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助推镁产业升级发展

2021-11-30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19期
关键词:企业

谢 睿

(营口市钢铁和镁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中心,辽宁 营口 115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提出“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坚持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这为东北振兴发展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镁产业作为营口特色支柱产业,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坚持从供给侧发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1 镁产业发展状况

1.1 资源概况

菱镁矿是营口优势矿种,矿石资源储量16.2亿吨,居全国第二位。主要承载区大石桥市拥有丰富的矿产品资源,具有品质优,埋藏浅,矿层厚的特点,适宜大规模开采。镁橄榄石储量9.45亿吨,白云石储量5.05亿吨,储量丰富,质地优良。因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从1928年开始开采菱镁矿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全市基本形成集勘查、开采、选矿、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镁质耐火材料为主导产业,镁质化工材料、镁质新型材料等产业共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以镁质耐火制品为主,拥有15大系列300余种产品,覆盖60%国内市场和40%国际市场,远销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

1.2 产业规模

目前,营口地区镁质材料行业共有涉镁企业60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0余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0%,拥有镁质原料、耐火材料、镁化工和镁质建材等15大系列300余种产品。电工级氧化镁粉年产量5万吨,位居全国第一;硫酸镁肥年产量6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碱性耐火材料制品年产量270余万吨,位居全国第一;碱性耐火材料原料产量400余万吨,位居全国第二。氧化镁电熔炉、镁质系列砖生产线及超高温隧道窑数量居全国第一位。电熔炉、镁质系列砖生产线及超高温隧道窑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镁制品企业设备数量及其自动化、半自动化水平位居全国第一,部分深加工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石桥市作为营口镁质材料产业发展主要承载区,先后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和“国家镁质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认定为“全国镁质材料生产和出口基地”。

1.3 科技创新水平

全市250余户涉镁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组建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设立企业研发机构51个。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10项、团体标准5项;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计划立项5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优秀新产品奖及专利奖69项。“废弃及低品位菱镁矿制备高纯致密烧结镁砂关键集成技术”“高活性氧化镁粉生产和二氧化碳回收技术”“悬浮闪速制备高活性轻烧氧化镁”“含镁系列新型中量元素肥料关键技术”“特种高温电工级氧化镁生产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2 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够合理

营口镁产业呈现出镁质耐火材料产业较强,镁化工、镁建材、镁质新型材料及镁合金材料产业弱的特点。镁质耐火材料低端产品较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耐火产品较少。在耐火材料制品中仍以定型制品为主,不定形产品仅占40%,低于国际50%的平均水平。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科技创新意识整体不高。企业经营者虽已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对如何开展科技创新的思路不清晰,缺乏前瞻性思考。二是由于新产品研发周期长、投资大、收益慢,因此企业对开展技术创新缺乏积极性。三是耐火材料行业下游用户为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生产企业,新产品的试产试用直接关系到下游生产企业的安全状况、生产周期、经济效益等实际情况,企业双方均不愿冒此风险,而多愿使用已有成熟型产品,这也成为影响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企业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薄弱

一是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应该首先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但企业经营者注重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的投入,忽视了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等无形资产投入,大多数企业没有成立企业技术中心,没有专业研发人员,不具备实验研究、数据分析的条件,科技创新基础薄弱。以2019年涉镁高新技术企业37家为例,营业总收入为94.5亿元,研发总费用为3.66亿元,占比为3.87%;而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年营业收入的1%,与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研发投入4%-5%相比差距较大。二是在开展规模以上企业摸底情况中,仅有20余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合作比例仅为10%。由于产学研合作中存在合作主体不明确、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健全、利益分配不一致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产学研合作对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不够明显。三是本地区企业在知识产权申请和授权数量方面与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存在较大差距。截止到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内耐火材料行业龙头北京利尔高温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企业累计申请和授权状态专利数量就已超过400余项,而本地区行业龙头企业申请和授权状态专利数量的总和仅为100余项,这也直接反应出本地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较大差距。

2.3 企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

一是本地区涉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2千余人,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企业大多采取“以老带新”方式,缺乏专业性、系统性的学习,专业技术人员总体学历偏低,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已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二是由于营口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够高,高校院所较少,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不够广阔,科研环境及相关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较低。三是人才引进政策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镁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短缺、引进困难的现状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3 科技创新相关对策和建议

