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田泥塑”传承人王辉口述史

2021-11-30魏俊玲刘壹凡耿媛媛

关键词:玉田王辉泥人

魏俊玲,刘壹凡,耿媛媛

(河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

王辉,男,1975年生,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亮甲店镇何庄子村人,国家非遗项目“玉田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唐山市一级民间艺术家,“玉田泥人王”工作室的创办者之一。其作品《双林寺塔》被北京紫竹院永久收藏,《大公鸡》《扳不倒》《关羽》等21件传统作品被天津市文化馆永久收藏,抗疫作品《保家卫国驱疫魔》被河北省非遗中心永久收藏。“玉田泥人王”工作室入选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玉田泥塑)。

作者:王老师,您好!请您谈谈对泥塑的最初印象如何?

王辉:我是75年的,是70后,在我小时候,我们这一代人,包括比我大一些的长辈,他们都有做泥塑的技艺,街头巷尾经常有卖泥人的。买泥人,所谓“买”,其实就是用废书旧本等一些破烂来换泥人。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两种,一个是“大公鸡”一个是“扳不倒”,这两样最有代表性。那个时候换一个泥人,特别的喜欢,特别好玩,吹着响,这是我们小时候的记忆,可是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街头巷尾就逐渐看不到泥人了,怎么找也找不到了,想买也买不到,想看也看不到,感觉泥人没有人做了,慢慢就要失传了。

作者: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使街头巷尾的泥人越来越少呢?

王辉: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咱们全国社会都在进步,经济也在发展,好多新兴的玩具,像塑料的、毛绒的、电动的等这样的玩具越来越多,而且它们好玩还便宜,这些新型玩具慢慢替代了玉田泥塑,这样,做泥人就不再畅销也没那么挣钱,就没多少人在做了,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作者: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玉田泥塑的,有合作伙伴吗?

王辉:其实我很小的时候就做过泥塑,但那个时候属于玩,做着玩,那个时候就是兴趣爱好,看着有意思,我的父亲也做过一段,我也和他一起做过。怎么走上这一步的呢?早就有这个想法要传承它。然后我的同学,他叫王振峰,在二零零几年找到我说:咱们不能再等了,再等玉田泥塑就真的要失传了。我们就一直在酝酿,但是真正付诸于实际行动大约是在2005年前后,我们创作了一些作品,也征得了我们家人的同意,想要当成一项事业去做,于是成立了“玉田泥人王”工作室。所有作品基本上都是我们一起合作的,我们两人的风格是完全一致的。他的作品都要拿过来经我的手再修整一下,我的作品做完后不能让它干了,我得拿过去让他看看,我们两个人达成一致才可以,所以我们两个人一直都是合作的。

作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您认为为什么会在玉田产生泥塑呢?

王辉:玉田泥塑发源地是在戴家屯,刘凯始创玉田泥人,他是清朝人。在玉田产生泥塑,首先是土质十分适合,黏度适宜,做出来的泥塑容易成型,保存的时间也长。

作者:您能介绍一下玉田泥塑的发展历史吗?

王辉:在光绪年间,玉田已经有人在做泥塑了,是刘凯把它发扬光大,让玉田泥塑走出去,也让更多的人了解玉田泥塑。咱们玉田泥塑是逐步扩大,刘凯做泥塑,他的家人、左邻右舍,逐步扩展到整个村子的人,人人参与,最后形成了戴家屯和高桥这两个村子几乎家家户户、人人都参与,岁数大的,七八十岁的老人也做,几岁的小孩也跟着拽泥做。

作者:您能介绍一下玉田泥塑的鼎盛时期吗?

王辉:听我师傅刘广田老师讲,他是戴家屯人,他的爷爷就是玉田泥塑第一人刘凯。当时有一个鸦鸿桥集市,每5天就可以把泥人拿到集市上去卖,而且全部都可以卖掉,销量相当大。一筐泥人好几百个拿到集市上都肯定卖光。后来,鸦鸿桥市场形成了一条很长很长的街,两边都是卖泥人的,筐子、小车里面都是泥人。天津、北京、山东等地的商贩也都到这来买泥人。这个时候是20世纪30年代,是玉田泥人的发展鼎盛时期。

作者:那后来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王辉: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在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做泥人就不再畅销也没那么挣钱,就没多少人做了。我师傅也是因为做泥塑不能养家糊口,所以才在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转为经商,去纸厂做厂长,就不再从事玉田泥人了。也就是在这时候,我意识到玉田泥塑是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感觉不能把它弄丢,不能失传。就是在这个想法下,我和我的同学王振峰开始做泥人。在2005年前后,我们创作了一些作品,想要当成一项事业去做,于是成立了“玉田泥人王”工作室。我的师傅刘广田老师也特别支持我们,虽然他已经快80岁了,但一有时间,心情好的时候就给我们做泥人。

作者:您可以介绍一下玉田泥塑的传承谱系吗?

