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税务会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究

2021-11-30胡梦思广东科技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平时成绩超星税务

文/胡梦思(广东科技学院)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教学改革更应有实质性的进展。

一、混合式教学现状分析

混合式教学源于2000年《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之后混合式教学于2002年引入我国,其内涵主要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与现代网络教学相结合,通过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1]。当前教育者积极利用学习通、学堂在线、雨课堂等平台开展MOOC、SPOC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2-3],前人在建筑法规、高等数学、药剂学等课程上进行尝试应用,并取得一定效果[4-7]。本研究根据会计学专业税务会计课程特点,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探讨了税务会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期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税务会计课程定位

《税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也是会计专业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课程。税务会计课程既是对会计学原理的具体运用,也是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企业税务筹划、审计学、财务管理等的必要前提基础。广东科技学院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为42个学时,其中理论课程占34学时,实训课程占8学时。税务会计课程主要讲授企业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关税等税种的基础知识、计算、账务处理与纳税申报。本着扎实根基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任课教师通过上课讲授、课后讨论与练习及认识实习等方式完成教学计划,最后结合期末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对学生进行考核。在税务会计课程的长期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多而琐碎,教学课时少,易造成认知超负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教育改革的推进下,课程教学课时压缩是不可避免的,这就产生了“填鸭式”教学方法。传统教学采用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对知识掌握不牢,很难做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因此,教师有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学习、爱上学习,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2)学生的学情背景不一,基础知识储备各异。税务会计课程的基础前提是学生以前学习过的如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及税法等前置课程。由于《税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组选课,而本学期选择税务会计课程的学生是我校2019级会计专插本的新生,他们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学习税务会计课程时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给课程教学效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3)课程评价体系单一,缺乏多元化的考核体系。税务会计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组成,在传统教学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往往通过满勤便可获得较高平时成绩。而期末成绩的决定因素在于学生期末试卷的分数,学生可能平时没有认真听课,仅仅通过背诵重点难点内容来通过期末考试进而获得较高的分数,这种评价方式不甚合理。因此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考核方式,将终结性评价转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4)教材更新及时性差,教材内容滞后。《税务会计》是一门会计类综合性课程,目前国内许多的税务会计教材中税法制度描述较为陈旧,对纳税申报最新政策介绍未及时更新,课后例题很少涉及纳税申报的实操。这些内容滞后与缺陷都影响教师教学与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按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思路,以税务会计课程中“消费税计算”教学为例,探讨税务会计课程的具体实施步骤。本章节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消费税的类型与特点、形成原理,最终达到掌握消费税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与申报的教学目标。

(1)课前自主学习,线上发布教学任务。首先,教师应根据学情和培养人才方案,撰写课程大纲和项目指导书。根据学期初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班级学生学情,并结合本课程的教训目标制作和调整授课课件,改变传统授课课件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课件,并注重课件的视觉效果,同时注重收集与税务会计相关知识点的思政素材。课前,授课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创建在线课程,提前上传最近一次课程的课件(如:微课视频、PPT或教材等数字材料)让学生提前预习,并设置为任务关卡,学生通过预习“闯关”获取课堂积分,目的是让学生对新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使其在自行学习消化后带着问题进入后续的课堂学习。

(2)课中知识内化,线下教师讲授,线上分组与交流。一方面教师应根据线上学生预习情况的进度及反馈结果,机动调整教学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在课前5分钟,通过随机提问或超星平台选人方式随机抽取3到4位同学,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回忆上节课讲述的重点难点知识,以温故而知新;并点评和讲解上次课随堂小测或单元测试错误率高的题目,以及课后任务完成情况点评和讲解。

课中教学阶段,坚持“自学为主、教授为辅”“少而精、启发式、案例式”“概括讲知识点”“注重与学生互动”等原则进行课堂讲授。以本课程“消费税计算”为例,教师通过政策导入法带领学生了解我国最新税制改革进程。通过图表分析法分别从价定率、从量定额与复合计税三个方面展开消费税计税方法;通过口诀记忆法即“一个社会小青年,迎娶白富美,最终走向人生巅峰”帮助学生梳理记忆消费税的15大税目,进而保证课内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地促进知识内化。在学生掌握本章节重难点的基础上,PPT上播放案例分析例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抢答方式选取2到3位学生代表口述案例分析例题的计算公式,授课教师根据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补充,让学生真正消化吸收该内容知识点。高效利用随堂讨论和投票,利用超星智慧课堂,针对某个重点难点知识进行随时讨论和投票,讨论结果通过智慧课堂同步投放到大屏幕上。通过上述过程逐步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留更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来主导;锻炼学生勤思考、多动脑的好习惯。最后进行课堂答疑,学生课前学习以及在教师课堂讲解中遇到的疑问,可以在学习通给老师留言,也可以在课堂向任课教师和班中其他同学提出,完成生生互助和师生互助。

(3)课后线上线下知识测评,教师教学反思。课后课程巩固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理、消化、吸收的过程。课后课程巩固方式很多,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税务会计课程课后巩固复习的方式主要包括:线上课程资源也可以用于课后复习巩固;针对该课程的每章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完成后上传超星等教学平台,老师批阅后在教学平台上公布答案;在超星平台布置课后作业,不少于六次,提交日期结束后,开启生生互评环节;单元小测,针对每章理论学习结束后,在超星学习通平台编辑题目考核学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提交,利用“学习通”等教学平台自动批改评分的功能,学生提交时就能看到自己的得分,教师及时进行讲解与点评,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及时性、得分的精确性;课后网上交流,超星、微信、钉钉群等提供了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课后交流的平台,学生有问题发布在超星讨论区提问,同学们互相交流,教师课后对此进行答疑,共性的问题可以在下一次课堂进行讨论;在超星平台布置选做题,如绘制上次课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和课后话题讨论,讲完一章的知识点,鼓励学生绘制完整章节的思维导图,这对学生整理、理解和消化吸收知识点很有帮助,不做强制要求,自愿选做,选做的学生会根据绘制情况酌情积累平时分。

为了保证课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同时加强配套教学考核方式的改进,丰富考核手段,促进学生有目标、有导向地学习,将终结性评价转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具体展开为:闭卷笔试100分,占总成绩的比重为60%;平时成绩100分,占总成绩的比重为40%。其中平常成绩100分中,考勤分占平时成绩的40%,利用超星教学平台各种签到方式进行签到,签到情况记录到课程考核中来,期末可以一次性导出;作业分占平时成绩的20%,作业分满分100分,共6次作业,根据布置作业的难易程度,设置每次作业分值占比分别为25%、20%、20%、15%、10%、10%;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的40%,满分100分,课堂表现由课堂提问、抢答、案例讨论、话题讨论、精神面貌、学习态度、重点难点课堂互动的参与度和正确度组成;选做题根据参与人员和回答情况酌情给予加分,占平时成绩的10%。由此真正实现由传统“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向“过程性+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转变。

(4)学校甄别教材,选购适用的最新教材。学校应每学期更新一次教学的征订,选购最新出版的专业适用性教材,以保证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当前税制政策等发展同步更新。同时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模块解决一部分教材缺失内容的问题,如在增值税与消费税章节纳税申报中提及最新的税制改革,可以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找到最新资源。

在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逐步进入到各高校的课程教学之中。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税务会计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还有待高校教师们进一步探究与创新。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超星税务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税务动态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力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