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劳动统计分析质量的研究

2021-11-30河北农业大学张释月

河北农机 2021年7期
关键词:企事业劳动力劳动

河北农业大学 张释月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 、计算机产业的蓬勃壮大 ,海量和多样化的数据不断涌现 ,经济社会逐步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劳动统计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企业的发展进步以及国家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 而传统的劳动统计分析方法也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出现了较多弊端 ,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要, 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提升劳动统计分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大数据时代下劳动统计分析的重要性

1.1 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完善员工队伍结构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 ,员工的各项信息都会被记录 ,通过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员工的各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评估 , 可寻找到该员工最擅长的领域,实现对员工个人潜力的充分挖掘 ,个人优势的充分发挥以及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有效实现 ,也促进着企事业单位员工队伍结构的不断完善, 在促进员工个人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企业的发展进步。

1.2 充分反映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状况,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

劳动统计分析对劳动力的配置情况、员工数量以及薪酬状况等信息做了充分的统计记录,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更是实现了数据记录的高效性,减少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实现了低成本下信息数据的有效记录,充分反映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劳动力价格现状。相关部门可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做出新的决策方针,促进劳动力市场的不断优化。

1.3 为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建议

通过对劳动统计数据的整合分析, 可明确企业当前所需人才以及薪酬状况的水平, 为员工的招聘以及薪酬变动等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同时 ,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处理 ,可明确市场的发展走势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帮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客观的决策,而避免了主观态度的影响 ,促进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进步。

2 当前劳动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

2.1 劳动统计项目繁多,任务繁重

劳动统计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可靠依据 , 统计范围涉及各行各业,而且调查范围涉及中央和地方各类企业 、事业和机关单位。 因此,劳动统计面临着众多的统计项目,相关工作人员面临着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在基层,由于员对劳动统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并没有配备专门的劳动统计负责人员 ,员工往往身兼数职 ,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为尽快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在进行数据的填报分析时往往较困难,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没有保证。此外,线上线下填报相结合的方式并没有减轻劳动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一方面,临近上报统计报表的期限时 ,部分单位企业往往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催促 ,而依靠网络平台进行数据传递的有效期一般较短 ,当网络平台的登录面临高峰期时 ,往往会出现报表难以正常上传的情况。另一方面 ,一些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对网络填报方式还不太熟悉 ,不仅数据的填报费时费力 ,还极易出现数据填报错误的情况,给后续的数据审核、查验带来巨大的麻烦,增加了工作量。

2.2 统计范围过窄,统计指标落后

通常情况下,企事业单位收集到的报表一般都采用逐级上报的方式,采用的报表结构和规格大体一致且较为单一 ,内容不太完整 。同时,相关条款规定乡镇企业 、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劳动统计资料不予以记录,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乡镇企业和私营单位已经成为雇佣劳动力的重要场所 , 是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载体。此外,乡镇企业和私营单位的工资水平往往较低 ,如果不将它们纳入到劳动统计指标体系内 ,会使得统计出来的数据结果难以真实反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也会使得国家总体的劳动薪酬水平出现虚高的情况。此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产业变革, 但劳动统计指标还一直延续之前的模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多元化以及发展的需要。当前的劳动统计指标依然停留在记录期末员工总数、 平均工资水平等基本情况上 ,对大众日益关注的劳动力市场的弹性需求 、就业保障等相关内容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记录,因此劳动统计指标的设置还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2.3 劳动统计分析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素养

劳动统计作为统计工作中重要且复杂的一环,对从事劳动统计分析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相关企业部门的领导者缺乏对劳动统计相关事项的重视,很多企业部门并未配备专门的劳动统计工作人员,往往由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招纳兼职人员进行兼任,以节约经营成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劳动统计工作人员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高效整理数据的方法技巧等现象,造成劳动统计数据分析质量较差。再加上劳动统计岗位人员的频繁变动,交接工作经常出现错误,更是造成了劳动统计数据质量的下跌。此外,众多部门的劳动统计分析人员忽略了数据分析这一重要的环节,只是简单地将数据进行了汇总整理 ,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未深入挖掘数据背后存在的一些规律以及问题,不利于劳动统计分析质量的提升。

