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MI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21-11-30周冰洁张延霞周志强梁彩素刘金鹏

甘肃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瘦素体型受体

周冰洁 张延霞 周志强 梁彩素 刘金鹏

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部,甘肃 兰州730000

BMI是目前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重要指标。不同体型也可以导致一系列不同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不良心理症状之一。抑郁症是一类心境障碍性疾病,以思维迟缓、精神运动迟滞等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可伴有自杀观念和行为。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主要有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和恐惧,紧张不安伴随心率加快、睡眠困难等症状。据调查,情绪障碍者占世界人口的5%[1]。目前,由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对社会及人体健康均产生了影响。国外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在超重人群中焦虑抑郁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所升高。抑郁焦虑情绪与肥胖症之间存在着双向的联系,而肥胖症与BMI之间又存在联系,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本文旨在总结和分析抑郁焦虑情绪对不同体型人群的影响关系,为进一步探究抑郁焦虑情绪与BMI的关系提供依据和指导。

1 BMI与抑郁症、焦虑情绪的关系

1.1 偏瘦体型(BMI<18.5kg/m2) 研究发现,体质偏瘦和肥胖对抑郁症均有显著的影响[3]。孟珠等[4]研究认为,在一般人群中,男性偏瘦体型者较容易发生终生抑郁,正常范围体重和超重发生抑郁和焦虑的比率较低。

1.2 超重和肥胖体型(BMI>24kg/m2) 研究显示,肥胖人群中青少年更倾向于出现抑郁焦虑情绪,可能与父母、家庭关系相关[5]。梁敏[6]认为,超重患者由于体重大、易疲惫,并且运动量和社交能力缺乏,可能使其心理产生焦虑、抑郁。同时,国外有调查显示[7],抑郁焦虑情绪与BMI之间存在着双向的联系。即肥胖有可能导致抑郁,相反,抑郁也有可能导致肥胖。Ma等[8]用BMI值来判定肥胖程度,采用DSM-IV作为诊断抑郁症的标准,发现在收入低水平、青年人、中年人和合并其他躯体疾病为主的女性中超重体型者患抑郁和焦虑障碍比例显著增加。Faith等[9]对有关抑郁和肥胖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发现有80%的研究表明肥胖更易导致抑郁情绪,53%的研究则与之相反,表示抑郁情绪可能导致肥胖的发生,所以肥胖可以作为发生抑郁的潜在因素。

2 BMI对抑郁焦虑的影响机制

偏瘦体型的人往往会出现营养不良等症状,焦虑及抑郁程度与人体营养可能有一定的关联,但抑郁情绪对低体质指数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还需作进一步研究。通常认为肥胖者和消瘦者抑郁和焦虑情绪会有所不同,认为肥胖的人会更乐观,而消瘦的人更易于抑郁和焦虑。然而近年有研究表明[10],肥胖与抑郁和焦虑情绪呈正相关,肥胖增加了55%患抑郁的风险。

2.1 瘦素 瘦素抵抗是指体内脂肪增多时,人体分泌的瘦素升高导致瘦素受体下降或者受体信号传导受阻。肥胖和情绪均受瘦素的影响,有研究认为[11],瘦素与肥胖呈正相关,其产生中枢抵抗主要与瘦素跨血脑屏障时的转运受损、瘦素的受体功能降低以及瘦素信号转导缺陷有关。瘦素主要由白色脂肪合成和分泌,Friedman教授团队论证了脂肪组织中的交感神经是由瘦素调控着其分布,解释了该交感神经对脂肪分解与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12],所以高BMI者体内瘦素比正常人高,但其存在瘦素抵抗,使胰岛素分泌和合成减少、食欲减退、机体代谢降低,因此导致高BMI。在动物实验中,无瘦素基因的小鼠在游泳中表现出消极情绪,并且海马及前额叶中瘦素受体b基因的不表达可使小鼠表现出抑郁行为[13],因此瘦素可能作用于中脑、前脑的b受体,从而出现抑郁、焦虑行为。

2.2 免疫炎症机制 免疫炎症失调在抑郁中起重要作用,IL-6等炎症反应因子的水平在抑郁和焦虑患者体内较高。另外有研究发现[10],炎症反应因子的水平越高,抑郁的患病风险越高,反之越低。升高的促炎细胞因子浓度可能导致胰腺β细胞凋亡和胰岛受体向下游传递信号的能力下降,而瘦素中枢信号传导又被阻断,造成瘦素水平紊乱与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可导致食欲增加、脂肪分解受抑制,因此可造成高BMI。同时在高BMI状态下,外周循环中大量促炎因子可穿越血脑屏障诱导抑郁样行为,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逐渐增高。

2.3 微生物机制 肠道微生物群与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14],抑郁发生机制和肠道微生物群之间存在联系,在肥胖小鼠与消瘦小鼠的对比中,所有肥胖小鼠均出现拟杆菌门的减少和厚壁菌门的增加;厚壁菌门可以从饮食中分解多糖而产生短链脂肪酸来使其增加,表明其可通过增加肠道能量吸收来繁殖生长,从而促进肥胖的发生。Kelly等[15]使用抗生素杀灭大鼠肠道中的微生物,从而构建出肠道微生物缺乏的大鼠模型,而后将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的粪便分别给予实验的大鼠,大鼠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紊乱可能导致抑郁发生,同时抑郁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组对照组不同,相对于健康对照,抑郁症患者拟杆菌门降低,而放线菌门增加。因此,可知拟杆菌门的比例是抑郁的一种潜在的病因。

2.4 遗传机制 肥胖和抑郁均影响遗传因素,而且加性遗传指明了40%的遗传型变异是由于抑郁和体重指数的影响[16]。体重指数相关基因在食欲和能量平衡以及情绪调节方面在大脑有着高度的表达,一些遗传信号与BMI和肥胖相关的基因高度相似,相关基因如神经元生长调节因子-1,嗅觉介导素4和RAS-2激酶抑制剂等。神经元生长调节因子-1可以对大脑中情绪和食欲调节区域的突触进行调节,并且抑郁和肥胖均由神经元生长调节因子-1所作用。可以认为体内存在抑郁基因的肥胖体型者比正常人更易发生抑郁。

3 小结

抑郁症对BMI中不同体型的人均有影响,但对超重和肥胖体型影响较为显著。肥胖所致的瘦素抵抗、胃肠道微生物失调及炎症反应既可单独加重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又可以共同起作用。抑郁情绪会影响患者一系列生活方式和体验,运动量逐渐减少导致的脂肪大量累积,加重了肥胖程度。当机体同时出现肥胖和抑郁、焦虑时,患者更易出现不良的疾病后果。因此,为了预防抑郁、焦虑症的发生,减轻其危害,深入地探究BMI与抑郁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瘦素体型受体
瘦素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P2X3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校车连体型主动式安全气囊保护效果的研究优化
科学家发现体型比手机还小的恐龙化石
体型最小的猫,竟然是个恐怖的大胃王
鱼类瘦素的研究进展
我们正走向矮人世界
瘦素与运动
β-受体过敏综合征证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