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阅读在创伤儿童心理治疗中应用研究
——基于EBSCO数据库的内容分析

2021-11-30于志涛王明新

关键词:书目个体文学

于志涛,王明新

一、引言

但针对创伤儿童的常规心理治疗,往往受限于儿童表达能力及其对治疗的回避与抵御,难以发挥有效作用。而且由于普遍存在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数量缺乏,亦难以提供广泛的治疗支持。基于此,以文学阅读为载体的治疗方法,在研究与实践中日渐受到关注。文学阅读以隐蔽方式展示角色的类似经历,容易引起儿童共鸣,产生内化,学习问题解决技能,同时亦有助于激励儿童产生好奇感和创造性思维,从而积极面对和处理创伤,逐渐恢复和发展正常的认知与情绪[6,9]。文学阅读不仅成为一种专业的治疗技术,而且亦可作为非专业人员使用的治疗资源,对创伤儿童提供强有力的心理预防和干预,有效帮助儿童应对创伤导致的短期与长期影响[10]。

本研究拟以EBSCO数据库为文献源,对文学阅读在创伤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梳理,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数据采集

在EBSCO数据库中,以“bibliotherapy/reading therapy/reading treatment/reading healing/reading cure/book therapy/literatherapy/therapeutic reading”“child”“trauma”为主题词,限定期刊为同行评审学术期刊,去除重复文献,获得有效文献记录579条,有效文献时间跨度为1951—2020年,数据更新日期为2020年11月17日。

三、研究进展

在EndNote中,根据文献标题、关键词和摘要,对所有文献进行主题分类,结合文献阅读发现,文学阅读在创伤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作用机制、治疗有效性、阅读过程组织、处方书目四个方面。

(一)文学阅读的作用机制研究

创伤儿童心理治疗中文学阅读的作用机制研究,是文学阅读治疗的原理性研究,对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众多学者从儿童创伤的本质剖析出发,对文学阅读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从心理学角度看,创伤其实是儿童自我观与世界观的突然瓦解,导致儿童使用想象力进入一种心理麻木状态,实现对现实的回避[11]。个体在早期与父母等依恋人物的持续互动中,逐渐了解自我、他人和周围的世界,形成绝对主义的自我观和世界观,确信自我的能力,认为他人都是仁爱、可信任的,周围的世界是可预测、可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会形成相对主义的自我观和世界观,对自我和世界具有更现实、谨慎的观念,认识到自我的能力缺陷和现实的不可预知性[12]。儿童时期的创伤事件,将导致自我观与世界观形成的突然中断,使其树立回避、退缩等防御机制以保护自己免受疼痛或焦虑的影响[13],而文学阅读治疗可有效克服防御机制,以一种更健康、更积极的方式探索和再处理被儿童压抑或处理不当的思维[6]。

文学阅读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情境构建、联系现实、应对示范得以实现。文学阅读可以为父母和儿童提供一种相对安全和熟悉的媒介,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生活事件和常见问题提供信息、见解和替代性解决方案[14],使儿童接触到更具适应性和现实性的信息,形成相对的自我观和世界观[12]。文学为儿童创造了安全距离,使其间接地接触具有威胁性、痛苦的创伤问题,有助于增加儿童注意力和兴趣,探索压力情境(故事),借助角色人物的经历,在回避创伤的表面下,自行感受和反思创伤,从而发展对个人问题的潜在洞察力[15-18]。而且,儿童可以不受限于表达能力,亦能与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或情境建立联系,完成有关创伤情境的交流,并提供一种发展、练习问题解决技能的模拟环境[19-22]。

我国佛教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影响深远,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佛教典籍很多,例如玄奘经、金刚经等,人们通常使用的俗语和佛教用语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例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形容人们消极怠工的状态,含有贬义。西方国家基督教流传下来的典籍主要是《圣经》,其内容已经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广为流传,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基于该种宗教信仰背景,对很多中文俗语的英文翻译都是以西方教会的专用术语作为参考。例如“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love is blind”(情人眼里出西施)等俗语的翻译,在英语中用盲人来比喻不看人的长相,这与汉语翻译的意思存在很大差异。