3.1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1)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菱镁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是重要的工业基础原料,也是发展所有镁质材料的基础原料,必须坚持开采和保护并重、开源和节约并重的原则。一是采用先进采矿技术,延长矿山生产服务年限。二是升级和完善现有高效菱镁矿浮选技术,提高低品位菱镁矿、粉矿、尾矿、级外矿综合利用率。三是推广高效、节能、环保新型镁砂炉窑替代传统轻烧反射窑、燃煤竖窑等高耗能、高污染的烧结设备,提高矿粉、碎矿利用率。

(2)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建立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镁质材料研究院和检验检测机构,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引领镁产业发展。鼓励企业联合或自主建设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技术(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创新型镁产业领军企业。

(3)鼓励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依托东北大学、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围绕菱镁矿生态智能采选、镁质原材料清洁生产、高端镁质产品开发、绿色工厂建设等关键问题,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补齐产业创新短板。镁质耐火材料方面重点研发高密度、超高密度镁碳砖等高性能产品。镁质化工材料方面重点生产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优质高效含镁系列缓释硫酸镁肥料、硼镁肥料及饲料添加剂氧化镁、饲料添加剂硫酸镁;开发生产应用于食品及医药领域的高活性氧化镁添加剂、高纯医用硫酸镁、氯化镁、碳酸镁、试剂级氧化镁、医用氧化镁等产品。镁质新型材料方面以镁质绝缘功能材料为重点,开发生产应用于电热管、陶瓷加热等领域,具有优良电气性能、超导热性能、抗吸湿性能和抗烧结能力的电工级氧化镁粉、电陶炉用高温氧化镁粉等。镁质建筑材料方面重点加快以硫氧镁水泥、氯氧镁水泥、磷酸镁水泥等镁质凝胶材料建材产品的研发与应用。镁合金材料方面加大镁合金终端产品开发力度,优先发展镁合金大型坯料、高性能板材、管材、型材、新能源汽车用镁合金零部件、生物医药用特殊镁合金等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

(4)打造产业装备自动化。围绕营口镁产业重点产业集群,整合创新技术资源,突破一批重点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引进和集成一批国际先进技术,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加快悬浮炉、沸腾炉、多层炉等新型炉窑的推广和应用;加快建设物料供给、压砖、码垛、烧成、检测、包装等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重点推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要素配置中优化和集成作用,着力推动生产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5)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耐火材料属于资源型产品,用后残存耐火材料如不加以综合利用,将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用后残存耐火材料再利用技术早已在法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广泛应用,并将其上升到环保、资源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营口地区企业应加快相关技术的研发,提高用后残存耐火材料再利用率,出台循环利用鼓励政策,使我市耐火材料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3.2 实施标准化和品牌战略

(1)实施标准化战略。围绕产业特点,制定科学规范、符合实际的生产、应用、检测标准和方法;制定镁质耐火原料、制品、建材等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逐步掌握行业市场话语权。

(2)实施品牌战略。完善行业品牌培育、评价、宣传和保护机制,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实施品牌发展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培育“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打造中国镁都产业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工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保护意识,提高技术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3 加强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

(1)建立专家智库。建立镁产业专家智库,广泛聚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以科研技术专家人才为主,包括产业、政策、知识产权、法律、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专家智库,为镁产业创新发展提高全方位的咨询服务。

(2)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一是根据营口市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中共营口市委办公室营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营口市人才智力柔性引进工作实施办法〉〈营口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十条措施〉》《关于印发营口市引进人才评价认定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营口市柔性人才补贴发放管理实施细则》等多项柔性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开展招才引智工作,进一步提升镁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二是建立政府与高校间的人次引进合作机制,从高校选派镁产业领域选派高层次专业人才到本地区挂职锻炼,发挥其技术专长,助推对镁质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3)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建立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和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加强继续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采取产教融合、灵活可行办学模式,构建多元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不断提升镁产业人才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

(4)为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提供积极吸引创业型人才,支持其在营口创办企业,或与本地企业合作创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产业技术研究机构。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工业园区、企业研发机构、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载体建设,提升各层次人才吸引和聚集能力。

3.4 建立行政管理部门沟通协作

建立科技、工信、发改、金融等行政管理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机制,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企业融资上市等方面培训工作,宣传行业支持政策,争取国家、省、市级资金支持,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3.5 加大宣传,提升营口镁产业知名度

全面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体系,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智能制造水平高、管理先进、服务优质、号召力强的品牌企业,形成一批品质精良、性能优越、美誉度高、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构建配套完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通过“中国辽宁国际镁质材料博览会”“中国镁都镁产业科技创新年度峰会”等行业会议,不断提升以“中国镁都”为名片的区域产业知名度,吸引投资、促进销售,将我市镁质材料产业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化、特色化知名品牌。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