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军工建设的制度经验及其当代价值*

2021-11-30

关键词:军工山西领导

张 博

(中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暨国防科技工业历史研究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51)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在这个特殊时段回顾党的光辉历程颇具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 领导人民军工在山西接续奋斗, 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批可供借鉴推广的制度经验, 理应得到研究凝练、 继承发扬。 党领导山西军工建设的历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与历史功绩, 是我们面向未来, 不断创新发展, 取得新突破的理论起点。

1 山西军工建设的制度经验

1.1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工在山西奋斗的各个历史时期, 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坚持党对军工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是人民军工无往而不胜的法宝。 全面抗战爆发后, 八路军东渡黄河, 逐步在山西境内开辟了几大抗日根据地, 由中央军委统一调配, 从延安抽调工人并吸收当地群众, 迅速筹建起山西境内从事武器装备生产的军工单位。 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 无数爱国青年涌向延安, 矢志报国, 中央军委适时将这些爱国青年分批派往抗战最前线的山西各抗日根据地, 加速推动了根据地军事工业的发展。 为山西军工作出重大贡献的郑汉涛、 刘鼎、 刘贵福、 沈丁详、 郝希英、 郭栋才等专业人才都是经由延安派遣至晋东南八路军总部的抗日前线, 为抗战军工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 军事工业生产随形势转变不断调整。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 山西军工职工开赴各地, 近万名职工接管新解放区大量工厂, 为弥合国民经济创伤组织迅速恢复生产作出重要贡献。 山西军工在解放战争期间共复装子弹592万发, 生产手榴弹4 769万枚, 50炮4 300门, 各种炮弹4 402万发, 发射药34万公斤, 炸药430万公斤, 雷汞21 300公斤。[1]2人民军工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 主要是由于遵循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建设生产的制度安排, 中央将各军工厂分配于各军兵种和部队直接领导下, 各大军区及其二级军区先后建立起独立的军工生产体系, 由中央军委进行统一调配,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 最终取得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 国防军工建设被摆在了突出位置, 党中央统一部署, 通盘谋划, 在山西布局了数量众多的军工生产单位。 这些工厂在建设过程中, 无论是在选址勘探, 还是在工程调度协调等方面,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线建设时期, 全国兵工系统掀起了一场广泛而深远的人民会战, 正是由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广大人民群众, 尤其是兵工职工舍小家为大家, 不远千里奔赴祖国最需要的战备生产建设前线, 才形成今天地理空间布局较为合理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 党中央统一领导部署改革, 推动传统军工单位大跨步向企业有限责任制革新, 坚定实施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发挥企业优势的核心使命,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 在加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建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1.2 系统推进生产建设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山西军工的发展建设过程中,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是因为系统化推进生产建设的制度经验。 早在抗战时期, 八路军总部就对军工生产作出了系统科学的安排部署, 由总部军工部组织生产正规化武器, 各大军区协同地方政府发动辖区百姓生产手榴弹和地雷等炸弹, 支援抗战。 时任八路军军工部长的刘鼎参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 向彭德怀提出了发展军工生产的建议。 其基本内容是军工部集中力量生产枪支、 枪弹、 五〇小炮、 炮弹和火药, 重点供应主力部队; 军分区组织制造手榴弹, 每个军分区成立一个手榴弹厂, 干部和技术骨干由军工部选派; 地方政府以县为单位, 组织地雷生产, 军工部负责技术指导, 培训骨干并供应雷管, 在全区普及地雷制造技术, 发动民众开展爆破运动。[2]29-30彭德怀采纳了刘鼎的建议, 在有效组织推广下, 晋冀鲁豫根据地的老百姓被动员起来, 开展了轰轰烈烈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地雷生产运动, 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在山西军工发展建设的历史上, 党中央历来把山西军工的建设置于整个山西建成我国北方重工业基地的宏观格局中通盘考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 太原被选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 为便于推动军工建设发展, 解决建设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特地成立了总甲方办公室, 把国防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建设有机统一结合起来。 太原地区因军工生产建设, 带动了太钢特种钢材生产建设; 为解决城市北部军工生产单位用电问题, 配套建设太原第二热电厂; 为解决国营908厂的生产原料问题, 配套建设国营第十橡胶厂; 河西地区太原化工区的建设, 也与太原地区军工生产的原材料需求息息相关。 这一系统化建设的制度优势, 能够利用国防工业促进城市发展, 在城市发展壮大的基础上, 进一步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的深入研究和快速发展, 达到良性提升的效果。

