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视角下高职院校数智化T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1-30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智化证书技能

李 真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教育部、财政部在2019年4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高职院校要打造德技并修的、复合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即“1+X证书制度”。这是一项全新的制度设计,对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数智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1.1 数智化企业的发展趋势

数智化是大数据处理与分析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相融合的阶段,它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球层面上,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数据证实:每当提高数字化程度10%,就可以增长人均GDP 0.26% 到0.5%。国家层面上,数智化是国家战略。从2016年至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已经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外部环境层面上,当前的商业世界格局是一个VUCA (乌卡)的世界。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就是当前的时代特点。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转型求发展,而数智化正是一个全新的机会。很多大型企业已经证实,数智化在挖掘客户需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意义重大。由此可见,从大型企业集团到中小微企业,数智化转型都是必然趋势。这种趋势将颠覆整个行业,并在未来重新定义业务。

1.2 数智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数智化企业需要的人才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来确定。通常包含数智化领导者、数智化专业人才和数智化应用人才。数智化领导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包括:数智化思维、坚定的信念、数智化领导能力等。数智化专业人需要具备的素质主要是数智化专业能力,这类人才包括业务架构师、软硬件工程师、用户体验设计师、大数据专家等。数智化应用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是能把数智化应用技术与业务模式融合并能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这类人才包括在战略、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不同业务场景的负责人。随着数智化的发展,行业之间相互融合,职业的专业化越来越若,跨界融合是大势所趋;许多职业加大了对高新技术能力的要求。这提高了对人才的复合型要求,对人才需求表现为:“宽、专、多能”的T型人才需求,这里的T型就是指知识面要“宽”,达到横向协同。专业能力要“专”,达到纵向推进。横向纵向都需要“多能”来支持。结合调查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在“大数据+ 人工智能”环境的驱动下,每个企业需要的人才应该具有6个方面的能力,并保持6力均衡,包括业务能力、心理能量、数据思维、数据应用、平台应用、洞察力。

2.高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2.1 人才培养目标的局限性

高职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是各专业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经济形势、企业对人才需求目标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要更加突出专业性和职业性,针对的是某一种或一类岗位,比较“专一”。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各层面的工作彼此融合,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专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合数智化企业的发展。

2.2 课程体系的局限性

高职院校各专业课程设置单一,一般都是强调单一的知识结构和某方面的技能,导致课程体系不能满足宽、专、多能的T型人才的需求。传统的教学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课安排较少,不能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在教学方法上,虽然很多学校采取混合式教学,但是仍旧没有彻底解决实践与教学脱钩问题。

2.3 校企合作模式的局限性

多数情况下,学校和企业为了彼此能带来效益而合作,短期合作占多数。学校希望通过校企合作输送学生到企业中去,增加实习机会和就业率,有可能忽视企业的品质;企业为了得到低成本的劳动力暂时性和学校开展合作,提供的岗位很可能跟学校专业不相符,另外,企业会考虑到花费时间和人、财、物去培养学校里的学生太过浪费,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一定进入自己的企业效力,不确定性因素太大,合作过程中可能只是浅层次的项目。这种短暂性和浅层次的合作对学校和企业的发展均不利,校企合作的深度需要加强。

2.4 师资队伍的局限

“1+X证书”背景下,数智化T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来保障。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来源比较单一,业务实践能力相对较弱。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忙于培养“双师”,但对于“双师”的内涵界定没搞清楚,甚至认为“双师”就是持有“双证”的教师。有双证,不代表具备相应的能力,导致教师为考证花费大量精力,忽略了真正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能为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证。

2.5 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过于刻板。第一,考核占比理论大于实操,考试多数以试卷方式的理论为主,学生主要侧重理解记忆,实际顶岗能力基本考核不出来,虽然目前很多学校进行了过程性考核,基本上也是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形式,并没有深入到企业实践中去。第二,评价学生的标准片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还是看平日表现和期末考试,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第三,评价主体单一,高职院校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主要看任课老师的打分,很少有参照企业用人标准,没有企业导师来进行测评,不科学。

