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和风险管理
2021-11-30马红芳
马红芳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风险和效益共存。为了能够稳定发展,获取较大的经济收益,提升市场竞争力,畜牧养殖户需要特别关注风险的危害。就此根据风险的种类和特征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本文以畜牧养殖户风险为主,探索风险种类,并相应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以期畜牧养殖人员能够提升抗风险能力,获取较大的经济收入。
1 探析畜牧养殖专业面临的风险种类
1.1 技术性风险
技术对于畜牧养殖专业户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要素,其应用的养殖技术往往会决定养殖户的收益,而缺乏合理性和规范性的养殖技术往往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通常来说,在畜牧养殖阶段,技术风险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风险。现代畜牧养殖中,大多数养殖户缺乏鉴别力和丰富的技术经验,对于养殖技术适用度没有进行有效分析,更多仅是片面化地依赖当代统一的养殖技术,而忽略了在畜禽品种、饲料、疾病等方面的现实区别,导致养殖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隐患。以饲料为例,其在养殖中本身属于较大的风险种类。养殖专业户如果开展的是规模化养殖模式,饲料作为畜禽主要的食物来源,其质量尤为关键,但饲料选择和供应等环节往往会引发一定的风险。部分养殖户在经济条件受限情况下,会缩减成本,转而选择次等的饲料品种,无疑会增加风险发生的概率。加之缺乏足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支撑,更难以选择适配、优质的饲料品种;另一方面在饲料供应方面,市场中存在较多品种的畜牧饲料,在类型、质量等方面千差万别,次等的饲料供应品种会导致畜禽难以正常生长,甚至引发疾病。一些厂商因为恶意谋私利,获取不良效益,在提供的饲料中以次充好,品质较差,导致畜牧饲料方面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
另外,在畜禽疾病方面同样存在较大的风险,原因在于养殖专业户采用的大多属于集体圈养模式,如若某一个体出现疾病现象,很可能会引发大面积的感染,将疾病蔓延至整个养殖场,这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些年来,我国在畜牧养殖中,常出现大面积的畜禽感染疾病事件,在这种情况下甚至会对养殖人员安全造成威胁,所以要隔离未感染的畜禽,而对感染严重的畜禽全面扑杀、掩埋,这无疑会造成极大的损失。从畜牧养殖结构来看,尽管存在规模化养殖的特征,大多数养殖专业户采用的是分散养殖方式,他们基本由农民组成,不管是知识水平,还是科技水平,都处于落后的状态,养殖中大多依靠自身的主观经验,并没有对技术进行分析和考察学习,导致实际的养殖技术难以发挥有效的优势,整个养殖中存在明显的技术风险。
1.2 自然性风险
畜牧养殖中养殖人员首先遇到的风险种类即为自然性风险,它包括了环境的变动、天气的转变、生态条件等。大多数畜禽在养殖过程中对于自然环境有着较大的依赖性,特别是散养方式,自然环境的变化严重破坏了现实的养殖条件。比如气温升幅或回落较大,若没有做好有效的防范,很容易引发巨大的破坏,造成畜禽伤亡。而一些难预知的自然灾害更是会使畜牧养殖专业户遭受重大打击,导致血本无归的局面。通常来说,畜牧养殖中影响畜禽的自然环境因素有水源、湿度、通风状况、温度等,其中某一因素发生变化,畜禽就会出现不适应现象。如湿度较高,会引发畜禽疾病,而且通风状况不佳时,养殖场地会造成严重的疾病感染事件,不管是畜禽的生长,还是养殖户自身的经济利益都会受到损害。对于任何畜牧养殖方式来说,都需要在精准控制畜禽生活习性的基础上,调整它们的生存环境,以此才能为畜禽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产品。这是畜牧养殖专业户所必须重视的问题,但要注意的是,某些自然影响因素难以控制,存在较大风险,比如供水、严寒等,因自然环境存在着较强的隐形破坏力,需要全面考虑,制定详实的自然风险管理策略。
1.3 市场性风险
市场性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很多养殖户很难预知市场的发展方向和需求动态,选择养殖的畜禽和市场需求偏离的情况下,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商品取得的效益和发展趋势基本以市场现有状况为基础,进而借助市场的需求、商品供给的管控来创造出有利于畜牧养殖户的运转空间。但市场经济的变动性明显,在没有明显方向标的情况下,畜牧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很难预测,这也成为畜牧养殖专业户面临的关键性风险之一。当前区域周边城市的份额规模逐步缩小,不管是养殖技术还是产品加工技术都明显提升,畜牧养殖领域出现供需变化,原有的以供给为主导模式的市场,逐步转变为了需求主导性,这对于畜牧养殖户来说,在给自身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很多散养的养殖专业户缺少洞悉市场的能力,在养殖过程中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基本采用了僵硬的养殖方法,脱离了市场需求。这使得自身的养殖难以获取长久的经济效益,市场的需求变动会给自身带来较大的打击。而且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畜牧商品的市场发展空间拓展,加之科学技术和多种区域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畜牧竞争者涌现,在增加畜牧收入的同时,也会加剧养殖专业户之间的竞争力度。因此,面对现代化社会的市场发展变化,养殖户必须要重视存在的市场风险,及时关注市场动态,以此在养殖上做出合理的调整。
除了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等基础性的风险种类,畜牧养殖专业户同时还面临着其他方面的风险种类。首先是资金风险。特别是规模化的畜牧养殖户,在市场经济萎靡,收入较低等状况下,畜牧养殖户会面临资金短缺、周转不利的情况。而且大部分规模化畜牧养殖者需要通过贷款来运行,但无法保障能够获取更大的资金回报,在出现畜禽感染、市场供求饱和等状况下,会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难以还清自身的债务。对于任何养殖户而言,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各种养殖活动很难得到保障,更无法持续发展。此外,畜牧养殖专业户还面对着政策性风险。我国各地相应会通过整体规划来下达畜牧养殖政策,包括在资金补助、技术应用、场地规范等方面设立多种规定,畜牧养殖户需要按照政策指导做出调整。对于个体散养户,部分政策会直接影响养殖的走向,尽管资金扶持等政策会在养殖资金上给予保证,但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会形成有利的影响。对于一些养殖户而言,将会成为重要的风险管控对象之一[1]。
2 畜牧养殖专业户进行风险管理的策略
2.1 构建风险管控思维,奠定持续发展动力