“一五”建设时期, 国防工业在太原北郊集中落地多个大型项目, 这些工厂占地面积广, 施工作业量大, 从气象资料搜集、 水源勘探、 征地拆迁, 到建设工程材料购置和工程施工, 都得到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大力支持, 使得工程进展速度较快, 有利于快速奠定国防工业基础。 党领导人民军工进行三线建设过程中“三老带三新”的包建制度更能体现系统化发展建设的制度经验。 当时广大新建生产单位, 在老厂兄弟单位的无私援助下, 经过高速发展, 迅速形成了生产能力, 平衡了我国国防工业布局。 晋南541工程在建设时得到当地政府、 村社民兵、 驻地部队的鼎力支持, 加速了生产建设进度。 此外, 山西军工还发挥了重要的输送援助作用, 支援了广大三线地区的生产建设, 我国中部地区、 西南地区都留下了山西军工人奋斗的身影和汗水。

1.3 建立专业科研机构和人才培养制度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 晋察冀军区军工部就建立了化学研究所, 开展相应的化学研究工作, 推动根据地的军工生产。 1940年9月, 彭德怀副总司令在八路军总司令部军工部召开的会议上指示:“要尽快开办工业学校, 吸收有知识的青年和工人, 为军事工业培养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1)参见《中北大学校史: 第一册》编审委员会. 《中北大学校史: 第一册(1941-1985)》, 太原: 内部资料, 第13页。1941年5月, 太行工业学校正式开学, 根据学员文化程度不同, 学校设置了预科、 普通科和专科, 学制最长8个月, 主要设置有机械、 化工和矿冶专科。 全校师生在战争年代坚持一边战斗, 一边学习生产, 为根据地树立起一面精神旗帜。 太行工业学校存在时间虽然短暂, 却培养出一批有利于军工生产发展的技术人才, 也为国家储备了大量工业管理干部。

1947年, 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晋绥军区的军工干部前往兴县协助建设兴县机器厂, 制造发射药生产机器设备。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当时的军工人采取“学徒干, 师傅包”的制度, 在不长的时间内, 就靠一百多名学徒在十几位老技工的带领下, 开动了18部机床, 保证了两班生产, 不停地为加工制造机器服务。[3]198这种老带新的工人培养制度, 虽然不及正规学校学习效果好, 但在战争年代, 对迅速提升新职工的生产技能具有良好的成效。 党领导山西军工因陋就简, 开展人才培养教育工作, 在工厂中系统培养锻炼干部和技术人员, 随后派往接管祖国各地新解放区的工厂, 获得了最终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 党中央在山西谋划布局了一批军工科研单位, 开展核工业、 电子工业、 兵器工业等相应的技术攻关和研究。 各军工单位也纷纷布局, 组织建设自身的科学研究室, 为发展军工科研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制度为战争年代我国军工生产科研力量涵养根基, 新中国成立后也为我国军工发展铺就稳健成长之路, 不断汇聚和培养大量科学技术人才, 使我国国防工业发展始终保有源源不竭的动力。

