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林业经济发展对策

2021-11-30朱文胜

乡村科技 2021年35期
关键词:林木树木林业

朱文胜

(娄星区自然资源局蛇形山林业站,湖南 娄底 417000)

在绿色经济理念下,作为具有绿色环保理念的林业行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推动力。同时,作为我国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林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提出林业经济发展对策的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提升生态效益,成为林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1 林业产业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1.1 维系生物多样性

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分支,林业能够为森林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运行提供基础的物质保障。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众多,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组成,每一部分又可分为诸多分支。森林生态系统规模庞大,分类复杂。而林业产业有序发展,能够为森林生态系统提供充足的物质,确保草、灌木和乔木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并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物质能量,从而有效维系森林生物多样性发展。

1.2 保护森林生态资源

森林具有较好的保水功能,其利用复杂多样的植物根系对雨水进行吸纳、收集和储存,从而有效减少了水分蒸发,对水土资源具有保护作用。另外,森林能够为动物的生存提供充足的水分和食物,为动物的有序进化提供安全空间,成为生物赖以生存的保障。通过对林业资源的科学经营、有序开发,改善生态环境,为当地动物生存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而动物作为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效地平衡了自然生态资源,促进了林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

1.3 改善林业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气候异常和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给自然生态系统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森林作为一个巨大的生态保护系统,能够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对空气进行有效净化,并能释放生物赖以生存的氧气,还能利用自身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力调节气候,改善林业生态环境。

2 林业生态化保护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2.1 保护林业环境的益处

对当下林业环境予以生态化保护,不但能够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还能够有效提升当地的经济收益。最为明显的改变就是对当下成熟林木予以售卖,可以大幅度增加经济收入。回顾林业产业发展的历程,对林木的肆意采伐给林业产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单纯地追逐经济效益,诱发了一系列乱砍滥伐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衍化不利于林业资源保护及持久性发展。因此,在确保林业环境生态化保护的基础上,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林业资源进行有序开发和利用,才能实现林业生态、经济价值最大化。

2.2 保护林业环境的社会意义

在林业资源生态保护的前提条件下,相关管理部门要充分应用生态作为主要的旅游发展策略,拉动大量外地游客前来旅游,从而给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而这一举措也是确保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方案。同时,这一举措的践行能够引导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回家乡,从而给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从更长远的发展视角看,生态功能的长远化发展,不单单局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主要的是能够做好我国林业资源建设工作,与科学发展观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保持统一性,从而更好地挖掘林业发展的社会价值,为林业产业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

3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1 经济建设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传统的森林资源开发模式下,相关部门和林业企业森林保护意识淡薄,管理措施不到位,往往只注重伐木开发,而忽视了对伐木区域进行有效种植和维护,从而造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资源短缺,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在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一般会对周边环境的杂树和灌木进行清理,这些看似没有经济价值的原生树种对林木生态系统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些树种形成的原生态遭到破坏,导致当地生物生态系统失衡,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1]。

3.2 森林抚育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现阶段,通常以防病、杀虫和调整林分组成或密度,改善林分生长环境,提高林分产量和质量为目标,通过剪枝,清理树下灌木,以及喷洒化学药剂等技术手段实现抚育效果。这些传统的抚育技术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对林木枝杈进行修剪,降低了森林的郁闭度,导致树上鸟类栖息场所遭到破坏,同时对树下菌类生长造成负面影响;喷洒化学药剂对森林虫、草及树下的菌类都会造成破坏,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衡,对森林生物链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

3.3 树木移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道路及居民小区绿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树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对森林中的树木进行移植,对森林生态环境也会造成破坏。加之树木移植成本高,移植技术复杂,一般为了保证移植树木的存活率,通常会对树木枝杈进行修剪,同时对树木根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切除,而移植后的树木区域易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土壤松动,不利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而移植后的树木也可能由于水土不服,导致生长状态不能恢复至原有水平,生态保护功能减弱,对新环境的保护作用有限[2]。

4 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林业经济发展对策

4.1 实施科技兴林举措,推进可持续开发战略

确保伐木区域林木良性、快速生长,对伐木区域进行有效维护,是科技兴林的主要目标,也是推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战略。制订科学有效的科技兴林规划,充分利用最新科学技术,改变传统的抚育技术,科学培育林木种苗,并严格选取合格的幼苗进行种植,为森林资源良性生长提供基本保障。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提升林木的培育水平,确保林木的存活率。同时,要建立科学规范的防火管理制度,扎实开展防火工作,提升防火工作的监督管理效能。最后,在确保森林生态环境得以保护的前提下,提升林业生产技术水平,合理开发森林资源,提升林业生产效益,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4.2 改变森林开发和生态环保思路

