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

2021-11-30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营销界 2021年20期
关键词:小微金融机构融资

肖 凡(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双循环大环境中,科学技术的运用是小微企业快速成长的关键,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贡献了我国GDP的60%[1]。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支出不断增加,但收入却增长缓慢,稍有不慎就可能使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小微企业力争从各个方面进行突破,创新自身的融资方式,增加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支持。

■ 小微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原因

小微企业资本和规模都较小,融资过程中,无论是内部融资还是外部融资,一般都会出现融资审批难通过、资金成本高的困难。企业融资是指企业从自身经营状况以及企业目前可能用到的资金量,为实现规划未来生产发展等一系列的需要,企业通过多种的渠道和方式来获取资金流的一种活动。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没有足够的资金,企业的生存发展就得不到保障。

科技创新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来源多、渠道多。通过科技融资的角度可以融合众多的投资者,小微企业将项目投放在网上吸引感兴趣的投资者,而且网上投资者多、资金充足。科技创新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能够获得足够展的资金量,避免出现资不足的现象。

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往往短期,在先还后贷的过程中会造成资金链断裂,影响到小微企业的经营运作[2]。一般小微企业都有融资需求,但是额度比较小,对及时性的要求比较高,同时融资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如果过度的依赖于融资而发放工资和其他开发,则不利于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把脉问诊,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企业的内控机制不规范,经营水平有限,金融机构不能正确鉴别资金的真正流向,有可能出现资金被挪用与其他用途,导致在融资的过程中会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很多金融机构信贷的普惠政策,小微企业并不知晓,两者之间的信息不畅通导致资金的需求和资金的供给不能进行很好的匹配。

(二)小微企业的融资业务成本高

虽然小微企业融资金额小,但金融机构业务流程的工作量来说并不会减少,因此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偏高,融资业务的服务效率也会下降,同时传统的金融业务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另外,小微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并不是很规范,尤其是很多的轻资产的小微企业,没有强资产作为抵押,导致金融机构会增加资金流向的监管成本。

(三)传统融资方式有局限性

传统的融资方式不能实现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匹配,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并没有完全市场化,信息链条并不畅通。传统的融资方式导致金融机构线下获取小微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存在很大局限性,同时大多数金融机构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的风险控制手段比较单一,而且效果并不理想[3]。要想将金融的资金活水引导至小微企业,就需要创新融资方式,解决融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等相关的问题。

只需要小微企业的流水,不需要股权、不动产作为抵押就能快速获得资金的补给,这种简单快速的融资方式无疑解决了小微企业的燃眉之急,这正是科技创新带来的红利。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依托金融科技采取“全线上运营”的创新融资方式,不仅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果,而且真正地促进了普惠金融政策的落地,为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送上了资金的“及时雨”。

■ 科技创新为小微企业融资注入了新活力

科技创新一方面优化了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拓宽了融资渠道;另一方面,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提升融资服务的效率

互联网、大数据的环境中,融资服务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像金融机构公众号的信贷服务平台,小微业主在互联网平台中提出自己的融资需求后,金融机构立刻收到融资需求,通过大数据审核该业主的征信状况、企业运营等相关信息[4]。只要达到银行的业务标准,小微企业便可快速获得资金的注入,银行和小微企业的精准对接,促使普惠金融政策和企业需求无缝衔接,提高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

(二)优化金融服务的质量

对于小微企业融资的服务支持,央行不仅增加流动性的供给和降低利率,而且还提供普惠金融的专项资金支持。运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的手段,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构建融资过程中的智能化风险管理与控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高校完成客户身份的核验;通过互联网消费券的发放等新模式的经济刺激,帮助了小微企业获得了资金支持,优化服务质量,解决了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从传统的融资模式走上数字化的融资新路,实现“数据多说话、企业经营者少走路”“一键通办”等新服务。小微企业的每笔网上交易流水都是科技创新平台上的数字化信用资源,也是在传统融资方式中欠缺的部分,数据资源的共享为提升小微企业融资的服务质量贡献了巨大力量。

(三)实现企业之间的共赢

产业链金融的方式构建金融生态圈,会实现企业之间的共赢。比如通过网上平台的供应链融资模式,能快速完成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实现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和小微企业三方共赢。科技创新利用互联网平台线上授权、线上审核、线上放款,实现了批量式、自动式的小微企业资金扶持,核心企业发挥上下游企业的担当力量,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小微企业需求,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难度。金融机构与科技平台的合作,会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的模式、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降低融资成本。

■ 科技创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国内经济增长,让科技创新能够更好地与小微企业结合,需要增加科技创新融资平台数量与小微企业接纳投资效率,避免投资者的资金浪费。为了使科技创新与小微企业紧密结合,推动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共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优化经济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经济的运行环境,降低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得小微企业本身自带的抗风险能力降低。探索依据信用风险分类,开展双随机的公开抽查方式,平衡监管和企业发展的直接关系,优化监管方式,释放市场活力。维护公平营商环境,打击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建立完善信用体系。政府部门之间形成联动机制,联合行业协会成立小微企业服务志愿团队,为小微企业的经营运作注入资金活力。引入社会支持,通过“以大带小”帮扶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拓宽融资渠道。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可以增加小微企业的现金流,为企业融资提供必要条件。

(2)提升企业自身信用。政府应该理清互联网金融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经济地位,违约风险造成的根本原因是信用问题,因此要提高贷款风险补偿金,提升企业信用。补偿对象包括商业、政策银行;覆盖行业广,门槛低;商业银行和税务部门主动开展银税互动,以纳税信用帮企业获得贷款。搭建省级统一信用信息、融资平台,通过第三方信用评级,提升企业授信额度;推动知识产权融资,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比如海关不断简化报关通关流程,通过“单一窗口”等方式提高效率。要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拓展企业市场空间,避免准入不准营的问题。

(3)发挥科技人才作用。充分发挥人才的带动作用,以科技手段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当前有限的人力、物力已无法高效地治理越来越多的小微企融资。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各地应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制度,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优质服务,在发挥人才作用上下足功夫。同时还要做好科技人才的配套设施,提供科技创新运作平台,既能引得来人才,也能留住人才。

(4)打造线上服务平台。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可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审批的门槛;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可规范内部的经营运作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积极进行数字化的转型。优化金融机构审批流程,开展线上审批,提高审批效率,量化审批标准,对小微企业融资中的类似业务进行线上标准化自动审批。比如对流程简单的,以清单形式进行秒批等服务。研发“线上审”等微信小程序,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线上融资服务,减少小微企业融资时的跑腿次数,让审批数据多走路,打通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最后一公里服务。

猜你喜欢

小微金融机构融资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小微企业借款人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5月重要融资事件
小微企业重在强身健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