文学阅读通过角色传递了自我观与世界观,展示了类似问题的存在与解决的示范[23]。文学作品中坚强、有心理韧性的人物和家庭,可有效帮助儿童表达创伤的经历与感受,形成对自己的类比,发现自己亦具有同样的能力,从而启动自我意识和自尊的建立或重建过程[16]。

将文学阅读应用于创伤儿童的心理治疗,其最大的优势是具有隐蔽性,较大程度地避免了心理障碍的污名化影响,对儿童无威胁性,借助正常的阅读活动即可使儿童躲进新的角色和身份,代入式地体验生活方式,以角色的类似经历消除儿童的孤立感,从而鼓励其克服恐惧、内疚或羞耻感[24],实现坦诚交流,与自己的创伤经历建立联系,学习故事角色的问题解决策略,学会在生活中应用[25]。阅读本身亦有利于儿童实现正念冥想(mindful meditation),转移注意力,促进有目的关注,可以释放先前处于创伤状态(逃跑、惊吓或冻结)的身体与心理,逐渐恢复控制感[6,26]。

在众多研究中,文学阅读已成为个体态度和动机变化的催化剂[24],可有效增强个体与他人的共情能力,对他人与自己的感受更加直观,在共鸣中实现对自己问题的反思,改变解释倾向[24],在与角色人物的同呼吸共命运中形成宣泄,在体验中学会应对技能[27]。

(二)文学阅读治疗的有效性研究

文学阅读治疗的有效性一直受到关注。许多学者引入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单项研究、系统综述或元分析(meta-analysis),显示了文学阅读在解决儿童内化性与外化性问题方面的积极治疗作用[28],在心理健康领域[29],或学校、公共图书馆、家庭等情境中得到广泛应用[30-31]。

在创伤儿童心理治疗中,文学阅读疗法可使参与者与故事中的角色建立联系,学会积极思维的能力,善于表达创伤情绪,分析他人的行为和态度,创造问题解决方案,看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接受问题并对其进行认知重组[14,32-36]。研究发现,文学阅读疗法比技能指导、非特定咨询具有更显著的治疗作用[37-38],是帮助创伤儿童的有效资源和支持[39]。目前研究所涉及的儿童创伤类型较为广泛,主要有自然灾难、恐怖主义、社会暴力行为、父母离异、家庭暴力、无家可归、丧亲、寄养、虐待等,采用文学阅读可有效解决创伤儿童的焦虑、恐惧、抑郁、退缩、行为困难、社交障碍、孤独感、自尊下降、攻击性等[5,40]。

优秀的文学作品蕴含智慧的内核,可为儿童提供阅读的乐趣,同时刺激思维,促进理解,有效帮助儿童将事件形象化[41-42],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提高对人类行为、动机的理解,重构儿童的消极思维与认知[43-45],使儿童减轻情绪或精神压力,产生归属感与安全感,发展应对技能,更自然地面对和解决创伤[15,42,46-48]。

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公共卫生机构已开始意识到,应对心理健康所带来的重大卫生挑战,必须采用重视文化因素的多学科综合战略[24]。基于这一认识,很多国家近年来开始将文学阅读的推广逐渐正式化,甚至纳入国家健康服务计划,使其成为有效的健康服务途径,文学阅读的治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4,49-50]。

(三)阅读过程的组织研究

文学阅读疗法本身即具有吸引力,儿童往往喜欢与成人一起阅读,满足特定需求的文学作品也比较容易获得,而且故事本身就提供了讨论挑战性话题的机会。使用文学阅读疗法,虽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但专业性并不高,简单易用,非专业人员亦可使用[10]。

