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企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2021-11-30王雷
王 雷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应急管理局,吉林 长春 130000)
在矿企开采作业中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标准,能有效提升全体员工素质,改变当前的矿企生产安全环境,保障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强化矿企的突发事故预防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非常重要,相关人员可以从生产管理、考核制度、培训措施等方面入手,为矿企的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1 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概述
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企业或者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来展开矿山开采作业等,健全的管理措施能够最大程度上的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使得生产过程能够保持一定的进度。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如果出现开采异常情况,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立即停止工作,分析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并且找到解决方法,这能够有效的组织或者降低危险面积扩大从而影响整体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开采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全面了解到安全工作的具体内容并且充分的意识到安全生产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严格地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1]。
2 做好矿山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意义
在矿企的开采作业中 ,科学合理地进行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有许多的优势,下面笔者将作以简要说明:第一,做好矿山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管理工作能够科学合理地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使整个工作流程处于具有科学性的重复进行中。第二,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基础的环境保障。现如今在矿企中有已经建立了相对应的安全管理系统,通过综合的评价和具体的操作流程不断地提升体系的实际应用能力,幸而实现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实用性。第三,在对矿山安全生产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生产的规划流程进行生产工作,结合实际的工作内容优化工作环节和工作流程,构建一个实用性强、工作效率高的安全生产系统[2]。
3 当前国内矿山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上不重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从当前矿企管理工作中发现在实际的作业中部分矿企的安全质量标准建设只是一种表面功夫,没有将实际意义运用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这是当前矿企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的现象,也是阻碍矿企发展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在没有完成开采任务时推卸责任你认为这是外界因素所导致的。长此以往,思想上的不够重视使得矿山生产工作有一定的制约性[3]。
(2)缺乏严格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中准则,使得开采工作的各个环节缺少相对应的工作开展依据,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开采员工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日常工作使得整体素质较差,再加之工作没有落实责任到人这会导致一查到底的工作制度被弱化。
(3)在企业生产运行的过程中若发生意外事故只是将责任单纯地归结到客观因素之上,相关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职工不能够积极地面对生产过程的阻碍。比如说当任务无法完成时,负责人或者员工会认为是地貌环境太过复杂导致的、缺少应有的人力资源所导致的、缺乏先进的机械设施所导致的等客观因素,以此来推卸自己的生产责任或是管理责任。
4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体系
4.1 通风管理
做好通风管理是为了遵守矿井环境下所需要的标准要求。加强瓦斯的开采挖掘治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以专业人员为主体展开领导小组的成立,主要研究瓦斯的涌动规律以此为基础展开瓦斯管理的创新途径。第二,将瓦斯的抽放系统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加大综合采矿工作的施工力度。第三,使用大口径的风筒等防止瓦斯超限而导致了危险事故的发生。第四,对各个用风电的风流、风速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以保障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五,使用U型通风系统优化通风系统。第六,使用一氧化碳进行检测并且配备防灭火分析化验相关的装备。
4.2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管理
第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开采计划、矿井防治水工作技术等相关管理制度。第二,充分利用物探、化探、钻探等技术手段深入开展三区划分管理工作,做好积水的排查检查工作。第三,对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标准,使得井上井下的控制测量工作能够具有一定的流程性和规范化,及时的下发停止挖掘、停止开采、贯通、挂线等通知单,按时的填制绘制工作图纸[4]。
4.3 强化培训提升素质
第一,建立企业、部门等健全的培训管理体系,定期组织矿企中的全体职员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知识的全面学习和深入了解,并且建立相对的硬性考核制度,对于考核过关的员工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以此形成榜样精神,引导更多的人进入到学习之中,对于知识考核不过关的人员,采取相对应的惩罚制度,比如说取消休假等,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认真学习,引以为戒。除此之外,还需要将员工的考核成绩纳入到薪资结构之中,只有和薪资挂钩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学习作用,从而确保培训工作能够有效地落实到人员和岗位之中。第二,在进行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培训工作中企业应该聘请专业的知识研究专家,通过竞赛等方式提升员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信心,使员工能够积极地参加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学习之中,以此来提升全体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第三,利用各个部门开会的时间进行规范条例的学习,同时需要以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和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活动。第四,以班组为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并且结合实际的工作开展学术应用上的讨论,把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在一起实现知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完成岗位和工作职责的标准化目标[5]。
4.4 建立健全制度
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是为了在制约员工行为的基础上实现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因此制定的制度应该充分地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内容,对于不合理的制度应该进行及时的删减或者修改,以保证管理制度能够具备一定的导向性意义。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在制定制度时还需要层层细分,这样能够保障事项的完整性,即使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微小的问题也能够找到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或是在工作中人为的原因造成企业的名誉损坏也能够采取相对应的处理办法,这不仅是为了惩罚犯错之人还是为了警示所有的企业员工维持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笔者看来,建立健全的制度能够彰显制度威严的基础上使得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参照企业的制度条例规范自己的行为标准,主动地遵守工作要求。机动地遵守企业设定的相关制度能够为实际工作的多样性提供生产正常开展的保障。
4.5 引入先进技术
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有效地推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相关科研人员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地提升和改进生产技术,从而使得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此时,我国的矿企可以和专业对口的高校进行校企合作,为高校提供研发费用以此来支持新技术的开发工作,科学合理采购适合的新型技术和先进的机械设备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使更多的有能力的员工进入到技术开发工作中,并且带动更多的人进行先进技术的应用,以此来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因技术问题而导致的工作失误,提升员工对于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是彰显科技价值的关键因素。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经常会碰到研发的新型技术在生产活动中应用能力不强的现象,因此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科学技术作以针对性的改进,从而保证技术的有效应用。总而言之,企业必须适当的转换经营观念,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机械设备提升生产的高效性和安全性[6]。
4.6 加大专业标准化建设力度
4.6.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建立健全的安全风险管控评价体系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能够以每个年度为标准订正安全风险辨识的评估报告,从而确认安全风险管理的辨识范围、方式、评估要求、管理方向、控制工作等工作程序,通过“1+4”的形式对该企业的生产运行状况每个年度进行程序化的辨识评价,相关工作人员主要是针对瓦斯、煤尘、顶板等部位可能会造成死亡事故的安全隐患部位进行有效的安全风险辨识。通过使用施工环境危险性评价法对具有安全风险的地方依次进行评估工作,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掌控、分门别类地建立档案的方法,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部分进行监督管理工作,以实现预控,增强管理工作的控制力度和控制针对性。
4.6.2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在实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排查、登记、治理”等工作流程按照相关规定的步骤展开程序化的排查工作,之后根据危险系数对部分进行针对性的级别管理、处理和检查,当前工作要求管理能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这不只是单纯的对危险因素进行查验工作还需要定期主动进行整体或者部分查验、制定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进一步加强危险因素处理的各项工作。
4.6.3 安全培训和应急管理
第一,安全培训: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的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管理档案,使得每一个企业员工都能有属于自己的安全培训学习档案。
第二,应急管理:组建以主管部门、矿长为责任主体的应急救援管理机制,并且切实的遵守制定出的应急管理制度,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实行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
第三,定期开展相关事故的应急演练工作。
第四,每一个岗位的主要人员和负责人需要全面掌握应急情况的各项工作并且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
5 结语
在矿企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模式非常困难,因为矿山开采作业非常复杂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因此实现标准化的管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的习相关岗位管理人员能够长期坚持落实工作。在矿企中开展标准化安全管理一方面是因为时代改革的要求使人们重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因为矿井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使人们重视到了安全生产对日常工作的影响。总而言之,不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企业的劳动者都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且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落实工作内容,从而促进矿企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