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线辣椒栽培技术
2021-11-30邢泽农刘亚忠李秋孝张嘉园
邢泽农 辛 鑫 刘亚忠 李秋孝 张嘉园
1 生产条件
1.1 环境 环境质量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1.2 土壤 要求土壤耕层深厚, 结构合理,理化性状好,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0.075%,碱解氮56 mg/kg 以上,速效磷9 mg/kg 以上,速效钾149 mg/kg 以上;土壤pH 值6.5~7.2。 实行3~5 年轮作倒茬制,连续栽培不超过5 年,一般3 年,前茬选择禾本科、豆科、百合科及十字花科等作物。
1.3 灌溉 使用无污染的清洁水灌溉。
1.4 危险物品管理 有毒、有害的农药、除草剂、调节剂、激素等危险物应严格管理,不在生产区域或田间存放。
2 育苗技术
2.1 品种选择 选用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或正式登记的新优品种,如宝椒1 号、宝椒2 号、宝椒27 号、陕椒2006、陕研168、陕早红等。
2.2 壮苗标准 茎秆粗壮,节间短,根系发达无病斑,叶片肥厚、色泽浓,第一花序显蕾,有真叶12 片。
2.3 苗床制作
1)苗床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土壤疏松、保水排水性能良好、灌水方便、安全卫生,并未种过茄科类作物的地块育苗。
2)苗床设计。 床向东西走行,长10~12 m,宽1.3 m,畦埂高0.25 m。
3)营养土配制。畦内深翻暴晒后,每标准畦选未种过茄科作物的田园土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按1 ∶1 比例配置, 并加50%多菌灵150~200 g、3%的辛硫磷颗粒剂0.5~1 kg 混拌均匀,装入畦内,整平畦面。
2.4 种子处理 种子在太阳下暴晒2~3 天,然后用清水淘洗2~3 遍, 滤去秕籽, 再置入0.1%硫酸铜液或0.1%高锰酸钾液浸泡25~30 分钟,药液面高过种子表面1 cm 以上, 其间每4~5分钟搅动1 次, 时间到种子捞出洗净后播种或催芽。
2.5 播种 3 月中下旬, 气温稳定通过7~8 ℃方可育苗。首先待水下渗后,将浸种或催芽的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床内, 或采取划点等距离点播的方式点播(6 cm 见方),每方格内点播种子2~3粒,再覆盖营养土l.5~2 cm。 为防止苗床猝倒病等病害的发生, 最好在表土面喷洒一遍150 倍64%杀毒矾液或多菌灵液, 有条件时最好再平覆一层地膜,插好拱棚竹竿,盖上塑料薄膜,将其四周拉展用土压实即可。
2.6 苗床管理
l)温度管理。 辣椒育苗适宜的日平均温度21 ℃。 播种后床温保持28~30 ℃。 幼苗拱土时降至25 ℃左右,夜间温度保持18~20 ℃,幼苗出土时白天气温控制在21 ℃左右, 夜间15~17 ℃。 定植前7~10 天逐渐降低床温,对幼苗进行适应性锻炼,白天温度降至20 ℃,夜间降至12 ℃。 若气温达到20 ℃以上时, 可将棚膜揭除,增加光照,使秧苗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
2)间苗。子叶平展后要及时进行间苗,将拥挤的辣苗和发育不良的弱苗拔除, 间苗后再进行覆土护根,3 片真叶期定苗, 点播的只需在3片真叶期一次定苗,每方格留苗2 棵。
3)水分管理。出苗后一般不需灌水,若土壤墒情不佳时,可采取喷水的方法,使墒情上下相接,4 片真叶期可进行小水渗灌,每标准畦施尿素150 g。 定植前7 天控制灌水。
4)移栽前管理:辣苗移栽前,要对辣苗喷1次防病虫的农药,以预防炭疽、蚜虫的发生和危害,结合防病虫内加0.4%尿素、0.4%磷酸二氢钾、0.1%硫酸锌、矮壮素25~30 mg/kg 的复合肥,并在起苗前2 天轻灌1 次水,以利带土起苗移栽。
3 栽培技术
3.1 整地配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亩施腐熟有机肥5 000 kg。深耕土地25~30 cm。 地膜覆盖田在秋翻基础上春季再深翻细耙,亩施普通过磷酸钙50 kg,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按1.2 m 带型宽窄行(70 ∶50)栽植。 起垄,垄高12~15 cm,宽60 cm,早春3—4 月结合整地,覆盖宽75~80 cm 的地膜,以熟化土壤,接纳雨水,积蓄底墒。
3.2 移栽
1)时间。 4 月底至5 月上旬气温稳定通过14 ℃时移栽, 地膜覆盖的气温稳定通过12 ℃时方可进行, 一般选择晴天下午3:00 后移栽,以利缓苗。
