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内部审计助推国企提质增效发展的措施
2021-11-30苗健阳泉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文/苗健(阳泉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命脉,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诸多任务和挑战。提质增效更是成为重中之重。因此,推动国有企业优质发展已成为战略性和全球性的当务之急。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治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积极面对新挑战和新要求,围绕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转变审计职能,扩大审计范围,防控经营风险,不断加强对企业的增值服务,助力国有企业集团提质增效,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一、转变工作思路,增强审计增值服务定位
新时代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家审计署令第11 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职能地位、职责和权限。在职能定位上,内部审计在党组织和董事会(或首席执行官)的直接领导下,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经营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行为进行检查和评价,真正做到超前预防,及早控制;在职责上,内部审计应当履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和建议职责,并延伸到本单位对于国家重点政策的贯彻落实、本单位战略规划、重大经营活动和关键决策等相关方面。在权限方面,内部审计要当好经营活动的“保健医生”,发挥“经济体检”的明显特征,既要“查病”更重“防病治病”,不仅要重视发现问题、定性追责,更要重视督促整改审计问题,推进审计成果有效转化。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国企内部审计工作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不断创新,优化服务意识,提升工作能力,逐步实现内部审计从监督管理向增值服务的职能转变。要从原有的发现问题、处理处罚、提出建议,转变到对企业系统层面和体制机制上的重大问题的综合检查,提出完善体制和制度的有效措施。并针对企业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关注的政策落实、内控管理、经营风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和典型问题,通过运用各种审计手段,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保障企业在健康的轨道上持续发展。
二、强化项目实施,以审计监督促进管理增效
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围绕企业经营的主要任务,有效开展各类审计项目,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建议、督促整改,帮助公司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升价值。
(一)开展风险管理审计,规避和控制公司潜在风险
要积极关注企业顶层战略决策和关键业务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向决策者通报战略实施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量性问题,让企业发现发展差距,进而检验战略的有效性,及时部署解决。要关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资金和财务管理风险,包括长期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持续债务、担保、诉讼赔偿和其他无形债务,持续判断风险管理的状况和有效性,评估风险管理的合理性、措施的充分性和实施的有效性,为企业改进风险管理提供意见和建议。
(二)加强建设项目审计,提高投资管控效率
加强工程项目过程审计,将风险管理、内控和效益审查评价整合到建设项目各环节,有机协调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突破传统岗位界限。加强工程项目的前馈控制,从源头开始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实施主动审计监控,对初设可研、证照办理、概预算审查、招投标监督、项目施工和进度等持续反馈审计信息可以及时纠正偏差,妥善控制风险,改进和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投资可控。要对建设项目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估,对比项目建设、运行的实际状态与项目初设可研预定目标,评价项目建设运营的实际效果,查找和分析产生偏差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项目总体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有效激励企业负责人履行职责
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制度和规定的精神,对企业党政主要领导(负责)人开展“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做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审计的范围将涵盖党和国家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等方面。此外,还要审查领导人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遵守廉洁从业规定等情况,准确界定经济责任,客观评价经营绩效,监督和促进企业负责人权力规范运行和履职尽责。
(四)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要对企业生产、采购、存储、销售等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计,规范企业财务活动合规合法。要对企业主要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审计,查明投入成本与获取利润的情况,分析经济活动消耗资源的高低,判断经济活动的效益效果。要对企业整体运行效率进行审计,评价企业组织架构是否适应企业规模,机构管理职能是否有效发挥,针对性的提出完善和改进建议。要对企业年度生产经营各项考核指标进行审计,综合评定是否取得预期的经营成果,为绩效考核或契约考核提供依据。要查找大额亏损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综合分析形成原因,准确揭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的重点问题和典型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增强国有企业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做好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确保企业管理闭合
内控审计是促进单位、部门内部控制科学规划和有效运行的重要监督手段。要综合审查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找出制度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完善管理真空环节,修改不适应企业现状的条款,积极防范风险。要对企业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全面测试,重点关注制度在重要业务单元、重要业务事项、高风险业务的运行效率,以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要客观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劣势、内部控制体系的可靠性、完整性和贯彻执行情况,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修复内控体系的设计和运行,促进企业整体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及其流程的优化,确保企业制度合法、合规、规范、高效执行。
三、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内审工作效能
随着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的不断完善和闭合,对审计工作的要求逐步提高与审计资源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内审机构要结合企业的整体管理和发展规划,全面规划和优化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审计效果的最大化。
一是全盘考虑,统筹谋划内部审计“上下联动”的工作模式,协调和配置内部审计资源。在项目计划上,下级审计机构上报审计项目,总部审计机构统一规划审计项目,确保无死角无遗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集约审计资源,采取融合式、“1+N”等工作方法,实现一次进点实施多个项目,一次审计多项审计成果,努力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二是加强与社会审计服务的内外部联系。随着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内部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项目不断增多的矛盾逐步显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购买会计师事务所、工程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由内审人员带领配合参与审计项目,既可以发挥社会审计专业性较强、独立性较高的优势,有效缓解审计资源不足的矛盾,也可以弥补单位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相互合作促进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三是发展大数据审计信息化建设,探索基于企业数据资源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收集企业各种生产和经营业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比对,发现存在的疑点和问题,评估存在的风险和等级,逐步形成审计信息化和数字化网络模式,完善审计信息化工作体系。
四、督促问题整改,推进审计成果转化增效
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既是审计成果转化利用的根本途径和审计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必须把落实审计整改作为加强内部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确保审计整改工作取得实效。一要建立审计整改跟踪台账,列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单位(部门)、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和目标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公示整改进度和事项,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确保问题逐项得到整改。二要建立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内部审计加强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财务、组织、人事等其他部门的多方联动,提供重大问题线索,增强协同效应,促进审计成果转化。三要把审计监督和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对整改不力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问责,强化整改效力,有效保护国有资产。
五、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助企增效能力
内部审计工作要想更好的发挥其全部职能,就必须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工作标准,提升审计效能、规避审计风险,不断适应形势变化,实现审计成果和审计效益双提高。
一是要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规范审计工作流程,明确审计工作质量标准,使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依规依据开展工作。审计组成员要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审计工作记录,统一工作底稿模板,强化现场审计管理,严控审计流程节点,确保审计过程可控。要加强对审计报告的分级审查复核,确保内容完整,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依规、建议可行。二是健全良性考核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把审计执业能力、审计工作业绩、审计职业道德作为职级提升、工资分配、评先评优的依据,通过职位晋升和职称提薪,激发内审人员的干事创业主动性,拓展审计职业化道路。三是持续做好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提升。要做到集中培训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继续教育与职称考试相结合、业务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使审计人员不仅成为查核账务、计算机应用的能手,更要做综合分析研判的高手、精通企业管理的行家里手,着力培养专家型、复合型内审人才。四是塑造审计人员正确价值观。要求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勤勉尽责、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执业,维护企业经济秩序,更好地为企业提质增效服务。
六、结语
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给国有企业带来重要影响和挑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也应直面形势与任务,围绕企业提质增效发展目标,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及时发现国有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典型问题和突出矛盾,建言献策提升管理水平,聚焦合规管理,预防风险隐患,促进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有效发挥国有经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相关链接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对称。由部门、单位内部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的审计。目的在于帮助部门、单位的管理人员实行最有效的管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配合并互为补充,是现代审计的一大特色。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为外部审计提供可信赖的资料,减少外部审计的工作量。在中国,内部审计不仅是部门、单位内部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国家审计的基础,被纳入审计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