3.“1+X证书”视角下数智化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3.1 专业内涵发展方向

1+X 证书制度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体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很多岗位有了新的技术技能标准、新的职业岗位要求。过去常说的掌握“一技之长”在数智化企业中已经不适用,新的业态下员工面临的是“一人多岗位,一岗多能力”。高职院校要适应数智化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未来面向新工作的能力,研究复合型新专业、新课程、新技能和相应的才培养新模式、新标准,注重专业技能与生活技能的融合培养。专业内涵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复合型的,对人才的培养也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要求跨专业发展素质和能力,达到知识复合、技能复合、思维复合等。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打通专业壁垒,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产业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3.2 重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数智化企业的发展,职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各行各业之间相互融合的趋势凸显,许多职业要求任职者掌握高新技术能力,跨界融合提高了对人才的复合型要求。高新智能技术取代传统工厂,许多职业对专业知识以及高新技术能力要求很高。这些职业结构的变化提高了对人才的复合型要求,传统观念中的“一技之长”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数智化企业的发展要求数智化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数智化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需要借助1+X证书制度,结合数智化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所谓T型人才,实际就是1+X证书制度下结合当前数智化企业发展的需要“四历一本三商”“宽专多能”“六力均衡”的复合型人才。

3.3 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决定着如何组织教学和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数智化环境下,课程体系应该向 “大课程”体系发展,强调多元化,体现出多向性、多维度、共享性。1+X 证书制度下,需要把技术技能类课程和专业课程融合,开发复合型课程,该课程可以在专业群中以模块形式存在,也可以让不同专业群之间互相调用复合型课程作为拓展类课程使用。可以改变群内和群与群之间各课程内容单一、不方便共享的问题。

3.4 改革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学内容的具体落实需要完善的组织和实施。数智化T型人才的培养,要考虑到多种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1+X证书制度正好可以衔接专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学生可以在一个专业中通过复合型课程的学习,达到“宽、专、多能”的水平。这个过程中时间的分配、教师的调用、教学场地的迁移、教学形式的选择都需要合理安排。“1+X”证书制度是“基于学”的课程实施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将广泛地运用在教学活动中,非正式学习、泛在学习、“做中学”、在线学习、智能学习等多样化的主动学习模式将在教学中占有重要份额。“1+X”证书制度下,教学管理属于模块化管理,更加弹性化,是真正的学分制。利用学分银行来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一种合理的计分手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不同岗位需求来选择不同种类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模块化的学习获得多种技能和经验。

3.5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走产教研融合之路。

高职院校数智化T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和1+X 证书制度有机结合。传统的校企合作机制会发生变化。要鼓励引导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深化产教研融合。 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需要共同协作,实现共赢。政府部门应该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的不断完善提供政策支持,提供福利、待遇,调动各大企业的积极性深入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通过相应政策鼓励企业将生产或研发等机构开到学校,建立实验实训平台以及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也可以设置校办工厂,或者在企业中设置实践实训课程教育基地。与专业群对接的企业也由“一对一”向“一对多”合作方式转变等。

3.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培养数智化T型人才,师资队伍的素质不容忽视,要实现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知识和技能的互补,组织混编教师队伍,分工协作。要打破专业边界,跨专业、跨部门挑选教师,负责1+X证书制度下不同课程模块教学。对于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一定要挑选能工巧匠、技能大师等重点负责时间教学环节,他们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也可以对校内专业教师进行指导。

3.7 完善评价模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必须改变,评价模式应该项多元化、开放化发展。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企业兼职教师评价、校内专业教师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多元主体化。根据实践项目进程的实时开展评价和成绩认定,强调实践项目的过程性考核。“X 证书”的考核内容是一套完整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学历证书与X 证书要有机结合,高职院校需要与X 证书评价组织进行协作,让校内的平日考核、过程性考核与X 证书的综合考核、实践操作考核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以证代考”或“证考融合”,实现学历证书考核和X证书考核互认。

猜你喜欢

智化证书技能
电子证照重构山西道路数智化体系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沙冒智化的诗
沙冒智化的诗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收录证书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