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时代背景下应用型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2021-11-30唐振宇马晓聪李永亮徐明江员晓云
唐振宇,马晓聪,李永亮,徐明江,员晓云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530200)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转变,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慢性病发病率的持续攀升,促使社会对健康观念发生重大转变[1-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大健康”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3-4],为我国中医养生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其中,科学合理的大健康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质量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提供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医养服务的有力保障。
在当前社会发展及人类需求的基础上,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5-6]。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为顺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念[7],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养生保健作用,全国部分中医院校陆续开展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中医养生学专业发展来说,培养具有地区特色的应用型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极为重要,其中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是培养应用型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的首要难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客观分析当前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学习国内同类院校办学经验、立足我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了大健康时代背景下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方法,为培养具有地区特色的应用型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服务地方人民健康需要提供人才保障。
1 中医养生学的内涵与外延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理论、原则经验、方法的知识体系。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中医养生理论以及有效的养生方法,如针灸、推拿、食疗、气功、太极拳等。新时代赋予中医养生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定义,在未病时可以防止疾病发生,当疾病发生时可以治疗并防止疾病传变,当疾病痊愈后可防止疾病复发。
在当前大健康时代背景下,中医养生学的内涵与外延得到不断充实与发展,在突出“医养”结合背景下,中医养生学已成为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新形势下中医养生学的外延在于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推广传播和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政策,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 当前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2.1 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程度有待加强 随着当前疾病谱的变化、人类疾病“防早于治”的思想观念转变以及社会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医疗卫生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显,中医药高等医学院校对培养出适应大健康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的认识尚需进一步加强。
2.2 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不够健全 当前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教学培养目标,仍是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而对于应用研究型本科高等教育而言,传统理论教学弱化了从教学为主向实践应用转移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如课程建设、师资队伍、考核评价、实践教学、就业保障不够健全,同时弱化了融入地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3 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相对滞后 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相对较薄弱,在建设好现有实践教学条件基础上,在保证基础理论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尚需大力加强涉及中医养生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建立具有地区特色的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实践教学培养基地。
2.4 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的紧密联系相对缺乏 对照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紧密联系相对缺乏,应当建立相应的联合培养机制,积极与社会用人单位联合,加强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保障学生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条件。
3 大健康时代背景下应用型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建
顺应国家“大健康”战略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国民健康观念转变及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国情,针对当前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突出以“应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构建了“强化中医经典-突出实践训练-融合民族特色-面向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3.1 强化中医经典教学,坚持中医经典理论课程的人才培养基础 中医经典课程如《黄帝内经》中提出了诸多关于养生的理论与方法,要充分认识中医经典课程在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要强化中医思维培养,提高经典课程比重,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和经典理论理解应用能力。其次在经典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以强经典、早临床、跟名师、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卓越中医师承班”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精经典、会研究、能临床、擅运用的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最终形成以经典课程为基础的教育观念,让学生认识经典、理解经典、研究经典并灵活运用经典的中医临床思维。
3.2 突出实践训练,加强中医养生学专业特色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根据应用研究型本科教育目标,加强具有中医养生学特色的专业特色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借鉴当前中医养生康复保健医疗机构的经营模式,丰富中医养生专业的实践教学环境;加强中医养生专业的实践环节,在扎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加大中医养生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中医健康辨识、体质辨识、功法训练、社会实践等,为多元化中医养生专业打下坚实基础;积极与周边中医养生康复保健医疗机构交流,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拓展学生眼界与实践能力,多元性推进完善实践教学实践平台建设。
3.3 融合民族特色,发挥壮瑶医药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特色 充分发挥广西“中国长寿之乡”名片作用,依托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办学条件,建立具有民族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凸显出民族医药特色;加强学生对壮瑶医药等民族医药技能的学习,充分发挥壮瑶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顺应广西多民族的社会需求,加强与长寿之乡养老服务机构的合作,打造良好的学生实践基地,与社会机构签订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实践锻炼,为后续就业提供实践能力保障。
3.4 面向行业需求,适时优化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结构 对照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加大课程结构与行业实际工作的结合,在保障公共基础课程的前途下,进一步优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将课程设置更倾向于实践应用,加强对实践锻炼环节权重的设置,改变考核方式,提高实践环节的比重;课程设置应根据行业的发展需求改变来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容易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内涵;根据行业发展需要,适当拓宽专业知识面,协调好教学内容与职业特点的匹配度,加强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衔接。
4 结 语
本研究基于当前大健康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当前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引起对中医养生学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同时,构建了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具体实施内容,能够为我校后续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意见,并让同行领域的专家学者关注并致力于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通过多方研究产出多元化研究成果,更好地促进应用型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