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情况分析
——基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报告的数据来进行分析(2018年数据)
2021-11-30姚腾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文/姚腾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依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文件,北京市政府于2018年3月份也印发了相关通知,部署和开展北京市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相应的普查数据于2020年3月30日在北京市统计局的网站上,以《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告》的形式发布。所公布的数据为2018年北京市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相关数据,如单位基本情况、分区域分布情况、工业建筑业基本情况、第三产业基本情况、高端产业功能区及新兴产业基本情况。本次普查数据为北京市2018年度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相关经济方面的资料与信息。
一、北京市私营企业的法人单位分布情况(或单位基本情况)
在2018年全年,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北京市共有94.8万个企业法人单位。比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相应数据(2013年的普查数据)增长了60.2%。其中内资企业的法人单位数量为93.3万个,占北京市总法人单位数量的98.4%;外商投资企业的法人单位数量为0.9万个,占总法人单位数量的1.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法人单位数量为0.6万个,占总法人单位数量的0.6%。
在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数量为0.4万个,占企业法人单位总量的0.4%;集体企业的数量为0.9万个,占企业法人单位总量的1.0%;股份合作企业的数量为0.6万个,占企业法人单位总量的0.6%;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数量为7.6万个,占企业法人单位总量的8.0%;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数量为0.4万个,占企业法人单位总量的0.5%;私营企业的数量为83.3万个,占企业法人单位总量的87.9%;联营企业的数量为0.0万个,占企业法人单位总量的0.0%[1]。
二、北京市私营企业在工业行业的基本情况
(一)工业行业的法人单位数情况
2018年,在工业法人单位中,北京市共有26955个企业法人单位。其中内资企业的法人单位数量为25469个,占总工业法人单位数量的94.5%;外商投资企业的法人单位数量为1115个,占总工业法人单位数量的4.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法人单位数量为371个,占总工业法人单位数量的1.4%。
(二)工业行业的从业人员情况
在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数量为238个,从业人员数量为27828人;集体企业的数量为1644个,从业人员数量为12999人;股份合作企业的数量为675个,从业人员数量为7008人;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数量为2676个,从业人员数量356171人;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数量为371个,从业人员数量137879人;私营企业的企业数量为19820个,其从业人员数量达到279623人;其他企业的数量为12个,从业人员数量203人;此外,港、澳、台商投资单位的数量为371个,从业人员的数量为68902人;外商投资单位的数量为1115个,从业人员的数量为221089人[2]。
三、北京市私营企业在建筑业的基本情况
(一)北京市建筑行业的法人单位情况
从总体来看,到2018年末,在建筑行业,全市共有法人单位35128个,比2013年的普查数据增长了90.0%;从业人员的数量为964501人,比2013年的经济普查数据增长了47.2%。
从法人单位按注册类型分组的情况来看,内资企业的法人单位数量为34997个,港、澳、台商企业的法人单位数量为57个,外商企业的法人单位数量为74个。北京市的建筑行业,以内资企业为主导(2018年的经济普查数据)。
此外,在建筑行业的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的单位数量为102个,集体企业的单位数量为327个,股份合作企业的单位数量为98个,有限责任公司的单位数量为1986个,股份有限公司的单位数量为82个,私营、联营及其他的单位数量为32402个。在建筑行业,私营、联营及其他的单位数量占到总单位数量的92.2%。
(二)北京市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情况
在建筑行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情况看从业人员的情况:内资单位的从业人员数量为954735人,占建筑行业总从业人员数量的99.0%;外商投资单位的从业人员数量为4516人,占建筑行业总从业人员数量的0.5%;港、澳、台商投资单位的从业人员数量为5250人,占建筑行业总从业人员数量的0.5%。在建筑行业,就2018年从业人员的分布情况来看,内资企业仍处于绝对优势,其从业人员数量占到总从业人员数量的99.0%。
在建筑行业的内资企业中,国有单位的从业人员数量为3895人,集体单位的从业人员数量为6702人,股份合作单位的从业人员数量为5157人,有限责任公司的从业人员数量为403820人,股份有限公司的从业人员数量为20155人,私营、联营及其他的从业人员数量为515006人。在建筑行业,私营、联营及其他单位的从业人员数量占到总从业人员数量的53.4%。
四、北京市私营企业在第三产业的情况分析
按照经济统计方面的分类,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根据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与私营经济有重要关联的行业或产业有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
(一)北京市私营企业在批发和零售业的情况分析[3]
在批发和零售行业,到2018年年底,全市共有法人单位数量273395个,比2013年末增长43.4%(2018年的经济普查数据);从业人员数量为1614022人,比2013年末增长了9.2%(2018年的经济普查数据)。这是北京市批发和零售行业的基本情况。
从注册类型分组的情况来看,在批发和零售业内资单位数量为270880个,占总法人单位数量的99.1%;外商投资单位的数量为1718个,占总法人单位数量的0.6%;港、澳、台商投资单位的数量为797个,占总法人单位数量的0.3%。
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按注册类型分组的情况来看,内资企业单位的从业人员数量为1403548人,占批发和零售业总的从业人员数量的87.0%;外商投资单位的从业人员数量为132331人,占批发和零售行业总的就业人数的8.2%;港、澳、台商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数量为78143人,占批发和零售行业总从业人员数量的4.8%。
在内资企业的法人单位中,依据2018年的经济普查数据,国有法人单位数量为690个,从业人员数量为15581人;集体法人单位的数量为2167个,从业人员数量为8152人;股份合作单位数量为1465个,从业人员数量为6599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数量为11214个,从业人员数量为346713人;股份有限公司数量为590个,从业人员数量为60916人;此外,联营单位数量为77个,从业人员数量为285人;私营企业的单位数量为253682个,从业人员数量为963622人;其他法人单位数量为995个,从业人员数量为1680人。
总的来看,在批发和零售行业,私营企业的法人单位数量占到总法人单位数量的92.8%;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占到总从业人员数量的59.7%。