目前,我国林业资源利用还是沿用传统模式,重开发而轻保护,对树木移植后的区域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往往都是先砍伐,再统一种植。这种开发模式会导致森林覆盖面积减少,森林生态系统失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进而造成水土流失,地被植物受到破坏。虽然上述开发模式在短期内能快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的角度看,严重阻碍了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必须改变这种落后的开发模式,改变森林开发和生态保护思路,摒弃单一的经济收益模式,利用科学有效的移植技术,科学管理树木移植区域。同时,采取合理的移植树木栽种技术,实现移植树木生态保护功能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科学掌控开发和保护的平衡度,在确保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实施林业经济和谐发展[3]。

4.3 推进林业优势产业的发展

改变传统开发模式,推进林业优势产业发展,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提升生态效益。在开发、保护和协调发展的思路下,最大限度地科学利用林业资源的价值,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林业发展经济效益最大化。例如,建立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利用生态保护区的优势,发展旅游业,并有序开发配套服务设施,吸引商家参与投标建设,促进林业资源产业链的发展。同时,充分利用林区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推进禽类养殖产业,既能防止森林病虫害暴发,也能利用禽类粪便为树木生长提供养分,从而实现森林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确保林业产业协调发展。

4.4 构建森林保护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为合理开发林业资源,提升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质量,提高林业资源开发效率,林业系统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因此,为有效推进林业产业整体协调发展,构建合理有效的森林保护体系,完善森林保护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成为提升林业资源开发效率的根本保障。为此,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部门的制度建立,组建一支高效的执法队伍,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实施;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执法人员的工作素质和能力建设,注重执法工作中的纪律性和灵活性,并强化监督管理职能,有效避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保障[4-5]。

4.5 提升资金链建设水平

要想有效地契合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管控要求,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实现长远化发展,要提升林业生态建设的投资比重,从而构成一系列可行的资金链条,保证后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契合基本规划,从而进一步达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切实实现经济效益及环保效益协同化发展。综合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情况,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优化生态建设的基本方式,切实加大建设投资力度,同时要足够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切实推行资金保障机制。

首先,相关管理部门要合理分析及评判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要点,根据幼苗的购入、栽种和日常性维护等采购元素,制订明确的林业发展资金使用规划。在此基础上,科学利用国家林业发展专项资金,统筹使用专项资金,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在资金使用方面,相关部门也要高度重视林木资源病虫害防治工作、防火抢救及优质林木配置等方面的资金投入,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6]。

其次,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对资金使用进行科学统筹管理,在林木培育和管理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增加林木培育机械投资,改善林业管理数字化设施。为此,有关部门应建构优质的资金维护机制,保证其可以根据标准化需求优化资金管理结构,在提升资金利用率的同时,也可以为完善后续管控资金链条打下基础。

最后,为确保专项资金利用最大化,有关部门应针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关键性内容,建立完善的资金支持和保障机制。为此,各级林业部门要注意构建林业资金科学化管理模式,保证资金监督及资金管控流程的完备性。在生产装置监管和检测仪器监管方面,相关部门都需要综合资金链要求优化管控水平,使得专项资金配置结构合理化,为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财政保障[7]。

4.6 大力推动林业生态旅游发展

在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想有效地采用管控机制,就需要牢牢跟随当下经济发展的机遇。对于当代人来说,旅游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休闲娱乐方式,相关部门要对林业生态旅游提高重视程度。主动构造高效的林业生态旅游体系,全面地综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提出契合当前经济发展的生态旅游项目,进而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容忽视的是,在旅游产业逐步发展的前提下,要切实将林业资源管理和旅游产业予以融合,因此,要制订多元化发展规划,保证其可以彰显林业资源优势。

5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林业资源需求不断扩大,采取有效对策,提高林业资源开发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推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为此,要充分认识到林业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林业产业的生态功能有清晰的认识,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首位,推进科技兴林战略,改变森林开发和生态环保思路,科学利用林业生态系统功能,紧抓林业优势产业的发展,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为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提供基本保障。

猜你喜欢

林木树木林业
苹果新品种“瑞香红”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什么是碳中和?
树木之最
land produces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辨认树木
树木之最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