2)起苗。 等距离点播的,用起苗铲铲起辣椒苗,运输到大田,带土移栽;撒播的,将苗子拔起后立即将根系浸入0.4%尿素、 0.3%磷酸二氢钾、 0.1%硫酸锌复合肥液中浸泡1~2 分钟,随即移栽。
3)方法。地膜覆盖辣椒一膜栽2 行,行株距50 cm×25 cm,每穴2 株,亩栽7 200~7 600 株。栽后及时浇水,确保其成活。
3.3 施肥 定植后合墒,松土保墒以促进根系发育。 地膜覆盖田当门椒长到3 cm 左右时,结合浇水进行第1 次追肥,每亩施纯氮5 kg(折合尿素10 kg),纯钾(K2O)8~10 kg(折合硫酸钾16~20 kg);盛果期再采取此法追施1 次, 全生长期共追肥2~3 次。 开花期为了保花保果, 结合喷肥, 内加0.1%硫酸锌、 0.1%硼砂对植株喷雾, 也可用30~50 mg/kg 防落素喷雾。
3.4 灌水 在线辣椒缓苗后进入正常生长期,一般不浇水,以蹲苗为主,门椒坐果后视天气状况,用小水渗灌,一般10 cm 土壤墒情以见干时及时浇水为标准。 开花结果期土壤应保持湿润状态,灌溉宜采取隔行(沟)、小水渗灌的方法。
3.5 整枝修剪 辣椒缓苗后至门椒坐果前,及时掐掉植株主茎上的腋芽,越早越好,做到芽不过寸;红熟至采收前对“疯长”的植株进行疏理,剪去其生长点,修剪整枝,以平衡其营养分配,促进果实红熟。
4 病虫防治
4.1 农业防治
l)选用抗病品种。 针对当地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主要病害类型,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具有较强抗病性的辣椒品种。
2)改革耕作制度,合理轮作倒茬,推广间作套种, 实行2~3 年轮作制。 采用麦辣间套或辣椒单作栽培,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高效低耗, 利于作物群体之间的互补, 使土壤养分均衡利用, 降低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发生, 减少用药污染。
3)调整播种期,避开病虫害高峰期。播种期的早晚不仅影响产量和品质, 而且与病虫害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适当早播避开高温季节,以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4)培育健壮苗。 在重茬的田块育苗容易发生立枯病、猝倒病等苗期病害,应采取异地育苗或客土育苗,可以有效减轻病害发生。幼苗定植前,喷1 次防病虫害的农药。 定植时淘汰病苗,确保幼苗健壮、无病虫害。
4.2 生物防治
1)以虫治虫。利用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防治蚜虫;利用赤眼蜂等防治棉铃虫、烟青虫。
2)以菌治虫。 利用苏云金杆菌(Bt)等细菌,白僵菌、绿僵菌、蚜虫霉等真菌,颗粒体病毒,阿维菌素、浏阳霉素等抗生素防治各种害虫。
3)利用印楝油、苦楝、苦皮楝、烟碱及菊酯类等植物源农药防治多种害虫。
4)以菌或抗生素控病。 以病毒制剂(如黄瓜花叶病毒卫星疫苗S52 和烟叶花叶病毒弱毒疫苗N14 等)防治病毒病;以植物抗病诱导剂、多抗霉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及新植霉素等农用抗生素防治各种真菌、细菌。
4.3 物理防治
1)利用晒种、烫种、药剂浸种等高温处理种子,杀灭或减少种子传播的病虫害。
2) 使用黑光灯、 高压汞灯、 双波灯诱杀虫害。
3)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利用糖醋液诱集棉铃虫。
4.4 化学防治
1)病害。 病毒病:选用20%病毒A 600 倍液、15%植病灵1 000 倍液, 并混加叶面肥、植物生长促进剂。 炭疽病: 选择70%甲托800 倍液、70%代森锰锌500 倍液,同时混加1 000 万单位72%农用链霉素4 000 倍液防治炭疽病、细菌性疮痂病,每7 天喷1 次,连喷3 次。疫病:定植前亩施硫酸铜3 kg, 发病初期选用72%瑞毒霉锰锌600 倍液或64%杀毒矾600 倍液,间隔5~7 天,连喷3~4 次。
2)虫害。 防治烟青虫、蚜虫,选用2.5%氯氰菊酯1 000 倍液防治,连喷2~3 次。
5 收获
辣椒红熟期分次采收,以晴天下午为宜,所有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采收的辣椒以绑挂自然阴干和人工模拟自然阴干为主。 人工模拟自然阴干烘烤时, 将采收的辣椒最好先在太阳下晒1~2 天,再入烘烤房烘干。在持续通风烘烤条件下,温度控制在50~55 ℃,并按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