1.4 建立健全工会制度

抗战时期, 山西境内的各根据地, 条件异常艰苦, 兵工人员构成情况复杂。 曾任抗战时期八路军军工部部长刘鼎回忆到: 我们的工人来自四面八方, 从城市大工厂来的产业工人为数不多, 大部分是从农村招收的铁匠、 银匠、 铜匠、 木匠、 锡匠等游动手工工人和农民。[4]90-91不少工人习惯于旧式手工生产, 对工业化大生产甚至有抵触情绪。 当时在根据地生产武器装备的困难远不止于此, 根据地兵工厂大多坐落在山区, 交通不便, 物资匮乏, 生活水平整体偏低。 留在太原等城市工作的工人, 在薪资待遇和生活水平等方面都要远远超过根据地的一般水平。 敌人甚至不惜以提高工资待遇, 拉拢根据地的工人, 以图达到瓦解抗战力量的目的。 面对职工随时可能流失的危险境况, 1942年, 党中央特地致电晋东南党委, 在分析当前困难的情况下, 提出了解决问题、 团结抗战的对策, 那就是普遍建立职工的工会组织。 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团体, 其宗旨在于团结工人,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 重点工作是提高工人群体的觉悟, 引导他们明白什么是自身的长远利益, 克服眼下的困难, 做到增产节约, 就是为了最终打败敌人建立新中国, 发展生产, 造福全人类, 明确了这一点就明白了党领导下工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职工的工会的主要任务应以提高劳动热忱, 严守劳动纪律, 提高职工技术, 保障生产, 适当改善工人生活。[5]24此外, 工会还应该发扬民主, 吸收一般工人积极分子进入各级领导机关, 大力实行精兵简政方针, 厉行节约, 有效落实在职干部定期学习的制度, 定期组织党内外人士学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 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技能。

从1940年到1948年, 在晋冀鲁豫边区总工会的领导下, 兵工总工会先后开展了“斯太哈诺夫、 赵占魁、 新劳动者、 红旗竞赛、 甄荣典”等生产劳动竞赛运动。[6]2951947年, 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大军南下急需武器装备, 边区总工会适时开展了创造“刘伯承”工厂生产竞赛运动, 领导干部和全厂职工热情高涨, 有力支援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1948年, 总工会继续推进增产立功运动, 当年对7个工厂的16种产品进行统计, 有3种产品超额200%以上, 3种产品超额150%以上, 10种产品超额100%以上完成了任务, 而且单位消耗指数降低的幅度也很大。[6]297正是由于工会制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促使中国军工人自发形成“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奉献精神, 持续为国防工业建设贡献不竭动力。

1.5 全面贯彻军民结合制度

军民结合制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军工建设过程中贯穿始终。 抗日战争时期, 山西境内各根据地缺乏制造炸药的重要原材料火硝, 八路军总部发动解放区老百姓开展熬硝运动, 克服了军工生产所面临的原材料短缺问题。 解放战争初期, 国共双方开展和平谈判, 为了显示诚意, 中共把各解放区的兵工企业普遍向民营企业和厂矿转型。 在急剧变化的形势下, 1947年初, “铁业促进会”改名为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工处, 处长赖继发、 徐长勋。 各厂全面恢复军火生产。 经过调整, 扩编为18个工厂, 职工达11 000余人。[7]10这种制度安排既能保存军工生产实力不被削弱, 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使得饱受战火蹂躏的解放区老百姓尽快恢复生产, 过上平稳的生活。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 我军由于武器弹药需求锐减, 军民结合生产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实。 太原解放后到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 全省兵工系统企业老旧型号武器生产大多停止, 军品生产任务急剧下滑。 此时太原修造厂承担起生产工业车床的任务, 第三十三兵工厂和第六兵工厂还生产解放式农用水车。 从1956年开始, 山西军工依照中央指示再次实施军民结合发展生产方针, 省内军工企业加大了生产民品的力度。 到1958年, 省内各军工厂分别产出不同类别的民品, 如汽轮机、 重型机床、 发动机、 工业轴承、 桥式起重机等产品。 经过两年建设, 军工单位生产民品的能力和产品比重迅速提升, 到1960年国营743厂的民品产值比重已经达到全厂产值的8成以上。 进入60年代后, 随着极左思潮不断扩张, 军民结合发展生产的制度受到了根本否定, 民品生产被迫全面终止。

改革开放以来, 军民结合的方针再一次被郑重提出, 山西军工企业中大量民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据统计, 山西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民品产值平均每年递增22.1%, 民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逐年上升, 由1979年的16%, 发展到1989年的64%。 民品的品种也逐年增加, 从1980年的180余种, 发展到1989年的25大类550余种。[7]167

