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2021-11-30李娜朱海娜渭南市临渭区中医医院陕西渭南714000
李娜 朱海娜(渭南市临渭区中医医院,陕西 渭南 714000)
胃脘痛是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也称胃痛,在其他消化道疾病中常见此症状[1]。患者发病时会感觉上腹部靠近心脏的位置有疼痛感,若是空腹时发病则疼痛感加剧,同时患者还会出现口水分泌增多、没有精神、手脚冰凉、脉象偏沉细等情况[2]。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极大的变化,胃脘痛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在各个人群中均有广泛分布。目前,临床治疗胃脘痛都遵守恢复患者脾胃功能、减轻疼痛感和预防疾病复发的治疗原则[3]。黄芪建中汤是中医常用于治疗胃脘痛的方剂,但单用此药疗程较长,疗效欠佳,为了提高此药方在临床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拟用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胃脘痛,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12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基础组和研究组,各60例。基础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6~45岁,平均(35.56±4.67)岁;病程0.5~2年,平均(1.25±0.56)年。研究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4~44岁,平均(33.68±4.09)岁;病程1~3年,平均(1.32±0.98)年。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实用内科学》[4]中胃脘痛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且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对本次用药有禁忌症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依从性低或中途退出者;由于手术、肿瘤、异物等导致胃脘痛者;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基础组使用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药方具体为:黄芪20 g、青羊参9 g、饴糖50 g、桂枝10 g、甘草10 g、大枣5颗、生姜9 g,呕吐者方中加橘皮5 g、茯苓5 g、竹姑5 g;脾胃气滞寒凝者,方中加党参10 g、泥附子2 g。;将上述药方用水煎煮,患者每日服用1剂,分早晚各1次。研究组在基础组的基础上配合饮食疗法进行治疗,饮食疗法的具体治疗措施如下: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发展情况制定合适的饮食搭配方案和进食计划,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计算食物的热量、脂肪含量、糖分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并要求患者对自身每日热量、脂肪、糖分、蛋白质的摄入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建议患者坚持少食多餐,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果蔬,尽量选择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生凉等刺激肠胃的食物;建议患者保持稳定规律的生活作息和乐观积极的情绪态度,配合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避免长时间的消极情绪、熬夜或过度劳累;建议患者家属协助医生对患者上述治疗内容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两组均持续治疗3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脘痛症状评分以及胃痛缓解时间、复发率。其中胃脘痛症状评分量表包括疼痛、喜按喜暖、食后胀闷满痞、纳呆少食、便清腹泻、四肢酸软、舌苔舌质,总分为7项得分之和,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症状越严重。
2 结 果
2.1胃脘痛症状评分总分和胃痛缓解时间 基础组胃脘痛症状评分总分治疗前(12.65±1.32)分,治疗后(9.01±1.32)分,胃痛缓解时间(3.14±0.42)d。研究组胃脘痛症状评分总分治疗前(12.46±1.72)分,治疗后(7.00±0.56)分,胃痛缓解时间(1.21±0.36)d。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脘痛症状评分总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基础组(t=3.00,P<0.05),研究组胃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基础组(t=8.89,P<0.05)。
2.2复发率 治疗后,研究组复发率3.33%(2/60),明显低于常规组15.00%(9/60)(χ2=4.90,P<0.05)。
3 讨 论
西医治疗胃脘痛常用拉呋替丁、奥美拉挫肠溶片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以减轻胃酸对胃粘膜的侵蚀作用,以抑制疾病发展和缓解患者的疼痛[6]。中医对治疗胃脘痛有自己的理解和方法,并将此病分为5种基本证型,包括肝气郁结型、脾胃虚寒型、淤血停滞型、食滞伤胃型和寒邪客胃型。临床常见的证型是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多因患者自身脾胃气滞、虚弱,又多食了生冷食物,导致寒气侵入脾胃引起。中医治疗此证型时通常使用温脾法,通过祛除患者脾胃中的寒气,达到治疗和止痛的效果。
黄芪建中汤出自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此方主要功效有温养脾胃、调补阴阳、柔肝缓急等,是用于治疗虚寒型胃痛的经典古方,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肝、脾、肾三经,有温养脾胃、升阳举陷、利水退肿、益气固表的功效,能够治疗脾气虚弱、精神不振等病症,现代药学研究[7]发现黄芪能够显著增加人体内白细胞的数量,增加免疫力,还能保护保护肝脏;青羊参辛且甘,性温,归肝、肺、脾三经,有平肝止痛、敛阴止汗、养血调血的功效,能用于治疗胁痛、腹痛等病症,现代药学分析其药理作用,发现其能对淋巴细胞DNA有保护作用,能增加机体内淋巴细胞的数目,从而增加患者免疫力[8];饴糖味甘性温,归肺、脾二经,有补虚止渴、健脾胃气的功效,能用于治疗劳倦伤脾、腹痛肠鸣等病症;桂枝味辛且甘,性温,归肺、心、膀胱三经,有发汗解肌、助阳化气的功效,能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腹痛等病症;甘草味甘性温,归心、肺、脾、胃四经,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脘腹等病症;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二经,有补中益气、安神养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食少、气血不足等病症;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三经,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寒呕吐、风寒感冒等病症,其含有的姜烯成分能有效保护胃黏膜细胞,抑制胃蛋白酶作用,可通过作用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有效抑制胃痉挛,生姜中含有的姜油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还有止吐的作用,其水提取物还有促进肠胃吸收的作用[9]。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胃脘痛症状评分总分均降低,但研究组总分明显低于基础组,胃痛缓解时间较基础组也明显提前(P<0.05)。由此表明,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对胃脘痛进行治疗,规范患者的饮食结构和生活规律,其治疗效果和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黄芪建中汤。多数胃脘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好或者在出院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其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因此规范患者的饮食搭配和每日摄入量,并得到患者家属的配合,共同监督患者改善自身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减少肠胃的负担和消化道收到的刺激,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从根源解决患者胃脘痛久治不愈和易复发等问题。本文结果发现,研究组复发概率明显低于基础组(P<0.05),说明食疗对于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有优秀的辅助治疗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以及疼痛感,且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