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规律与基本经验
2021-11-30石建勋
石建勋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领导中国现代化不断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百年奋斗史。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规律和基本经验,首先要对国家现代化的内涵进行界定。国家现代化一词虽然被广泛使用,但国内外尚无统一和准确定义。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历史观来理解国家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内涵:一是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不断追求先进、追求领先而不落后的动态历史进程;二是国家现代化是个整体和系统概念,即包括物质现代化,也包括精神、制度、人和社会的现代化;三是国家现代化是一个比较的概念,既是同特定国家的过去比,更是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其他文明的比较而言的国家发展水平和现实状态;四是现代化通常是一个国家选择、追求的方向和目标,选择和追求的原则就是先进性或具有领先地位,涉及一个国家所有方面的先进性或具有领先地位;五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包括学习、借鉴、模仿、赶超、改良、改革、革命、建设和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分阶段分步骤达到现代化目标。
中国近代以来的国家现代化探索是由于被侵略而被动开始的,几乎与中国近代化同步进行。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各种现代化探索失败后,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一百年前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自觉担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独立的历史重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的中国现代化革命、建设和发展,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国家现代化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百年奋斗史,是领导中国现代化不断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百年奋斗史。从不同视角可以把党的百年奋斗史细分为若干不同的历史阶段,但从宏观叙事和领导中国现代化重点任务视角,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可以分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三个历史时期,但仅把这三个范畴当作时间范畴也是不全面、不准确的。这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时期,同样有建设和发展任务,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时期,也有现代化的革命任务,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交互性、共存性和接续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94页。以史为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总结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历史规律和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奔腾不息,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直在人类社会处于领先地位,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汉唐盛世,中国一度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学习和向往的国家,但在封建社会末期,清王朝统治的中国仍然沉浸在农耕文明、大陆文明和封建社会的田园牧歌时代,欧洲国家已经进入工业文明、海洋文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议会民主政治时代。中国显然是落后了,落后了西方国家整整一个文明时代,有几百年时间。落后就要挨打,1840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现代化的序幕,自那时起,中国现代化经历了从被动现代化到主动现代化的演进历程。
(一)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失败,标志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单纯器物现代化彻底失败
鸦片战争中断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缓慢演进过程,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迫使中国融入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和资本主义体系,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意识到无论是拯救民族危亡,还是维护自身统治,都不能再固守陈腐的“祖宗之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向西方学习。他们接受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开展了以拯救清王朝封建统治、御侮自强为目的,以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为主要内容,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的“洋务运动”。随着1894年北洋海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覆灭,洋务运动宣告破产。残酷的现实告诉中国人,不改变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制度,不追求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的现代化,单纯追求器物现代化而实现国家现代化是不可能成功的。
(二)从洋务运动失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君主立宪制和走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行不通
洋务运动失败,使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深刻意识到仅靠器物现代化是不行的,必须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现社会制度的现代化。为此,“戊戌六君子”公车上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改良,被无情镇压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最后演变成了军阀混战、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辛亥革命后,国内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所付出的种种制度现代化的努力不断遭受失败。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4页。习近平在欧洲访问时也曾指出:“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③习近平:《在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4月2日第1版。残酷的现实一再证明,在西方列强和国内封建势力异常强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试图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现代化道路,已经走不通了。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民族复兴需要在新的领导力量带领下,走新的现代化革命道路已成为历史必然。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领导中国现代化新的先进领导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担当起领导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传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革命道路新模式,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暗夜照进了亮光。中国的先进分子经由十月革命获得了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革命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十月革命胜利在方向上、方法上、精神上都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的中国国情与俄国相近,俄国这种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能通过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国家现代化,对中国产生了极强的示范性。正是由于一批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觉醒,找到了指导中国现代化的革命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并将革命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高举反帝反封建大旗,开辟了一条通过武装斗争,取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自决,进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革命道路。诞生于100年前民族危亡之际的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是偶然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以改变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为己任,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现代化为使命,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奋斗目标,历经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洗雪了百年耻辱,谱写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现代化的辉煌历史篇章。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现代化革命、建设和发展的新纪元
(一)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开辟了国家独立、民族自觉的国家现代化历史新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国家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自觉,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和旧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制度,才能为国家现代化奠定国家独立和民族自觉的根本社会政治制度基础。一个没有主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为此,中国共产党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以武装斗争的革命手段反对一切阻碍中国现代化的反革命势力,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28年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国现代化开辟了国家独立、民族自觉、人民解放历史的新纪元。
(二)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开辟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现代化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实行了“三大改造”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公有制为基础,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这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人类历史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后,为迅速摆脱贫穷落后局面,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迅速转变为工业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任务成为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使命。尽管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主观上快速发展的愿望与客观上缺乏经验相互冲突,出现诸如“大跃进”、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等问题,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遇到一些严重困难,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两弹一星”的成功,标志着在某些尖端领域的中国国防现代化已步入世界前列。新中国成立后不到20年时间,基本建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国防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社会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国家安全基础。
(三)从改革开放到建党百年,以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为主基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谱写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新篇章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战略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直接动力,成为新时期中国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在20世纪末实现了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在2020年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完成了建党百年的奋斗目标,经济总量超过一百万亿,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中国赶上了时代潮流,实现了从追赶世界到融入世界进而影响世界的历史性跨越,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发展奇迹。