王辉:玉田泥塑的创始人是刘凯,他的儿子刘俊祥是第二代传承人,第三代传承人刘广田和吴玉成,刘广田是刘俊祥的儿子,他比较擅长禽鸟动物。第四代传承人就是我和王振峰,我们的师傅就是刘广田老师。

作者:创作玉田泥塑都需要什么工具?

王辉:过去不用太细致的刻画,所以不用特别复杂的工具,最基本的工具就是手。在传统老艺人那时候,他们的工具不太多,我师傅他用一个钢锯条凿一个小刀子,用一些筷子、牙签这些东西。我用的工具稍微多一点,但主要也是用手,比如我想做个青蛙的形象,我先制作一个模具,再用模具进行创作,有时候为了再修整,可能用到湿毛巾,修整晾晒之后再用颜料、画笔上色。

作者:您能简单描述一下玉田泥塑的创作过程吗?

王辉:咱们玉田泥塑三分做,七分画,主要靠绘画。制作玉田泥塑的工艺也好,步骤也好,工序细分的话有十几步,简单分有选土和泥、捏泥胎、制模具、利用模具制泥坯、修整晾晒、干透之后绘画。春天干透需要两周,如果是大一点的泥塑需要晾晒的时间更长。冬天也不能受冻,否则就毁了。

作者:玉田泥塑有什么特点呢?

王辉:通过这么多年的研究,我们总结概括了几个字:“艳、拙、活、趣、繁、广”6个特点。第一个特点“艳”,就是色彩艳丽,玉田泥塑的色彩十分艳丽,把全国各地的泥塑放在一起,不管是天津、无锡、河南还是山东等等,从远处看,最先映入眼帘的肯定是玉田泥塑,因为它特别鲜艳,为什么鲜艳呢?这是因为颜料的特点形成的。它的颜料是食品色加动物皮胶熬成的,以此来提高它的亮度,它的用色主要是黄色、蓝色、红色和黑色这4个色调,它所呈现的绿色是在黄色的基础上覆盖蓝色,两种颜色相互碰撞而成,从而形成鲜艳亮丽的泥塑色彩;第二个特点“拙”,是指造型比较朴拙,它是出自百姓之家,出自百姓之手,所表达的也是作者内心的一种意境;第三个特点“活”,主要体现在它的用线上,这一点也是玉田泥塑和其他泥塑不同的地方,好多的泥塑主要是用色彩来表现,但玉田泥塑不一定,玉田泥塑是用线来表达作者内心的一种情绪,当然也离不开色彩,你把其它的泥塑拿过来,色彩全部去掉剩下的是什么?几乎没有了,但是玉田泥塑不一样,你把玉田泥塑的色彩去掉了,它仍然是一个泥塑,仍然很生动、很形象;第四个特点是“趣”,就是整个意境特别特别的有趣;第五个特点是“繁”,种类繁多;第六个特点是“广”,题材广泛,只要你眼睛能够看到的,耳朵能够听到的东西,几乎在玉田泥塑里面都会有。看到的人物、动物,听到的神话等,所有这些在玉田泥塑中几乎都可以找到。

作者:玉田泥塑色彩艳丽,它的色彩一般可以维持多久呢?

王辉:如果是传统玉田泥塑,色彩保存度不会太久,过几个月就可能要褪色,主要是怕晒、怕风化。如果绘制好后把它封闭到一个盒子里面,这个可以存在很久很久,几年、十几年都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或者见光的环境下,还是会褪色的。

作者:玉田泥塑为什么也被称为“不讲理的艺术”?

王辉:玉田泥塑被称为“不讲理的艺术”,比如说:你看做一个人如果要是按照真正的比例,头长占七分之一的比例以上。但是在真正制作的时候有可能头部占四分之一,头大身子小,主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就可以。咱们玉田泥塑出自百姓之手,其实就是老百姓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看见青蛙就捏个青蛙,青蛙的特点不就是鼓眼睛、白肚皮等,把这特点一捏,大体形状出来就可以了,创作随着作者的心意和当时所要表达的感觉,这就是玉田泥塑的“不讲理”。

作者:请您介绍一下最让您满意的泥塑作品?

