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南沿海地区2 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症危险因素分析
2021-11-30温锦炬黄永裕黄春燕赖奋飞
温锦炬,黄永裕,黄春燕,赖奋飞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惠东医院 五官科,广东 惠州 516300)
0 引言
糖尿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综合征,中国每年新增糖尿病患者超过5000 万[1],且干眼症等眼部并发症是糖尿病较为常见并发症[2],发病率高达55%,糖尿病出现干眼症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患者眼部不适,严重者会对视力造成显著影响。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具有不同影响因素,以往研究多停留在干眼症的现状调查方面,对其高危因素的深入分析未能实现,而logistics 回归是分析疾病高危因素的重要分析方法。因此,本研究对II 型糖尿病合并干眼症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进行高危因素分析,明确糖尿病患者出现干眼症的高危因素,从而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2018 年3 月至2019 年12 月,在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惠东医院眼科就诊且符合II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对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3]:①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为2 型糖尿病;②研究对象并且意识清楚,能独立完成问卷调查;③研究对象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①研究对象存在眼部感染、过敏,或其他与干眼无关疾病;②患者眼部存在泪小点栓塞;③研究对象过去6 个月内接受眼部手术或正在眼部药物或他对眼部存在影响的全身药物,人工泪液除外;④研究对象在检查前2h 内使用过人工泪液;⑤研究对象1 个月内曾佩戴角膜接触镜。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干眼症组包含552 例患者,其中男247 例,女305 例,平均年龄(63.2±6.83)岁,平均糖尿病病程(5.1±2.48)年。非干眼症组包括668 例,其中男333 例,女335 例,平均年龄(63.6±7.35)岁,平均糖尿病病程(5.3±2.39)年。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构成、平均病程等影响研究结果因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两组数据均衡可比。
1.2 方法
本研究收集的糖尿病患者均为常住人口,都现场详细记录病史、纳入干眼调查的受试者均应用2 种干眼问卷进行现场的调查。同时进行现场抽血、眼科干眼检查、眼底照相等。干眼问卷、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4]组内相关系数(ICC)值均为0.99,表明两种问卷的信效度较高。
1.2.1 干眼症检查
检查顺序为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睑板腺评估、角膜知觉度。①结膜充血评估[5]:以美国角膜和接触镜研究所标准评估,按照其进行0~3 分进行评估。②结膜松弛评估:采用H(O)h 的结膜松弛诊断与分级标准[6],按照其进行0~3 分进行评估。③BUT 检查[7]:下睑结膜用玻璃棒蘸1% 荧光素钠进行检查,记录患者睁眼至角膜出现第1个黑斑的时间,取连续3 次测量的平均值。④角膜荧光素染色[8]:角膜染色的方法参考BUT,在裂隙灯钴蓝滤光片下对患者角膜染色情况进行观察。评分标准:角膜划分为5 个象限,评价各象限染色点情况。⑤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无表面麻醉)[9]:患侧眼球表面下结膜囊外1/3交界处放置试纸,眼球向下或轻闭眼,5min 后测试纸湿长度。⑥睑板腺评估[10]:评估患侧眼球睑板腺开口位置,荧光素染色后,对下睑板腺开口与灰线相对位置进行观察。⑦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估[11]:对患侧下睑板腺的分泌物进行性状评估。⑧角膜知觉度检查[12]将小块消毒棉花搓成尖状,以尖端轻触角膜表面,由外侧至内侧,若知觉正常,患者会表现为反射性眨眼;若反射迟钝,则表明有知觉减低;若知觉完全消失,则触后无任何反应。复查眼科检查结果相关系数I CC 值为0.85,
表明结膜松弛度、BUT、Schirmer I 试验、角膜知觉度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重测信度很好。
1.2.2 诊断标准
干眼诊断标准[13]如下:①主观感觉:患者眼部存在异物感、烧灼感等不适感,并伴随视力波动,同时有BUT ≤5s 或Schirmer I 试验(无表面麻醉)≤5mm/5min 等表现,即可诊断为干眼症。②主观症状:患者眼部存在异物感、烧灼感等不适感,并伴随视力波动,同时5s<BUT ≤10 s 或5mm/5min<Schirmer I 试验结果(无表面麻醉)≤10mm/5min 时,角结膜荧光素染色阳性可诊断干眼。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2.0 进行分析,计量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数据资料采用独立资料t检验;计数数据资料采用百分比(n,%)形式表示,组间数据对比,采用Pearson 卡方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I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病发病单因素对比
Logistic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干眼病和非干眼症组在合并症、文化程度、结膜充血、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估、问卷分数、泪膜荧光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I试验、角膜知觉度迟钝、糖化血红蛋白等等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数据如表1 所示。
2.2 糖尿病患者干眼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s回归
以是否干眼症作为因变量,年龄、BUT 等自变量纳入非条件logistics 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年龄、BUT、角膜知觉度、角膜荧光染色、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估、糖化血红蛋白、Schirmer I 试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眼症患者检查指标结果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一研究也表明糖尿病是导致患者出现干眼症的危险因素。在一般社会学资料对比中,在糖尿病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文化程度较低,对糖尿病控制的科学性等存在问题,且年龄越大,患者基础指标老化,引发糖尿病干眼症并发症。
在患者进行结膜、睑板腺检测结果对比,结膜松弛评估、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估均相对于非干眼症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一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应当及时检查患者结膜松弛状况、睑板腺分泌物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干眼症发生。角膜知觉度、糖化血红蛋白与干眼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患者角膜知觉度、糖化血红蛋白观测值在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一数据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干眼症,不仅与角膜知觉度有关,还与血糖控制不佳相关。上述指标相关机制尚未完全探明,可能是在血糖较高时,葡萄糖进入细胞内,激活多元醇通道,胞内渗透压增加,细胞水肿,细胞活力下降,BUT 缩短,最终出现副泪腺功能障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预防干眼症时,需要积极采用多种方式措施控制血糖。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BUT、角膜知觉度、角膜荧光染色、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估、糖化血红蛋白、Schirmer I 试验等指标是糖尿病患者出现干眼病的高危因素(P <0.05)。因此在进行糖尿病患者干眼症预防过程中,在做好血糖控制的同时,年龄越大,干眼症发病风险越高,应当积极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检查指标还应包括角膜荧光染色、睑板腺分泌物、Schirmer I 试验等,能够有效发现干眼症表现。
综上所述,在II 型糖尿病患者中,年龄、BUT、角膜知觉度、角膜荧光染色、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估、糖化血红蛋白、Schirmer I 试验等因素均会导致干眼症发病风险显著增加,对糖尿病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必须要对糖尿病患者做好三级预防措施,即积极有效控制血糖;对糖尿病患者做好干眼病特异性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旦患者确诊,则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