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在慢性病患者药物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2021-11-30吴也兰马宏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慢性病依从性用药

吴也兰,覃 琦,孙 垚,马宏文

(1.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天津,300193;2.天津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天津,300121)

慢性病是指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因多种因素长期积累所致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慢性病呈现病情发展缓慢的特点,WHO指出,2016年有4100万人死于慢性病,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71%[2]。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包括生活护理、疾病监测、药物治疗等。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需长期用药等原因,患者的用药不依从性高达50%~60%[3]。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不依从行为可以造成疾病加重、医疗费用增加,生活质量降低等不良影响[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为减少就诊患者排队聚集及患者间接触风险,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指南(试行)的通知》[5],其中指出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开展随访服务,并提供长期药物治疗方案和处方服务,解决了疫情期间慢性病患者长期、持续用药的困难。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互联网+”在护理领域方面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6],但目前关于大数据在药物管理上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针对“互联网+”在药物管理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互联网+“在药物管理领域的发展提供依据。

1 “互联网+”的定义

“互联网+”是指借助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将互联网的线上服务与传统行业的线下业务打通,实现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7]。在国外,“互联网+”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等领域[8],医患均可以通过互联网便捷地获取医疗护理信息及疾病相关知识。国内“互联网+”在医疗应用中大多借助移动医疗APP、微信公众号、医院互联网信息平台等,为院内及院外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随着2019年国家卫健委“互联网+”医疗服务试点方案的推行,提示改进慢性病患者的常用药物管理模式,将"互联网+"与药物管理相结合将是药物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慢性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慢性病病程长,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以治疗或者延缓疾病的发展。用药不依从行为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甚至加重病情,最后导致死亡[9]。大量研究[10]表明,我国老年人用药知识匮乏,存在多种不规范的用药习惯等,都是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的因素。

2.1 年龄

由于疾病病程漫长、症状难以控制、不易根治等特点,多数患者需要终生服药。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记忆力下降,视力模糊等原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随年龄增大呈现下降趋势,其主要表现为忘记服药、剂量错误、时间错误、间隔错误或自行停服药的情况[11]。

2.2 文化程度

杨艳丽[12]的研究显示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对疾病、用药、治疗方案的理解越好,越有利于患者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遵医嘱服药。

2.3 患者的经济状况

研究[3]显示,如果在制订治疗方案中未能考虑到患者的实际经济状况,超出其经济负担能力,会导致服药依从性下降。因此临床在选用药物时,除考虑疗效外,还应考虑成本,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所有慢性病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治疗。

2.4 担心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药物排泄能力减退,导致有药理活性的物质蓄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由于患者不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加之对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的知识缺乏,致使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产生忧虑而擅自停药[13]。

3 “互联网+“在药物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互联网+”用药服务由最初的药物查询等功能,发展到将实体医院、医药电商与互联网公司相连,构建了从处方上传审核、药物配送到用药护理、不良反应监控等的智能化药物管理系统。现阶段,我国医疗线上到线下模式(O2O模式)、慢病管理和在线支付等细分市场渗透率还相对较低,但慢性病用户规模庞大,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将“互联网+”药物管理相融合,可以有效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3.1 收集患者用药信息-大数据在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大数据一般是指常规软件工具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采集、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14]。IBM认为大数据包含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的“5V”特点[15]。在医学中大数据的运用也更广泛,健康医疗大数据是指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结果、临床诊断、处方等信息[15-17]。慢性病医疗数据平台利用患者医疗大数据,智能化的汇总患者诊疗信息和用药历史数据,实现个人历史信息整合、保存、实时调阅和下载。赵蕾等[17]研究显示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HIS)、检验信息系统(LIS)系统对接嵌入,介入审核处方,实现对处方合理性和科学性把控患者通过移动医疗应用与药师进行沟通咨询,药师参照系患者的医疗信息对患者进行远程用药指导,同时大数据系统可以实时更新收集患者的用药信息,可以为患者提供精准的用药服务。

3.2 药物的配送和监控-物联网在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18]。医药供应链借助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在药品生产流通、库存管理、防伪等方面。医院物联网依托各类传感设备和RFID等技术,将互联网和医药产品连接形成医院药库智能化管理,实现现代物流管理全覆盖,有效压缩药物成本[19]。慢性病患者在门诊购药时,可以有效缩短取药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20]。慢性病患者也可以基于互联网的在线问诊服务,由医生上传处方,患者支付完成后即可在家等待药物配送,节省了患者和药师的时间和精力,医生和患者可以将服务重点转移至用药管理、提高药物知识等方面。

3.3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移动医疗在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移动医疗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和各种无线智能终端设备为医疗和公共卫生实践提供支持。近年来,国内移动医疗发展迅速,主要在移动护理、慢性病的预防、监测及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1]。移动医疗平台具有高效、快捷、成本低等特点[22],患者可以随时随地在线问诊并记录患者的就诊情况。目前,国内移动医疗的主要功能包括医院信息介绍、预约挂号、健康宣教等,主要应用形式有短信服务、应用程序以及智能药盒[21]。研究[23]显示,疫情期间网络医院的方便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医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针对老年慢性病的移动医疗功能将更加丰富全面、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安全性越来越强、使用越来越便利。

在健康教育方面,李佳婧[24]基于互联网医院的方式,通过在线问诊、线上宣教、用药管理、饮食指导等方式对高血压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有效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姚玲兰[25]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显示基于"糖尿病专项公众号"的健康宣教可有效促进自我管理行为形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Khalil等[26]为IBD 患者量身定制健康教育视频,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控方面,周萃等[27]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探索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新型药学随访模式,APP可以远程监测并记录患者的血糖值,血糖超标时向药师、患者发送预警信息,医师可以根据血糖波动调整用药。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咨询药师,药师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做出对应的处理。研究显示,互联网能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实现个体化药学服务。

4 难点及应对策略

近年来,我国各种医疗、健康类的互联网服务呈现破竹之势,“互联网+”医疗服务正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我国目前面临卫生信息化发展普遍存在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短缺、患者缺乏合理用药的专业化指导、医疗机构的参与度不高、缺乏共享平台等问题[21],而针对慢性病患者的用药问题暂时没有相关政策和药物管理系统支持[17]。

我国“互联网+”医药管理服务的模式可以借鉴国外药物管理系统的经验,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药物管理系统。医疗制度方面,通过完善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和用药史,有助于医生针对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方案[27]。药物管理系统方面,通过增强互联网技术,提高处方审核效率,减轻用药错误发生[28]。此外,基于慢性病患者的“互联网+”项目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研究人群的特征,如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可针对不同特征的人群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这不仅能改善我国慢性病患者的用药问题,还对推动社会、医疗体制、医疗事业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小结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的慢性病的药物管理模式多依托患者门诊就诊,患者与医护人员对用药情况缺乏后续随访,患者由于药物知识缺乏、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担心等原因,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错服漏服等情况导致其生存质量下降、医疗费用负担加重。基于物联网的药物管理模式理论上可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医生通过大数据可以为患者提供个行化的用药方案。与传统药物管理模式相比,基于“互联网+”的药物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随访期间效用值并降低治疗成本,具有大量临床应用价值和现实价值。目前,国内对“互联网+”的需求愈发迫切,如何开发实用性强、可行性强的项目是广大研究者今后的研究重点。

猜你喜欢

慢性病依从性用药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癌症只是慢性病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