较低,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制造企业开展全面成本控制的意义
(一)全面成本控制是企业提升经营效益的根本路径
当前,许多制造企业面临发展困境,主要原因是未建立有效的全面成本控制体系并严格落实。全成本管理是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开展的一种成本管理手段,它能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化管理,囊括产品设计、研发、制造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能合理控制各阶段的成本耗费,实现高效率经营[1]。
(二)全面成本控制是企业应对内外压力的重要保障
现阶段,制造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可采取的成本控制手段包括压缩成本支出、提升产品品质、研发新产品、提升产量等。而其中降低成本是最为重要的途径,通过现代化的成本控制方法,利用多样化手段对企业经营中的各项成本进行规划和调节,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保证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三)全面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根基
企业可以通过成本控制判断企业运营中某些环节是否出现差错,或者业务流程中是否出现成本超额支出等,开展成本控制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会计审核或者内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成本管理中的风险,对成本管理进行优化,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一)许多员工缺乏成本管理意识
从我国现状来看,多数制造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部门职能作用的认识还较为片面,对全面成本管理也缺乏准确理解,主观上认为成本控制应由财务负责,是财务的职责,管理层、其他部门只配合提供数据,并未主动参与到管理执行中,企业成本管理决策、制度方针等的实施较为粗放[2]。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财务工作作为管理链条的最后一环,肩负着监督、审查业务工作的职责,一旦出事,最先问责财务部门,这种权责不匹配的管理现状使得财务人员压力较大,为达到预定目标,极易出现会计舞弊问题。
(二)全面成本管理目标具有局限性
目前,多数制造企业所制定的全面成本管理决策方案,其成本控制集中在生产过程中,而且也主要是对各项已经发生的支出进行管控,对设备利用率不高、生产效率低下等增加企业潜在成本的问题不够重视,成本管理并未实现全方位覆盖,企业成本控制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全面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模式和意识的影响,许多制造企业缺乏对成本管理的现代化认知,在实际操作中,过分强调成本核算的作用,对成本预测、事中预测以及成本考核的管理落实不到位。前期成本预测工作较为粗放,事前调研数据不充分,预测目标常和实际数据存在较大偏差,这也使得前期成本预测基本沦为程序化工作,对企业后续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难以提供有效指引和参考,影响了企业成本管理决策有效性。
(四)缺乏完善的成本考核制度
成本考核作为成本管理体系的最后环节,通常容易被企业忽视,成本管理工作开展后缺乏对问题成因的详细分析以及相关责任的追责,没有将责任落实的具体个人使得企业难以有效开展追责工作,长此以往,成本管理工作逐渐形式化。部分企业虽然将成本考核指标与绩效考核体系相连接,但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实际考核作用有限。
(五)成本管理方法不科学
企业管理者多为管理专业的人才,对成本管理体系革新的重视不足,成本管理制度、手段等常年不变,被动等待市场的推力,企业自身缺乏创新主动性,存在较强的应付心理,现有成本管理手段多为传统方法,没有和变化的市场、企业经营形势相结合,即便引入新的管理手段,实际应用也不够深入,企业成本管理效率难以提升。
(六)全面成本控制信息化滞后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所要收集的信息跟财务信息存在差别,需要依据新的规范进行调整和设计,同时,还要拓展信息渠道,收集原料来源和市场竞争信息。当前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较低,财务共享管理实现困难,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滞后问题普遍存在,无法满足新的成本管理方法的需求,缺乏配套的支撑系统。
三、制造企业开展全面成本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
企业领导层要加强对全面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学习全成本管理理念,培养成本管理风险意识,认识到全成本管理模式的优势以及当前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在企业内全面推行成本控制,调动员工参与其中的主动性,构建紧抓成本管理的企业氛围,使成本管理落实到制造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全员参与到企业全面成本管理工作中,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避免资源浪费,严格控制成本支出,提高部门协同作用。
(二)将成本管理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
制造企业需要对整体成本控制目标进行细化,使其分解为方便执行的具体指标,从而将成本控制目标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经营环节中,将具体成本控制目标落实到企业每个员工。明确规定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等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义务和权利,通过建立责任成本制度、绩效考核等手段,促使全员参与到企业全面成本管理工作中,实现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的成本管理。
(三)全过程开展成本控制
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应当覆盖生产经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要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每个员工。所以,企业要对成本控制的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要使各个部门和员工了解自身的责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积极控制自身可以管控的成本,同时内审部门要全面监管、审查,督促企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企业要对目标成本和动态成本进行比对,评估企业当前阶段的成本控制效果,并编制成本控制报告,为企业下一期的成本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监督程序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动态控制。
(四)构建成本考核与评价体系
绩效考核可以有效对成本控制人员的参与度和成本管理的效率进行评估。企业要增强成本考核意识,将成本考核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中,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对人员的实际状态进行评估,完成考核比重的划分,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普及管理理念和方法,使员工积极参与到成本管理活动中。有效的激励制度可以使员工主动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为企业成本控制提出建议,促进自主成本管理和控制机制的形成。
(五)实行全面成本控制的科学手段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虽然制造企业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但制造企业普遍进入了发展瓶颈期,新兴产业的出现给制造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企业管理者必须从管理理念的革新入手,树立全成本管理思想,从业务活动事前规划、材料采购,事中生产环节控制以及事后考核管理全过程出发,动态追踪企业资金流动情况,分析企业各环节成本变动细节,追溯成本费用超预期或低于预期的原因,找到影响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此外,企业也要改革成本管理手段,传统以目标成本为主的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精益化成本管理的需求,管理者应在预算成本控制的基础上,科学应用作业成本法等手段,更加精准地分析出企业目标成本异动环节和关键成因,制定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优化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重视对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加快企业财务共享平台的构建,从而为企业编制预算目标、动态追踪成本费用变动等提供有效支撑。
(六)建立信息化成本控制系统
制造企业可以利用和开发各种成本管理软件,实现对企业成本的动态监控,实现对现实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比较,为成本分析和控制提供数据依据。这样不仅可以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还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环节进行调整,提高生产效率。
四、结语
制造企业必须革新自身成本管理理念、配备专业的成本管理人员,同时从成本管理的多个维度健全成本管理体系,将企业成本管理从粗放模式转向精细化管理,推进企业成本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发展,促进企业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