2.4 企事业部门劳动统计管理制度不完善

通过对每季度的人事劳资统计结果的调查研究发现 , 不少企事业部门并未建立完善的劳动统计管理制度 ,出现了原始数据缺失 、统计台账未科学建立 、统计指标认识模糊 、统计数据不真实等情况。再加上统计方法的单一落后,部分单位仅一年以纸质形式上报县统计部门一次, 再由相关单位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平台进行数据的录入,数据的收集效率较低。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导致劳动统计的范围逐渐扩大,难度也逐渐加大。如此单一落后的统计分析方法已难以满足社会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因此,科学有效的统计管理方法对劳动统计数据的科学性 、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而不完善的企事业部门劳动统计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劳动统计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质量的提升。

3 大数据时代下提升劳动统计质量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劳动统计管理制度,加强对其重视程度

企事业部门要充分意识到劳动统计的重要性, 尤其是单位的领导者更要以身作则。只有当领导者提升了对劳动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才能实现劳动统计工作专职人员高效开展劳动统计工作 ,并带动整个部门重视劳动统计工作 ,促进劳动统计质量的提升。此外,更要遵循时代社会的发展特点不断创新完善劳动统计管理制度。各企事业部门不仅要深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更要对劳动统计管理制度做出科学系统的修订与完善 。 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要求与市场发展规律及时调整统计范围 , 适当将乡镇企业等指标纳入统计范围,以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对劳动统计的指标体系进行完善优化, 对那些定义范围模糊的指标予以修正, 剔除那些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且无实际意义的指标, 设立能够全面反映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状况以及就业保障等方面的指标体系。此外还要对劳动统计工作的具体目标 、各个流程环节以及各个部门的职能权限做出详细科学的规定 ,明确科学的统计方法 ,确保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 、重点调查等有效开展,促进相关账户设置应用的完善及工作的高效开展,不断完善劳动统计管理制度。

3.2 树立大数据理念,全面提升劳动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大数据时代下,劳动统计分析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数据收集整合方法,更要深度挖掘繁杂错综的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背后存在的规律与奥秘,并尽可能对数据的未来走势进行合理预测,这也就对劳动统计分析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各部门都应树立大数据的理念,意识到当代社会中大数据也是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并自觉利用大数据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分析问题[2]。此外,帮助劳动统计分析人员树立大数据理念 ,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更是提升劳动统计分析质量的重要环节。 可综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与特征,为劳动统计分析人员制定专门化的培训方案, 实现对劳动统计分析人员缺点有针对性的弥补改进,提升他们运用计算机平台进行大数据运算的技术能力。并帮助统计分析人员树立责任意识、 法制意识、 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 ,使他们自觉恪尽职守 、依法办事 、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以及业务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3 引入大数据,不断创新劳动统计分析方法

时代在进步 ,社会在发展 ,想要实现对劳动统计分析质量的提升必须遵循时代发展的规律 ,贴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因此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更要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劳动统计数据的分析过程当中,并不断创新劳动统计分析方法,实现劳动统计分析方法的多层次以及深度化, 促进劳动统计分析方法的不断完善 。一方面,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促进企事业单位员工年龄结构、工资水平等内容的优化,为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进步提供宝贵的决策建议 。另一方面 ,通过大数据技术运算出的社会保障 、民生水平 、劳动就业等内容可为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提供重要参考,不断提升劳动统计分析质量。此外在创新劳动统计分析方法时 ,更要注重表达形式的多样化 、内容的全面性 、准确性以及分析结果的时效性[3]。

4 结语

大数据时代下,随着企事业单位的不断深化改革 ,劳动统计分析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针对劳动统计分析当前出现的问题,各部门要积极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合理解决,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促进劳动统计分析质量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企事业劳动力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经济管理中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热爱劳动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探究创新战略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新时期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