2 制度经验的当代价值

2.1 坚持党的全面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人民军工建设, 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发挥这一正确的制度优势, 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历史和人民所做出的正确选择, 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不断自我革新, 勇于净化自我, 必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不断取得胜利。 当前, 山西省正处在深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 坚持党的全面统一领导, 有利于促进山西人民团结一心, 共同面对困难, 调动一切积极有利因素攻坚克难, 推动我省社会经济稳步向前发展。

2.2 全面协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军工在历史上的制度经验, 不仅是为了提升山西军工自身的发展建设, 更是为了推动全省经济的全面转型发展。 中国人民之所以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 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抵抗是分不开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动员根据地老百姓参加军工生产, 动员群众熬硝支援制造炸药, 动员民兵制造地雷抗击日军, 都为抗战贡献了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是全民族抗日, 是对抗日本侵略者的系统性抗争, 这是我们党在山西军工发展过程中的制度经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 我们更要调动各种积极有力因素配合全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公用事业单位, 都应该把山西在转型中遇到的问题用系统的观点加以分析, 从山西的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资源等省情深入研究, 进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并长期坚持实践。 目前, 省委省政府在山西转型发展上主要从教育科研、 引才爱才、 招商引资、 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出发, 推动国有企业转型, 促进民营企业繁荣发展, 提出了未来十五年我省应当遵循的科学思路。 在任何发展时期, 我们都要把产业发展视为经济生态, 以全面宏观的视角来观察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3 重视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建设

红军长征胜利后, 为培养人才, 党中央在延安先后创办多所教育科研机构, 吸纳培养了大批爱国人才, 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 山西各军工厂急需各类人才, 军工人依托各军工厂和兵工系统分别创办了从技术学校到本科和研究生等不同阶段的教学科研体系, 重视本行业内相关科研院所建设, 推动山西军工发展建设。 近年来, 全省在吸引人才上下足了功夫, 特别是太原市为全球优秀人才提供了丰厚待遇。 针对多年来山西本土优质生源不断外流的问题,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晋才晋用”的人才政策, 吸引了大量“晋才”归巢, 共同建设山西。

山西军工历史上的每一次发展, 为国家和民族所作出的每一次贡献, 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我们必须树立引才、 爱才、 用才的工作理念, 为山西的转型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 我们还要注意本省内自身的培养, 未来高等教育发展将更加趋向专业化, 高端人才将是未来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关键要素, 我们需要持续提升本省具有优势的学科专业, 重点打造引领未来山西发展的优势学科, 下大力气培养本土需要的优秀人才。

2.4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调动积极性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 物质奖励固然重要, 但精神激励同样不容轻视。 当前, 省内仍有部分群众对山西省发展缺乏文化自信、 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 这种现状严重阻碍了形成推动全省发展的动力。 我们的生活条件已经得到极大改善, 如何调动省内外各种积极因素, 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这要求我们继续重视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 不断强化精神引领, 深入研究山西省情, 制定针对性策略, 把大家的思想意识统一起来,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实现全省转型发展共同奋斗。

2.5 统一领导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发展

党领导山西军工建设的过程中, 向来坚持军民结合制度, 既强调在生产环节中保军品, 服从国防需要统一调度; 又强调军工企业要努力生产民品, 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有机创新, 把两种力量结合起来, 山西军工才会有更加稳健的发展。 这一制度经验启示我们: 山西人民要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 形成强大的合力发展经济生产。 另一方面, 企业个人和市场主体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特别是国有企业应该乘势而上, 依据自身优势, 在全省集中发力的十四大新兴领域中谋求转型发展, 实现伟大跨越。

3 结 语

综上所述, 国防科技工业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国防科技工业是一个产业链较长的行业, 产品形态丰富, 配套服务需求量大, 对全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 对于山西而言, 还可以有效争取中央投资, 为本省破解资本不足的难题。 山西具有传统资源优势, 国防工业适合在山西境内深化发展, 我省应当尽全力巩固并提升自身的军事工业大省地位, 同时向军事工业强省迈进, 进而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 总之, 中国共产党领导军事工业在山西发展建设的制度经验在当前全省转型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军工山西领导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农业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研发支出政策在军工科研企业的应用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