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贵州省地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现状调查及分析*

2021-11-30熊梅陈旭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红色基因

文/熊梅 陈旭(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新时代背景下的红色基因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传承,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内核。由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闭塞,红色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自身对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视度不够,地域差异、语言交流不畅等,导致了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红色基因的红色情结淡化。通过本次调查分析贵州省地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教育研究的意义,促进贵州省地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对红色基因传承与教育的研究,加强贵州省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发展。

一、贵州省地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现状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贵州省地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现状进行研究,随机选取了20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中,累计发放问卷 200 份,收回问卷 195 份,回收率 97.8%。其中,有效问卷 178 份,有效率为 89%。被调查对象中男生为 69人,占调查人数的 38.42%,女生109人,占调查人数的61.58%;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参与比例分别为 15.82%、35.03%、36.72%、12.43%。少数民族学生的学生参与比例分别为布依族48人,苗族49人,土家族19人,瑶族16人,彝族32人,穿青族8人,仡佬族8人,回族6人,白族3人,侗族2人,土家族2人,畲族2人。将回收的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基础情况分析

对于“红色基因了解的程度”,调查显示,有11.86%的少数民族学生十分了解,有34.46%的少数民族学生比较理解,有48.59%的少数民族学生大概了解,说明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红色基因是基本了解的。5.08% 的少数民族学生不了解红色基因,说明存在少数民族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识淡泊,表明了少数民族学生对红色基因的了解有一定的提高空间。

对于“大学政治课红色基因传承与教育的看法”,调查显示,有71.19%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是很有必要的,继续保持。有23.73%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应当存在,但要改变形式,这说明大学政治课红色基因传承与教育的形式有待创新。有3.95%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可以存在,但不能强制学习,这说明大学政治课红色基因传承与教育要尊重学生意愿。有1.13%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不应该存在,没有实际意义,说明少数民族学生对大学政治课红色基因传承与教育的接受程度有待提高。

(二)家庭、学校环境对红色基因传承情况分析

对于“红色故事的认识”,调查显示,非常符合占34.27%,符合占48.31%,不确定占14.04%,不符合占2.81%,非常不符合占0.56%。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闭塞,红色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对于自己民族的红色故事认识不足,红色基因的传承在家庭环境中受阻。

学校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基地。对于“学校对少数民族对红色基因传承与教育的宣传”,非常符合占24.72%,符合占50.56%,不确定占20.22%,不符合占2.81%,非常不符合占1.69%。

学校在红色基因传承方面宣传的力度不够,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对红色基因传承的认识不足。

对于“学校开设关于少数民族对红色基因传承与教育课程”,非常符合占23.03%,符合占51.12%,不确定占21.91%,不符合占3.37%,非常不符合占0.56%,少数高校未开设关于少数民族对红色基因传承与教育的课程,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对红色基因理解不深刻、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单一、红色文化传播缺乏互动等问题。

(三)自身对红色基因传承情况分析

对于“常常参与少数民族对红色基因传承与教育的实践活动”,根据数据显示,非常符合占21.35%,符合占47.75%,不确定占20.22%,不符合占10.11%,非常不符合占0.56%,反映出存在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参与红色基因传承与教育的活动或比赛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在认同上,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关于红色基因文化的领悟力不高,导致少数民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参与意识不足。行动上,少数民族缺少红色基因相关活动可供参与。文化上,红色基因传承参与方式存在普及面不广、涉及面宽泛的局限性,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对红色基因传承活动存在参与度不高、传承意识不足的现象。

二、贵州省地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红色基因的传承意义

(一)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同

对于“红色基因对当代大学生的作用”,有69.49%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对生活成长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有28.81%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有一定的作用,但要适应时代发展,有1.13%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已经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节奏,有0.56%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无所谓。调查显示,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于红色基因的认同持无所谓的态度,说明红色基因文化的渗透力还需完善,要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红色基因的理解和感受,以增强其对红色基因的文化认同。

对于“去过的红色文化遗址”,有60%的少数民族学生去过遵义会址,有4%的少数民族学生去过兴义烈士陵园,有3%的少数民族学生去过娄山关遗址,有2%的少数民族学生去过刘氏庄园,有1%的少数民族学生去过解放碑,有1%的少数民族学生去过息烽集中营,有29%的少数民族学生没有去过任何红色文化遗址。调查显示,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没有去过任何的红色文化遗址,其本身与红色基因共鸣不足,说明存在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于红色基因行为的认同度不够,要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于红色基因行为的认同度。

