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类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编制要点

2021-11-30潘晓华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建设项目事故环境

潘晓华

(广州市怡地环保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420)

在工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化学工业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各式各样、方便实用的生活用品,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丰富多彩。在利用化学品给我们生产出各种生活日用品的同时,其生产活动也给人类所生存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为预防、控制、减缓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在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环境风险评价成为环评文件非常重要的专项评价之一。笔者通过在环评报告内审中发现,部分环评报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照搬照套其他项目环评报告,并没有结合本项目生产工况、平面布局、区域环境风险目标等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可行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导致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根据以往的环境评价工作经验,简要分析了化工类企业环境风险评价及环境管理的编制要点。

1 环境事故风险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化工类项目生产过程使用的原辅料种繁多,且大多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基于原辅料自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且生产工艺相对复杂,生产装置较多,对此隐藏在化工类项目中的环境风险事故也相对较多。

在开展化工类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过程中,为全面考虑项目运营期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以及对社会环境带来哪些不利影响,需要全面、科学、系统地展开环境风险评价,特别需要关注风险事故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性。

2 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项目潜在的环境事件的诱发因素,可能发生的(非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突发性环境事故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发生率、损失(生态环境、经济)和环境影响降到可接受水平。

化学工业类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与一般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内容基本无太大差异,总体思路主要围绕环境风险调查、环境风险识别、最大可信事故分析、风险预测与评价、环境风险防范等五大方面展开调查与评价[1]。

2.1 风险调查

风险调查包括企业内部及外部两部分。主要围绕企业生产、贮存的危险品类型、数量及生产工艺特点并结合平面布局进行调查分析;同时,还需调查项目风险评价范围内的环境风险目标,包括居住区、大气一类功能区、水源保护区及其他生态保护区等。

2.2 风险识别

因化工类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又可归类于石油化工、无机、有机、合成材料、化学制药、精细化工等,生产工艺包括了化学合成、化学反应等。在开展此类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时,应结合项目生产特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环境风险识别:包括物质危险性识别(含原辅料、产品、副产品等)、生产装置危险性识别、运输过程风险识别、贮存过程风险识别、环保设施运行时风险识别。具体识别内容如下:

2.2.1 物质危险性识别

主要识别项目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以及具有氧化性和腐蚀性原辅料,以及识别项目产品(副产品)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附录B进行辨识。

2.2.2 生产装置危险性识别

生产设备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物料泄漏,引起工作人员的化学灼伤、中毒,甚至火灾爆炸等事故。

2.2.3 运输过程风险识别

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主要包括陆运及水运,陆运以危险品专用运输车直接运至项目内仓库,水运主要是通过专用船舶运送至附近港口,再通过专管或运输车辆转运至项目。原料输送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为槽体、管道、阀门、法兰和泵的破裂等可能导致泄漏事故;装卸过程主要环境风险事故为原料装卸时操作不当引起跌落破裂,导致液态化学品和特殊气体的泄漏,可能污染附近水体及大气环境。

2.2.4 贮存过程风险识别

除了重点关注化学品仓库区之外,还应关注生产区暂存的化学品,包括生产系统在线化学品及生产区临时存放的化学原辅料。环境风险主要为识别设施老化、操作失误等因素引起的泄漏、火灾事故。

2.2.5 环保设施运行时风险识别

通常化工类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成分较复杂,如发生事故性排放,会对周边区域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废水处理设施环境风险主要源于管道堵塞、破裂或接头处的破损、设备损坏停止运行或运行不正常等造成大量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对纳污水体或污水处理厂水质造成冲击;废气处理设施环境风险主要源于设备损坏停止运行或运行不正常造成超标排放,或由于设计不合理,如含有易燃气体的管道未采取静电跨接和接地、管道未设置阻火器等都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2.3 最大可信事故分析

因为导致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因素很多,事故发生后排放源强有多种可能,导致环境风险事故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同时导致对风险事故预测的研究结论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的定义,最大可信事故是基于以往案例统计分析,在一定可能性区间内发生的事故中,造成环境危害最严重的事故。一般而言,有毒有害工业的环境风险值的可接受程度以自然灾害风险值,即10-6为背景值[2]。

2.4 源强分析

事故源强是为风险评价预测提供分析模拟情形,在开展环境风险评价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事故源强对准确预测项目风险影响程度,为后续风险防范提供合理对策尤其重要。各种泄露情形源强估算参数主要参考HJ169-2018,具体如下:

①针对腐蚀或应力作用等引起的化学物质泄漏事故,通常情况下,根据事故单元是否设置应急措施设置情况来确定泄露时间,根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应急措施完善的单元,危险物质泄漏时间按10分钟考虑,否则按30分钟考虑泄露量。根据泄漏液体的理化性质、气象条件等综合考虑蒸发时间,通常按15~30分钟;泄漏物质形成的液池面积根据泄露量估算,一般不超过事故单元的围堰或防护堤内面积[3]。

②物料在装卸过程发生的泄漏事故,以装卸流速、管径及泄露时间计算物质泄漏量,泄漏时间一般取5~30分钟。

③输送管线发生的泄漏事故,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截断阀启动前、启动后按输送管道截面100%断裂估算泄漏量[4]。截断阀启动前,泄漏量按实际工况确定;截断阀启动后,泄漏量以管道泄压至与环境压力平衡所需要时间计。

物料泄漏速率的计算公式,参考环境风险评价导则附录F推荐的方法,选用计算方法时,要结合泄漏物质的相态(属液体、气体和两相流)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2.5 风险预测与评价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的爆发点非常多,涉及因素较广,而且自身的不确定性极为突出,在开展环境风险预测时,根据最大可信事故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中提供的预测模型开展风险预测,包括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影响及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的风险预测[5]。

2.6 环境风险管理

项目建设单位作为项目环境风险防范的责任主体,在项目建设过程及运营期间应加强环境风险管理,要根据事故的类型制定最为有效、可行的环境应急预案,并结合最新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并根据项目实际生产工况从操作过程、使用过程、贮存过程、运输过程、装卸过程及从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等多方面提出可行、有效减少环境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发生概率降至最低,造成的损失(生态环境、经济)和环境影响为可接受水平。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应体现分级响应、区域联动的原则,与园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和管理的有效联动,有效防控环境风险。企业在日常生产中应按公司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并根据演练情况,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加强与园区衔接,确保环境风险可控。

建设单位还需严格落实安全评价报告提出的安全生产预防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或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杜绝安全事故,也就避免了环境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环境风险评价主要评价项目是在非人为及自然灾害下发生的环境事件对大气、水环境、土壤、生态等环境的影响等,在编制环境风险评价过程中应紧扣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结合项目的贮存、运输、生产工况等各环节对各项环境要素逐项进行风险识别,并逐一提出可行、有效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同时,企业内部要建立应急能力保障体系,加强风险管理,降低环境事故的发生概率,减少事故对环境的危害程度。

猜你喜欢

建设项目事故环境
广东:谋划开展美丽圩镇建设项目6327个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探讨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常见问题
学中文
风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探讨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环境清洁工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