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薇甘菊为害与防治

2021-11-30

云南农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甘菊生根防控

范 琳

(梁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梁河 679200)

梁河县从2008年开始调查外来入侵生物时,发现县域内有薇甘菊为害。梁河县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最适宜薇甘菊的生殖生长及扩散为害。除海拔高于1400 m以上区域还没发现薇甘菊外,低海拔的林地、农田、沟渠、荒山等都发现薇甘菊的严重为害。通过10余年来对薇甘菊实地调查、监测、防控,基本掌握全县薇甘菊的分布区域。海拔1400 m以下低热区域有曩宋、九保、河西、遮岛、芒东、勐养6个乡镇,薇甘菊多发生在大盈江、勐养江、萝卜坝河等江河流域河堤边,小厂乡的勐竜坝子有零星发现。

目前,采取“一普杀、二扑灭、三补充”的化学防除措施,将薇甘菊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关键。基于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的统称)的综合应用,选用先进的小型无人机定点、持续多次化防是今后防控的趋势。

1 薇甘菊特征

薇甘菊属菊科假泽兰属,原产中、南美洲,是我国为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恶性杂草之一,被称为“植物杀手”。如今已在德宏州5个县市爆发成灾。

植物特征:多年生草质或梢木质藤本杂草,茎细长,匍匐或攀援,幼时绿色,近圆柱形,老茎深褐色。叶片对生,茎中部叶三角状卵形至卵形,基部心形。头状花序,花冠白色,管状,种子细小,具有冠毛。

生长特性:薇甘菊喜高温、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具有繁殖力强、生长迅速、传播途径广泛、为害性大、难于防治的特点。每年4-9月为营养生长期,10-12月为生殖生长期,种子和茎节均可生根繁殖,但种子发芽率极低,主要以茎节生根繁殖。每个茎节只要接触土壤就会生根发芽,在短期内可在地面迅速形成20~50 cm厚的覆盖层,也可攀爬到灌、乔木树上形成5~10 cm厚的覆盖层绞杀植物。

传播途径:可借风力、水流、人畜活动、交通运输等途径进行传播,导致林木、农作物、果树等严重受害,破坏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环境。

2 为害作物及趋势

薇甘菊不仅为害甘蔗、玉米、水稻等作物,还为害西南桦、杉木等林木。据现场调查,薇甘菊的为害趋势:一是从水边向人行道路旁扩散;二是从田地向荒地生长或攀缠绞杀临近植物,抢占生存空间;三是从点片发生,入侵农地,为害甘蔗、水稻等农作物,向退耕还林成片的西南桦、杉木幼林攀缠绞杀;四是薇甘菊从无天敌制约到发现有蚜虫寄生,叶片发生卷曲畸变。

3 防治措施

3.1 建立防控区,科学布设监测点

根据全县各乡镇薇甘菊的为害情况与陇川、盈江、腾冲等周边县市交界点的交通、人流、物流情况,划定小厂新华、曩宋热水塘、芒东翁冷等6个乡镇辖区为防控区域,形成自西南向东北的防控阻击带,在防控区设置6个监测点。监测员每年至少排查监测区4次,春季防控2次、秋冬防控2次。

3.2 加大宣传培训,提高全民防控意识

组织农户认识薇甘菊的植物特性、为害性及防治技术并现场铲除。2019年来共召开省、州级薇甘菊防控研讨会2次,技术培训2次,现场铲除活动2次;乡、村级宣传培训10场(次),受训人员1200人(次);发放张贴画1200张,宣传小画册1200余份,电视、报刊专题报道2次。让广大干部群众提高防控意识,掌握防控方法,为全面开展薇甘菊防治奠定基础。

3.3 实地踏查并跟踪定位

对每一个新发生点,农环站防控技术人员要到实地踏查,采用GPS定位,测量发生面积,制定防除方案,安排防除人员及时防除。并做好跟踪补查工作,多次到现场查看防除后的效果及生境恢复情况,对没有完全消灭的薇甘菊发生点,研讨方案,进行再次防除,直到绝灭。

3.4 防治方法

薇甘菊有效防控,重在防早、防小,春防最好。薇甘菊再生力强,主要采取人工铲除与化学灭除循环轮换,反复多次防除。铲除方法:一是人工将薇甘菊连根拔起或挖起,就地或堆放到安全地带晒干烧毁;二是对缠绕于高大林木、竹类及建筑物藤茎较长的,斩断藤茎,清除根须,让其自然晒干枯死;三是人工铲除后清理不完的藤茎来年会继续生根发芽的,在其营养生长期,选晴天用除草剂化学防除,连续喷药2~3次,直到不再复生为止。

猜你喜欢

甘菊生根防控
薇甘菊光能利用及叶绿素合成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响应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洮河流过生根的岩石(外二章)
5种化学除草剂对薇甘菊防治效果及对其他植物的影响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可爱的德国甘菊
Coco: Life Is Hard,and I Have My Guitar
让地理在家乡的土壤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