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旅游产业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现状分析及改革发展建议
2021-11-30符倩
符 倩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如何提供给老年人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和保障服务已经成为当下思考的重点问题。加之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对于健康、旅游的需求不断上涨,对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康养旅游产业主要是基于环境优势的一种发展理念,侧重于绿色、创新、共享、开放、协调。康养旅游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对旅游产业、康养产业的协同发展进行深入探索,对其契合点、交叉点进行寻找,且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对复合式的康养旅游活动进行发展,进而实现提质增效的目的。
1.康养旅游概述
现如今,不管是国内,还是在国外,康养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利用旅游、娱乐、生活等形式,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与生活品质,还可以帮助老年人修养身心[1]。最近几年,我国出现了一批喜欢旅游的老年人群,而传统的旅游产品、养老形式已经无法对其需求进行满足,随之康养旅游出现了。康养旅游,属于度假式、候鸟式养老,和普通旅游不同,选择该种形式的老年人更加侧重于追求健康、舒适、环保。此外,康养旅游的出现,使得产品、市场、技术、管理创新,将会有效带动我国三四线城市经济发展。
2.康养旅游产业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优势
康养旅游产业,属于我国经济的一个新亮点,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从当下康养旅游产业在三四线城市发展情况来看,支撑其高速运行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和环境污染,使得人们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更加强烈,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加之政策影响。在这些原因下,现在和未来会给康养旅游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中,具有更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较大的发展空间[2]。现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加之居民生活质量提升,越来越希望健康、长寿、愉快,而简单的养生已经无法对人们的这一追求进行满足,传统的养老模式也无法对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进行满足。而康养旅游更加倾向于追求健康、舒适、环保的旅游目的和行为以及效果,在三四线城市中将会具有更大的市场。
3.康养旅游产业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劣势
3.1 缺乏完善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现如今,虽然在三四线城市中,康养旅游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市场,但是很多地区都没有针对康养旅游产业出台区域协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没有有关康养旅游协同发展的制度供给[3]。尽管部分地区出台了相关政策与制度,但是没有对地区中各个乡镇的康养旅游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平衡,严重影响到了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怎样对市场机制进行完善,对行政区划限制进行打破,注重生产要素流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下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3.2 缺乏长期、可持续的协调机制
康养旅游,属于新兴产业,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但是,尽管康养旅游产业的需求较为强烈,但是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尤其养老产业回报周期相对较长、投资也相对较大,且具有较高的风险性,招商非常困难,在短时间内无法对大量社会资金投入进行吸引[4]。加之,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政府为了公平目标,基于现有条件,把基本养老需求的满足作为了重点内容,优惠政策也更加向老人倾向。而民间养老服务组织基本上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把市场需求作为导向,如果有益于业绩目标的实现,便会尽可能地争取,如果没有益处,便会放弃。而人们养老需求已经变得多元化、多层次,怎样依靠政府的帮助,科学合理配置市场资源,探索新型的惠民养老形式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3.3 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
在三四线城市中,酒店基础设施大多较为落后,很少有五星级和四星级酒店。而从我国一二线旅游城市来看,五星级、四星级酒店数量都要达到20多家,相对来讲,三四线城市无法对游客的住宿要求进行满足。并且,在医养方面,三四线城市的水平还有待提升,基本上三四线城市中三甲医院数量较少,甚至部分三四线城市中没有三甲医院,医养条件和康养旅游城市的标准不相符。此外,在部分三四线城市中,康养体系存在不平衡问题,养老和康养产业之间结合不够深入,发展模式较为单一。县级城市的养老模式基本上都是在初步阶段,服务质量还需要改进,服务也较为落后,内容相对单一,资源较为分散,缺乏完善的康养体系。
3.4 缺乏完善的开发机制
目前,在三四线城市中,康养旅游品牌的推介力度相对较低,没有建立品牌形象和鲜明的旅游形象,更没有名人代言,康养旅游的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相对较低。在康养旅游宣传工作中,还仅仅是利用微电影、广告牌等手段开展,导致优质的康养资源难以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旅游、养生、生态资源利用率较低,且三四线城市当地的文化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以至于很多外地人都对地区不够了解,甚至是不清楚。
3.5 缺乏专业人才支撑
在康养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旅游康养专业人才[5]。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在三四线城市中敬老院、幸福院等负责人基本上都是政府人员兼职,很少有专业人才,并且队伍中存在学历低、工资低、年龄大、人员流失、队伍不稳定、社会认可度较低,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到康养旅游的发展。
4.康养旅游产业在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建议
4.1 创建特色名片,对康养宣传途径进行拓宽
在三四线城市中,想要通过康养旅游,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康养旅游产业创建特色名片,树立大品牌,且保证品牌贴合实际、叫得响亮、容易记忆。与此同时,可以对社会力量进行发动,提供给当地康养旅游产业金点子。并且,可以向社会进行有偿、公开的征集,对创意进行提炼。还可以顺应时代发展,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实施营销推介;或者是对知名人士进行邀请,对区域康养旅游进行代言。此外,针对三四线城市居民,需要正确进行引导,规范进行培训,使其可以把当地城市康养旅游等内容宣传给游客,使更多的人可以对当地康养旅游产业进行了解。此外,可以通过推介活动形式,和其他省市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全面共享资源,进而有效提升营销水平,对康养旅游产业的社会影响力进行扩大。
4.2 创建完善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在康养旅游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三四线城市应牢牢抓住国家重大政策落实的机遇,创建高层协调机制、协同创新机制、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共建共享互惠机制、公共资源对接共享机制,通过完善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构建具有特色的三四线城市康养旅游区。在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仅仅局限于一个行政区域,而是需要放眼整个地区,创建共建共享互惠机制,促进教育、医保、卫生等多个领域的资源共享,对康养空白进行补充,构建高质量的康养旅游地区。
4.3 对政府调控机制进行优化
想要在三四线城市中促进康养旅游产业经济良好发展,可以灵活利用政府帮助,对区域协同发展机制进行充分发挥,贯彻落实清单制和责任制的管理模式,对其他地区协同发展做得较好的加以借鉴,创建联合方案实施进程表,把当地各县、乡镇的康养旅游发展,利用时间线进行串联,进而实现统筹发展。例如,可以对精品线路进行开发,基于当地各县和乡镇,通过以点画线、以线画面,使人们可以产生想要留下的愿望。此外,还需要对旅游服务功能进行完善,注重对文化产品的培育,创建观光走廊,通过全域旅游,使人们可以对当地优美生态、安逸生活、多彩人文、现代气息进行感受。
4.4 注重城市康养旅游设施的建设
最近几年,康养产业旅游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该过程中需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康养产业发展环境,保证康养产业人群可以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发展集聚,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康养旅游。与此同时,应注重提升景区交通的便捷性,促使康养旅游服务目的地、领域可以扩展到更大的市场中[6]。并且,还应注重其他旅游方面的特色旅游城市基础服务设施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整体旅游服务设施水平,对境外旅游者实际需求进行更好满足,对更多游客进行吸引,使其可以积极前往三四线城市进行康养旅游和观光旅游。此外,相关部门需要优化建设乡村环境治理机制,全面整治优化乡村生态环境问题,有效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质量;通过优化建设产业服务体系,把共享经济作为基础,创建社会产业发展生态,且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创建信用保证体系,进而促使生态市场诚信发展。
5.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注重康养旅游产业在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现状改革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打造良好的康养环境,还可以有效促进当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现如今,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三四线城市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想要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在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研究产品与市场开发问题,并且还需要进行资源整合,通过集群发展,进而促使旅游从粗放型、松散型向协同型、高质量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