(二)融合多方资源协同育人

对于“了解红色基因的主要途径”,调查显示,有80.9%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是课堂教育,有78.65%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是新闻媒体,有86.52%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是影视作品,有75.84%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是红色景点,有58.43%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是期刊书籍。

地方民族院校应融合多方资源,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育中结合红色基因题材,进行红色基因的理论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使得少数民族学生从思想观念上产生对红色基因的文化认同。学校要通过利用红色基因教育资源使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庭环境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红色基因传承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影响着少数民族学生的红色基因传承的意识,少数民族学生在父母长辈的红色基因文化的熏陶感染下,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体会红色基因的文化魅力。

在社会实践中,要深入发掘身边的红色基因故事,积极投身红色基因的社会实践活动,使红色基因融入实践,融入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在实践中深化少数民族学生对红色基因的情感认同。创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维联动”的育人方式,坚持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者共同推进,协同育人,全方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促进红色基因的传承。

三、提升贵州省地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对策

(一)提升有效的红色基因传承途径

对于“红色基因的传承方式”,调查显示,课堂教学占17%,新闻媒体占76.4%,影视作品占84.27%,宣讲活动占56.18%。

1.红色基因融入课堂教学

在课堂中融入红色基因的题材,可以充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了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识,丰富少数民族学生的红色基因文化认同。学校应组织少数民族学生集体参观红色基地,邀请英雄人物家属进校园,讲述红色人物故事,组织观看红色经典电影,开展征文、板报评比、红色读书会、班会等。

2.新闻媒体背景下红色基因传承

当今世界,在新闻媒体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想要丰富的红色基因传播与传承内容,应当更加重视红色基因传播的可行性,特别是要着眼于强化传播要素资源整合,要将“传播”与“传承”进行有机结合,更加重视红色基因传播与传承内容的创新,使其能够符合少数民族学生对红色基因传承的需求,不断强化红色基因传承内容的针对性和功能性。

3.影视作品是红色基因传承的载体

影视作品是一种涉及面广阔,传播面宽泛、影响力度大的文化传播形式,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大众媒介内容不断多元化的倾向,红色基因也面临变质的危机与困境,要合理借助优秀正能量的影视作品的优势,寻找红色基因在新时期发展中的新机遇。

4.积极参与红色基因宣讲活动

深入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主要方式是积极参与红色基因宣讲活动,红色基因宣讲活动要坚持正确导向,集思广益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入手,深度挖掘少数民族的红色资源,用生动感人、通俗易懂的道理和少数民族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讲好红色故事,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红色基因的情感。

(二)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参与度

强化红色基因实践活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红色基因传承的参与度,少数民族学生对红色基因的传承表现为对红色基因及其精神的认可、接纳与强烈的追求、实践心态。高校应该重视实践中红色基因的发展,寻找红色基因与实践的融合点,积极参与红色主题“三下乡”实践活动,开展红色基因文化宣讲活动,实地参观红色博物馆和遗址等,在实践中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红色基因在社会实践中的参与度。寻找红色基因与高校课堂的融合点,提升红色基因在高校课堂的参与度。高校应积极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红色基因文化宣传活动,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开设集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于一体的高校课堂,从而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参与度。

(三)红色基因传承融入思想教育

红色基因传承融入思想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红色基因传承意识,在相关课程中增加更多红色基因内容。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适时引入红色基因内容,将科学理论与真实历史相结合,增强课堂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上增强对红色基因的系统性理解,从而解决其对红色基因认识不深的问题。当前,红色基因走进高校融入课堂教育的活动,是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红色基因情感认同的重要途径。除了课堂教学对红色基因的介绍和讲解,让少数民族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身临其境地感受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的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当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首要途径是红色基因融入课堂教育,其次是需要有效借助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了解红色基因,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提升自我的红色基因熏陶,积极参与以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宣讲活动等。要把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融入少数民族学生的校园生活之中,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情操、传承优秀红色基因、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视度,促进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红色基因的红色情结升华,加强贵州省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红色基因
Frog whisperer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追忆红色浪漫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
基因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