面向创伤儿童的文学阅读,通常需要在团体中进行,即设置引导者(父母、图书馆员等),采用阅读小组的形式[51]。团体方式允许参与者分享共同的经历,从而减轻焦虑;亦允许承认差异,创造归属感,增强安全感。而且这一方式可充分利用群体的交互作用,提供情感支持、相互学习机会和希望,相互触发或加强洞察与认可,从而形成治疗的互助系统[16,52]。

在进行文学阅读治疗时,文学作品的应用方式丰富多样,有讲故事、写故事、口述阅读、默读、分享阅读、指定阅读、收集资料、反应性写作(reaction writing)等[53]。阅读过程的组织,一般首先由父母、教师、图书馆员或其他辅助人员引导阅读过程,负责进行必要的读写辅助,提供解释为角色的行为和相关事件建立背景[54];然后提出探索性的问题,激发儿童进行思考,促进对故事中角色与事件的认同。在分享阅读环节中,可进行讨论或提问,引导儿童进行反思与总结,促进认同与宣泄;鼓励儿童写下对故事的反应,使用各种艺术材料来表达自己,并展示其他儿童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可能会有类似的感受[22]。在参与体验环节中,进行画画、写日记、结局续写、故事创作、角色扮演等主题相关的创造性表达,帮助儿童进一步强化内化学习[17,39,55]。

讨论是创伤儿童文学阅读治疗的关键环节,应当以问题为中心,有目的地围绕心理健康和幸福感,重点提出面向未来的探索性开放式问题,引导儿童对此进行批判性思考,将讨论从对故事信息的字面回忆,转向对故事的解释、分析、综合和评估[16,56]。

(四)处方书目研究

文学阅读的心理治疗价值毋庸置疑,但书目的选择与使用,必须考虑病症与个体的特性,即需要为合适的人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方能保证治疗效果。根据不同心理障碍类型,经过语言文学领域专家、心理健康领域专家、阅读者与有实际疾病经历的个体、照料者代表,共同会商,严格遴选,形成的文学书目推荐清单,即称之为处方书目(Books on Prescription)[57]。

总体而言,阅读治疗中使用的文学书籍应该具有文学价值,能够作为自我发现、交流和改变的工具。具有治疗价值的文学作品类型包括传统故事、民间故事、童话和寓言、自传体或传记故事、小说等[16]。

在创伤儿童阅读治疗中,为保障最佳效果,书目的选用应符合文化认同原则。选择能够使目标个体或群体产生认同的材料,对于文学阅读治疗成功至关重要[58]。尤其是对相对弱势文化背景的群体,其文化背景往往导致个体具有无助感和自卑感,心理相对敏感,只有使其处于反映或认同其种族/民族身份的文化情境中,接触到强烈、积极、非定型的角色人物时,方可抵消负面背景影响,建立自尊[59,22]。文学书目应与参与者的文化背景保持一致,或者侧重宽容、友谊和自信等通用主题,避免在语言、种族、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宗教和文化信仰方面造成歧视;否则,即使书目故事有趣,结果也可能适得其反。

根据创伤应激认知角度的研究,选择的书目还应遵循正确的自我观和世界观,虽蕴含悲剧元素,但更要展现自愈的力量[51],有助于向儿童个体阐释世界是相对可预测和有意义的,周围的其他人绝大多数是善良、可信赖的,自我是有能力的,但也会存在现实的无助,总体上应着眼于推动儿童构建心理稳定性和连贯性[12]。书目选择不应仅考虑娱乐性,还必须能够培养应对技能,提供希望和支持[39]。

书目的故事情节、问题和解决方案应具有现实可行性[39]。情节呈现的角色应具有多维性,但须凸显其解决某些问题的能力,而非针对某些问题的无助与无力。角色人物应能够为解决问题、应对挑战提供榜样与示范。角色描述极端化(受害者或超级英雄)、刻板画、简单化、情绪化,创可贴式的简单化解决方案(band-aid solutions),以及“从此永远幸福”的结局,均无益于创伤儿童的心理治疗,无法触及实质性根源。

