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YOD背景下基于项目驱动的四位一体改革应用研究

2021-11-30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李旭东尹小小胡清根张国栋杨细莲

河北农机 2021年7期
关键词:气动液压课堂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李旭东 尹小小 胡清根 张国栋 杨细莲

1 BYOD的概念与教学使用的现状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即自带设备,最早起源于IT企业的工作中,允许员工工作时带上相关设备接入公司的网络系统办公[1]。随着教育进程的推进,课堂教学引入了该方式,即允许学生自带电子设备进入课堂,通过与教师的线上线下互动,实现参与式学习的应用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既能克服高职院校教学设备更新慢的缺陷,又能让教学资源随时随地、无限地使用与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液压与气动技术》 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近年来众多高职院校采用分专题、强实践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但引用的项目案例大多较为陈旧;一些高职院校利用仿真软件将教学内容与机电企业工作内容同步,但受学时与场地等因素限制,效果也不理想。而利用云技术平台,实施BYOD,将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实践检验、考核评价的“教学做考”四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将能最大化利用高职院校与企业教育资源,缩短人才培养与行业、职业需求差距,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2 实施“BYOD+ 项目驱动”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分析

2.1 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学习兴趣

“BYOD+ 项目驱动 ”的教学模式能够通过课前 、课中 、课后等阶段对学生进行持续的知识补充 。以《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为例,在上课之前,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浏览任课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如 :液压动力元件有哪些?能够根据教师给定的视频及原理图思考一下工作原理?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尤其是看过教师布置的视频、动画等,就会主动思考与探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变被动为主动。 来到课堂之后 ,学生通过携带的设备与教师、与同学实现互动,00后的学生作为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土著居民”,更乐忠于该方式的互动与交流。带着课堂上教师给予的不同任务,分组进行探究后再进行讲解 ,再次让知识点升华 。这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提升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

2.2 有利于教师角色、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往往是讲台上的知识传播者,“重说教、轻互动”是最常见的形式。而BYOD模式下,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宰者。一个课堂任务发出去,学生可以通过自带终端设备收集信息,更关键的是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作用。那么,教师就变成了学习的陪伴者与检验者,更是课堂反馈的分析者。因此,角色在转变,教学方式也应随之而变。作为任务的发布者,教师应该提前建立课堂资源的准备,如 :讲解液压泵的基本知识之前,任课教师应把液压泵分类、特点、工作原理、装配基本知识、内部结构作用等资源信息(视频、原理图、动画 、拆解过程等)制作出来并上传至BYOD教学平台。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清晰本次课的重点与难点,合理安排讲解、讨论、反馈等环节的时间,做到有的放矢。作为学习成效的检验者与分析者,学生在分组探究给出结果之后,教师应根据提前制定的教学思路 ,结合学生课堂效果进行点评与结论性分析。

2.3 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是当下高校与企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方式 ,高校有较集中的科研团队和毕业生资源,企业有大批实训场所、工作岗位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如何将企业生产的过程融入学生的课堂, 如何将师生传统化教学转变成为项目化教学,通过BYOD的模式中的项目讲解与企业连线等方式可以实现课堂与企业的实时沟通。如:《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中遇到典型的问题——齿轮泵的困油现象是如何通过结构设计有效解决的?师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现场连线,利用终端设备清晰理解从设计卸荷槽到制造,再到安装的全过程。另外课程的考核也可以通过BYOD企业连线的方式实现, 企业的工程师在线提出一个问题:以企业典型液压设备的回路图为蓝本,要求学生找出图中设计不合理的部分并改正。 此方式既联系实际又检验综合运用能力,效果远远好于单纯的课堂作业布置。