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中国现代化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辉煌成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胜利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超过100万亿元,与世界第一的差距不断缩小,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产量连续六年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进入新时代的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必然伴随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长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经济强国、金融强国、交通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伟大事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基本经验与深层规律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现代化演进中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一次伟大的民族觉醒,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选择中,用先进思想和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当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立志于救亡图存、革故鼎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革命理想、革命精神、革命毅力融汇在中国现代化实践中,找到了一条符合国情,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加快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革命、建设和发展道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开创国家现代化的新局面。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避免了亡国和分裂,中国的现代化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世界任何其他政治力量无可比拟的领导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中国共产党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彻底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正深刻改变着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自鸦片战争以来180多年的现代化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伟业。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实践证明了的中国现代化最本质特征、最基本规律和最大政治优势。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贯穿到国家现代化的全过程、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和根本原则,这既有历史的依据,也是现实的要求。
(二)不断推进党的革命化和现代化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是顺利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和执政规律
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能够取得任何其他力量无可比拟的领导成就,原因就在于不断推进党的革命化和现代化建设。党的革命化建设关键是勇于自我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世界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长盛不衰并且具有坚强领导力的根本原因所在。作为一个有着百年历史、拥有9 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执政后的各种风险考验,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现代化不断取得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敢于直面问题,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以不断深化党的革命化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这是实践证明了的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党的执政规律和基本经验,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和顺利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新时代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于坚持和发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成功经验,以坚韧的决心、强烈的担当、更高的要求,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革命化和现代化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拥有高度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革命化和现代化政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唯此,中国共产党就能在新时代持续保持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就能领导现代化取得新的伟大成就。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现代化的道路自信、道路自觉、成功经验和执政规律
中国现代化之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形成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而不是主观臆断和照抄照搬的产物,是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历经曲折、坚持不懈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寻得的发展道路,是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从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反思中走出来,从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是建立在中国现代化伟大成就基础之上的成功道路,集中体现了全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并得到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的高度认同,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蕴含着强大生命力。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是党和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建设和发展实践中,历经艰难曲折探索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性道路。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道路自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胜利,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中国现代化的力量源泉、基本经验和历史规律
古今中外,各派政党与团体都标榜自己是民意的代表者,有的甚至祭出各式各样的“人民大旗”。然而,只有中国共产党成功探索出了代表人民、依靠人民、组织人民创造伟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规律,那就是: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历尽苦难的中国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汇聚起人民的创造伟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由此被深刻改写,人类历史上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崭新而又恢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奇迹在中国诞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领导人民、服务人民,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②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3月21日第1版。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一再证明,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亿万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才能将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奋斗目标,这是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取得伟大成就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基本经验、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
(五)不断深化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持续做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战略规划,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基本经验和执政规律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演进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国家现代化也一个不断探索、渐进积累的动态过程,人们对国家现代化内涵和规律的认识,对现代化道路的认识,都是在逐步扩展和深化的过程中成熟起来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既重视现代化的普遍性,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同时,又重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特殊性,不断探索并遵循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战略引领,即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路线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代化;从“四个现代化”的“硬实力”建设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软实力”建设;从经济现代化到“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的现代化,再到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化;从“一五”规划到“十四五”规划,我们党对国家现代化内涵和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战略规划和布局不断丰富、优化和升级。所有对国家现代化规律探索和战略规划都着眼于解决好如何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走出一条又快又好、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发展道路,这是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执政规律和方法论。
(六)国家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和协调推进各领域现代化,这是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也是基本经验
从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现代化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国家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革命、建设、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来看,统筹布局、协调推进各领域的现代化,是持续推进国家现代化并实现既定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公开武装斗争和地下斗争,还是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军事斗争;无论是抗日战争的统一战线,还是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三大改造”,还是处理好国民经济“十大关系”、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局部改革试点和全面推进改革,还是沿海开放到沿边开放全面开放;无论是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还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体现着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坚持“十个指头弹琴”,统筹兼顾和协调推进中国现代化的革命、建设和发展的方法论,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需要长期遵循的基本规律。
(七)推进中国现代化,必须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国家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基本经验和原则
国家现代化本身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国际马拉松比赛,国家间的现代化水平比较、竞争、博弈和斗争时刻存在。近代以来,中国曾是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的落伍者、充满悲情的被动追赶者,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掌握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导权,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而全面地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中,使中国大踏步地赶上时代潮流,实现了从追赶世界到融入世界进而影响世界的历史性跨越。回顾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可以发现,中国的现代化同时也是中国的世界化,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现代化需要中国积极推动,这是国家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基本经验和原则。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要比以往更加复杂严峻,要顺利推进国家现代化,必须要胸怀两个大局,更好把国家现代化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争取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不断扩大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努力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进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八)中国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落后国家的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实现国家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共识和一致目标。先发国家的现代化通常采取一种自下而上的现代化路径,其推动力量主要来自市场和社会,同时辅以政府的支持和推动;而后发国家则更多采取以政府主导的方式自上而下的推动现代化。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历史观来看,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世界现代化几百年之后被动开始的,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新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实现国家现代化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后发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现代化的多样性和超越性,落后国家的现代化不一定都是“全盘西化”,走适合具体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赶上或超越西方发达国家是可能的。但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世界现代化的大趋势视角,我们不能用静态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国家现代化动态过程,不宜将中国现代化经验定格为标准的模式,加以固化并推广。这是因为,现代化没有止境:一方面,国家现代化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国际长跑竞赛,不同国家之间的现代化竞争、博弈和斗争时刻存在,不进则退;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仍然充满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时刻保持战略信心、战略耐心和战略定力,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果、迈上新台阶、推向新高度。这些不仅是中国现代化的基本经验,也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