对畜牧养殖进行风险管理首要的方法是构建风险管理意识,以为后续取得良好的风险管理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风险通常和收益相伴,很多畜牧养殖户将重心放在收益上,而忽视风险的重要性,导致养殖过程中存在多种类型的风险而不自知,阻碍了经济效益的获取。所以农户必须要对风险建立清醒的认识,了解风险的种类和风险的危害性,并对此进行评估,按照自身所处的养殖条件来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我国畜牧养殖方面多存在个体散养的模式,大部分散养户并不具备风险管控思维,仅凭借经验来养殖,因此常会发生畜禽疾病大面积感染的问题,从而严重威胁着畜禽和人体的健康。而规模化畜牧养殖户则相应会形成一定的风险管控意识,但仍缺乏科学和全面的风险思维,仅是对基础性的风险有了解,没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评估,更没有建立养殖风险预警机制,所以面临不同种类的风险往往难以灵活应对。针对不同的状况,需要加强风险管控意识。政府和畜牧养殖指导技术人员需要针对区域内的个体散养户进行风险管理的宣传,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实地探访等方式引导养殖户了解风险的危害和管理的意义,及早建立风险防控理念[2]。同时农户也需要加强自主学习,自主掌握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对于规模化的畜牧养殖户,需要特别关注实际的养殖状况,管理人员要强化风险理论知识和管理技巧的培训,接收正确且专业的方法指导,培育高技术和高素质的养殖人才,以此使畜禽养殖区域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投入相应的资源和人力建立风险应急机制,从而有效应对未来养殖中的风险。
2.2 主动进行风险分析,强化防范风险能力
畜牧养殖专业户面临不同种类的风险,而风险有着持续性、隐秘性以及突发性等特征,要想取得良好的风险管理效果,畜牧养殖专业户需要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认识,并通过分析进行预测,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以此来提升个人防范风险的能力。以市场风险为例,畜牧养殖管理人员需要走入市场,收集相关的数据,以了解当前市场变化状况,并与专业的市场人员进行沟通,探究未来畜牧市场发展的动态,从多渠道获取有效性信息,然后将其整理,多方求证后得出正确的市场风险分析结论,为风险的管理策略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畜牧养殖专业户需要对遇到的风险进行积累,从长期发展的层面全方位把控风险规律,使自身获取风险监控和管理的成效,以确保风险分析和管理具备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发展模式[3]。最后,为了从根本上规避风险,畜牧养殖专业户需要强化生产养殖管理能力,做好有关风险的监控和预防,辅助深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以此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2.3 分类建立应急措施,统一进行养殖管理
畜牧养殖专业户在养殖过程中面临着自然、市场、技术等多种类型的风险,它们有着不同的特征,所带来的风险损失各不相同,所以需要制定分类应急措施,使养殖风险得到统一的管理。就风险管理模式来说,其中包含了风险的转移、风险的分散、风险的规避等手段,那么养殖户要对风险管理手段和要求进行详细的了解,进而根据风险种类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以风险转移来说,它本质上是指将个人所承担的风险部分或者全部转移给其他主体,畜牧养殖户在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中可以有效利用。如通过申请合作、补助、技术承包等方式来解决自身承担的风险;分散风险的管理办法即需要对风险进行分离,而风险规避则强调从根本上预防风险源,比如畜牧养殖户可以按照自身的畜禽种类和养殖需求应用成熟的养殖技术,使用优质的饲料等。综合而言,畜牧养殖专业户需要构建风险管理模式,按照现实情况和风险特征进行调整,特别要加强控制风险的能力,在风险尚未形成时即开发预警机制,初见征兆时,则通过分析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使损失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2.4 政府强化引领作用,创建可行应急机制
我国各地的畜牧养殖业是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且大部分属于独立养殖主体,抗风险能力薄弱,且风险管理水平较低,所以政府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优势,在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上给予指导,使养殖户能够获取有力的抗风险保障。其次,政策决策通常会带给畜牧养殖户较大的影响,形成政策性风险。比如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扩展畜牧养殖业规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相应会在土地批准、养殖技术等方面制定强硬的措施,这些政策背离市场发展规律,缺乏合理性,反而会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风险[4]。所以政府需要明确养殖户存在的风险,了解现实发展的需求,在政策上全面掌握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律,使理论和实践结合,制定科学的决策,保证养殖户能够减少应对的风险。除此之外,要通过积极的引导,帮助畜牧养殖户建立风险应急机制,尤其是市场变动剧烈、畜禽疾病传染严重的今天,风险应急预案必不可少。如若市场变动或者出现其他风险,可以通过相关的预案灵活应对,将损失降至最低,使养殖户保持规范性、秩序性的发展状态。
3 结语
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它和收益是相生相伴的关系。为了能够稳定、持久地发展,降低风险引发的经济损失,风险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应对策略。我国畜牧养殖户在发展中面临着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资金等多方面的风险威胁,要保证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并持续性经营生产,则需要构建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并就此学习风险应对知识,通过分析风险,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模式。同时要借助政府的指导优势,创建科学应急机制,加强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保证畜牧养殖形成稳定发展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