(二)非公有制经济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情况分析[4]
从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来看,北京市的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主要有居民服务业,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其他服务业。其中主要以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为主。
截止到2018年年底,全市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数36756个,比2013年年底增长96.2%;总的从业人员数量为305971人,比2013年底增长42.5%(2013年的数据也为经济普查数据)。
从按注册类型分组的情况来看,内资企业的法人单位数量为36577个,占总法人单位数量的99.5%;外商投资的单位数量为122个,占总单位数量的0.3%;港、澳、台商投资的单位数量为57个,占总单位数量的0.2%。
从法人单位的就业情况来看,内资单位的从业人员数量为291785人,占总从业人员数量的95.4%;外商投资单位的从业人员数量为6226人,占总从业人员数量的2.0%;港、澳、台商单位的从业人员数量为7960人,占总从业人员数量的2.6%。
在内资企业中,国有单位数量为304个,从业人员9772人;集体单位数量622个,从业人员数量6282人;股份合作单位435个,从业人员数量3027人;有限责任公司1320个,从业人员数量42234人;私营企业单位数量为33620个,从业人员数量226369人;股份有限公司数量107个,从业人员数量2264人;联营单位数量30个,从业人员数量221人。从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18年的经济普查数据)来看,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私营企业的单位数量占到总的单位数量的91.5%;私营企业单位从业人员数量占到总的从业人员数量的73.9%。
(三)住宿和餐饮业
依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到2018年年底,全市共有住宿和餐饮业的法人单位数量为34458个,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为562668人。
在全市住宿和餐饮业的所有法人单位中,内资的单位数量为34068个,占到总单位数量的98.9%;另外的部分是,外商投资的单位数量为208个,占总单位数的0.6%。港、澳、台商投资的单位数为182个,占到总单位数量(住宿和餐饮业)的0.5%。在从业人员方面,住宿和餐饮业的总从业人员数量为562668人,其中内资企业单位的从业人员数为419665人,占到总从业人员数量的74.6%。另外的部分是,外商投资单位的从业人员数为58883人,占总从业人员数量的10.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从业人员数为84120人,占总从业人员数量的14.9%。
(四)北京市私营企业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相关情况分析
北京市具有在国内领先优势的科技资源,这包括科技开发、研究与测试等方面的高级别的、或高等级的实验室。以及数量居于国内首位的985高校与211高校。这使得北京市在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具有国内领先优势。近年来,北京市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一直保持了较高与较快的发展势头。
依据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到2018年年底,北京市拥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法人单位数为154187个,与2013年的经济普查数据相比较,增长116.5%;在从业人员数量方面,到2018年年底,有从业人员1404338人,与2013年的经济普查数据相比较,增长47.5%。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注册类型分组的情况来看,北京市共有法人单位数量154187个,从业人员数量为1404338人。其中内资企业的法人单位数为151666个,占到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总企业法人单位数量的98.4%;内资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为1313610人,占到本行业总从业人员数量的93.5%。外资企业的法人单位数为1585个,占本行业总法人单位数的1.0%;外商投资企业的从业人员数为43268人,占到本行业总就业人数的3.1%。港、澳、台商投资法人单位数936个,占到此行业总的法人单位数的0.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为47460人,占到此行业总从业人员数量的3.4%。
在内资企业方面,国有单位数量为1623个,从业人员数量204954人;集体企业单位数量为760个,从业人员数量为6770人;其他主要的单位还有有限责任公司15456个,从业人员数量361312人;股份有限公司746个,从业人员数量为51907人;私营企业的单位数量为131723个,从业人员数量为677250人。由此可得出如下的结论:北京市私营企业单位数量占到总单位数量的85.4%;北京市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占到总从业人员数量的48.2%。
五、北京市的个体工商户的普查结果分析
在个体工商户的户数方面,依据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北京市在2018年共有个体工商户数量32.0万户(注释:个体经营户及从业人员数据,根据经济普查结果汇总。北京市统计局网站给出的注释与解释)。与第三次北京市的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即2013年的个体工商户数量62.8万户(经济普查数据)相比较,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下跌幅度达到48.2%。在北京市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员数量方面来看,2018年北京市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员数量为64.6万人,相对于2013年的124.8万人(经济普查数据)下降了48.2%。在2018年,北京市个体工商户中,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员数量为12.8万人,占总从业人员数量的2.8%;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数量为62.8万人,占总从业人员数量的97.2%。
【注释】
[1]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单位基本情况,http://tjj.beijing.gov.cn/tjsj_31433/tjgb_31445/jpgb_31447/202003/P020200329700980838594.pdf。
[2]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工业、建筑业基本情况,http://tjj.beijing.gov.cn/tjsj_31433/tjgb_31445/jpgb_31447/202003/P020200329701691924932.pdf。
[3]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第三产业基本情况,http://tjj.beijing.gov.cn/tjsj_31433/tjgb_31445/jpgb_31447/202003/P020200609577392683027.pdf。
[4]清远市统计局,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标准,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