文本的可读性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可使用可读性公式计算句长、难词数量,避免造成阅读的障碍[39]。在必要时,亦可对故事文本进行改编,以便挖掘更深入的问题,适应创伤儿童的心理年龄[36]。

四、启示与反思

(一)充分认识阅读的力量

文学阅读本身即有心灵治愈的力量,天然地具有治疗和娱情的功效[60],为现实生活中理解和处理困境提供了潜在模型,在促进个体成长、自我理解、心理治疗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作用[61]。从古至今,无论中外,文学阅读一直被用来向个体传授重要的人生经验、意义和价值;每一个体都喜欢阅读好的故事,但多数个体却没有意识到文学阅读改变个体思维与行为的力量[62]。

很多国家已开始重视基于阅读的文化干预综合方案建设,可为经历创伤的个体提供慰藉,支持其不断前进,促进社区的福祉和社会联系[63]。将文学阅读置于心理治疗的视域之下,进行规划与组织,与全民阅读活动深度融合,将更好地发挥文学阅读的治愈力量,促进个体的健康与幸福,助力社会发展。图书馆、学校、家庭等均可塑造聆听与讨论故事的安全空间,既向儿童传递关爱,也促进儿童的积极调整与适应,促进儿童成长与发展。

(二)加强循证研究

阅读治疗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末传入我国,逐渐受到关注。在借鉴国外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国内进行了积极探索。多年来,在语言文学与心理学、图书馆学、医学的跨学科与新知领域,许多学者从各自专业背景与研究专长出发,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文学阅读已逐渐被视为心理治疗的有效手段。国内学者对我国古代的阅读治疗思想进行了挖掘,对部分常见心理疾病与困扰进行了干预研究,但较为零散,单病种的系统干预治疗研究较为缺乏,随机对照实验较少。逐步引入医学的循证实践原则,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加强适用人群与病症研究,可为我国的文学阅读治疗研究与实践建立循证基础,有助于逐步形成具有推广意义的治疗方案。

(三)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战略

基于对阅读力量的认识,许多国家已开始将全民阅读推广活动逐步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战略。英国的Reading Well处方书目计划即是范例,该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已成为进行心理治疗的有效全民途径[64]。国家公共卫生战略的定位,有助于形成结构化的方案,整合资源与力量,充分利用文学阅读这一务实、具有成本效益的非药物干预方法,形成文学阅读共识,在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同时,也有效发挥文学阅读在预防治疗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从而推进国民健康与幸福[65]。文学阅读与治疗的融合,可以实现对全民心理健康的大规模可持续性支持,有效解决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不足、难以广泛充足地进行响应性服务的困境。

(四)加快处方书目建设

对于心理治疗中使用的文学书目,均应从文化背景、世界观、现实可行性、可读性等方面,进行适切性审查,方可使用。经验性的应用可能对治疗个体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英国Reading Well计划,针对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不同群体,适应不同病症分类,建立了39类共169本的书目清单,均按照临床指南和循证研究进行遴选,保证了娱情与治疗的双重功效,取得良好成效,入围英国公共心理健康与幸福成就奖[64]。其成功的经验非常具有借鉴价值,我们应在加强处方书目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文学阅读的临床治疗指南,以此为基础,逐步分类建立处方书目。

以文学阅读进行心理疗愈的理念,自古就有[66]。文学阅读本身即是自我疗愈的过程,亦为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助力。对文学阅读在创伤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儿童的脆弱性使其在创伤事件中极易导致心理上的健康问题,这一点应引起高度重视。而转向文学阅读的预防与干预方案,操作灵活,成本低,而且具有隐蔽性,有效避免儿童的抵触,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文学阅读的公共卫生价值应得到充分认识和挖掘,积极加强循证研究,建设处方书目,使其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书目个体文学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我们需要文学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