可见 ,BYOD的教学模式通过构建“ 以企业项目的典型工作为载体,以信息化教学手段为依托,师生全程参与液压系统设计工作 ”的企业项目化形式 ,实现“ 教学做考 ”四位一体教学目标 。以一切教学活动与企业项目接轨为目的 ,“BYOD+ 项目驱动 ”将教学全过程设计为“ 课前自主学习 ——课中任务驱动 ——师生良性互动——理论实践同步——意见反馈处理 ——教学效果反思——在线成绩考核”七个步骤 ,突破“ 重理论 ,轻实践,重学术 ,轻职业 ”传统教学思路 ,达到与企业设计工作同步 ,建成共享型数字化课堂,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应用能力。

3 BYOD教学模式需解决的问题及具体策略

3.1 学生的积极融入是前提

引入BYOD的“任务驱动 + 教学做考 ”这种方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信息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更是破解《液压与气动技术》理论实践教学衔接不畅难题的重要途径。基于企业实例的“教学做考”四位一体教学 ,突显了立足课堂、突出实践、着眼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 ,可以更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创新意识 ,同时积累项目实战经验 ,激发成就感 。 为达到理想的效果 ,学生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制定好BYOD学习计划 ,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 BYOD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 ,不仅需要课上与教师 、与企业互动 ,还需要做好课前 、课后的相关任务。如:在讲解至典型液压回路图分析的章节时,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预习 ,其中包括图纸设计意图 、回路作用等。二是学生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以提升自身的技术使用能力。BYOD模式教学不仅需要自带终端设备 , 而且需要比较完备的技术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对新型教学手段的适应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定期接受学校的相关培训。三是学生要培养理实一体、发散创新的学习能力。《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是机电、汽修等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最关键的是实际运用能力的形成。总之,学生的积极融入是确保学习效果的关键一环。

3.2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持续更新是关键

BYOD模式下的《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四点:一是熟悉各种在线教学平台、软件的功能与使用方法。如:动画制作、视频拍摄与格式转换、平台任务发布、数据整合与成绩分析等。二是合理规划授课内容与资源实时更新。按照《液压与气动技术》理论与实践性教学的比例1:1的要求,教师应将相应的实践环节穿插在教学中,避免连续性理论或连续性实践集中的弊端,因此任课教师需做好规划,满足学生学习、探讨、创新的需要。三是定期参加信息化教学的有关培训[3]。BYOD项目化教学对于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是全新的要求与挑战,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更应努力融入、定期参加相关培训,这是混合式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四是加强企业锻炼,增强实践能力。从2015年开始,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对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提出要求,例如每年利用暑期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该举措大大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好地解决了“黑板上生产”、“图纸上加工”、“讲台上制造”的问题。随着教师专业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完善与提升,BYOD模式教学在《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中的作用日渐凸显。

3.3 高校的顶层规划是基础

“BYOD+ 任务驱动 ” 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离不开高校的规划与软硬件的支持与规划。 对此高职院校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做好信息化教学场所、实训场所的建设工作 。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实施BYOD教学 ,需要提供适合教学实施的智慧教室 ,需要开展理实一体教学的实训场所,需要全面覆盖的校园网络系统等。二是做好高校和企业的联通工作。当今,地方高校与相关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如何让学生下到企业实践锻炼 ,如何让顶级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在高校中得以传承 ,是高校领导层应重点实施的工作。做好校企深度融合与桥梁是开展信息化 + 实践性教学的根本。三是做好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4]。主要方法可以采取“ 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学校可以聘请“ 教学名师 ”对BYOD模式下如何开展理实一体教学进行指导,可以将专业教师送出去参加相关培训。

4 结语

总之,“BYOD+ 任务驱动”的教学做考一体的教学方式,不是传统教学与在线课堂的简单组合,而是信息化时代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对《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再利用,是提升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是对任课教师教书育人主体地位的尊重。高校、企、教师、学生都应该积极面对,主动融入,不断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根本性变革与发展。

猜你喜欢

气动液压课堂
基于AMESim液压挖掘机回转系统仿真分析
基于仿真的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
液压系统常见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甜蜜的烘焙课堂
无人直升机系留气动载荷CFD计算分析
美在课堂花开
基于NACA0030的波纹状翼型气动特性探索
嘻游课堂
基于Stateflow的民机液压控制逻辑仿真与验证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