王辉:比较满意的作品,那肯定是有的,因为有好多是单品的,就做了一个,这样就不再出售,而是自己用来收藏。我比较满意的作品应该有几个,比如最近做的表达抗疫英雄的,这个是展出用的,就不再出售了。这类泥人用料用色都比较讲究,制作的也更加精细些。

作者:您制作的《双林寺塔》被北京紫竹院收藏,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王辉:北京紫竹院收藏的《双林寺塔》,这个是在2015年我们去园林博物馆,参加新年非遗活动,相当于在现场绘制,也和游客互动,有家长孩子一起制作,然后就和北京紫竹院有了接触。他们找到我们想做一个已经被毁掉的古建筑,让我们复原一下。当时呢,就是凭借老照片和自己的理解创作,因为古建筑造型特别复杂,有些棱角部分特别细致,经过反复调整更改,最后做成之后被北京紫竹院收藏了。

作者:您在创作泥人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挫折?

王辉:挫折困难是相当多的,可以说每走一步都经历一些困难。从一开始做玉田泥塑要选土和泥,土需要有一定的黏度,做完之后不开裂。虽然在玉田境内有一层适合做泥人的土,但是不好找,有的深,有的浅,有的厚,有的薄。最初选土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把玉田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翻了个遍,因为我们玉田县的地貌特点就是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洼地,各地的土我们都拿回来做实验。有的土,黏度确实有,但是太黏的土做出来的泥人,收缩性很大,而且进行下一步制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的情况,而且开裂的非常酥,像核桃酥一样,很容易散。沙性大的土又不适合塑形,刻画点儿细致的图案就不太容易。经过我们多次实验,把这些不同的土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到一起,这样找到一种比较适合的土来制作泥人。

作者:在您创作泥塑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王辉:我们创作过一个《斗鸡》,这个《斗鸡》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在传统的大公鸡做完之后,我们就感觉再创新一下,白天也在想晚上也在想如何进行创新,也做过几回,但是都没有成功。传统的大公鸡也是相当漂亮的了,再怎么创新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有一天晚上睡觉做梦的时候,感觉《斗鸡》应该这样去做。醒了之后,马上就抓了一块泥,就跟着感觉做出来了。样子是两只鸡,一个头低一点尾巴高一点,另外一个头高一点,尾巴低一点,两只公鸡好似在啄架。

作者:在泥人王工作室成立初期,是否去找文化馆、政府等部门进行推广?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王辉:印象最深的是我们主动找了唐山的民俗博物馆。这个还有个小插曲,这其实是我们经历的最大的一次挫折。我们为什么要去唐山民俗博物馆呢?我们一开始想要真正了解玉田泥塑,就把玉田泥塑、天津泥塑等全国各地的我们所能搜到的泥塑资料拿来研究。我们当时就感觉还是天津泥塑做的好,做的太细致了。而玉田泥塑怎么看怎么粗糙,也没感觉到什么有奇特的地方。我们就感觉玉田泥塑应该制作越细致、越像越好,越真实越好。于是,我们制作了《四大美女》《圣诞老人》《刘关张》等这些形象,跟咱们传统的玉田泥塑不太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好多困难,每到周五,我就骑着摩托车去玉田,一开始还没有创办工作室,就是我们两个人在家里捏泥人,平时周一到周五下班后我就在我家这边,一到周五晚上我就骑着摩托车到玉田王振峰家里,一直住到周一早上,我再骑摩托车回来。我们两个人晚上一做泥人就废寝忘食了,冬天夜很长,很容易就到后半夜,就这样坚持了很久,遇到困难就一个个的解决,当出现一个成品的时候,也感觉自己无比的兴奋和喜悦,然后再做下一个,就这样我们做了一批,大概是到五月份,拿着这一批作品找到了唐山民俗博物馆馆长,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带着玉田泥塑让他指点指点,其实我们也挺有信心的,觉得肯定会对我们赞赏有加,对我们特别认可。去了之后,确实也是先夸赞了我们很长时间,但是话锋一转说:你们做的泥塑确实非常好,非常细致。但是你们现在做的泥塑就不叫玉田泥塑了。这句话,对我们的打击相当大,心情一落千丈,做了这么长时间,一个冬天都没有空闲的时间。回来之后,我们思考了很长时间,就没再做泥塑了,一直在想,之前做的不叫玉田泥塑,那什么样子的叫玉田泥塑呢?然后我们继续拜访老艺人,只要做过泥塑的人,就和他聊,也把老模具收过来,有的赠与我们,有的花些钱,然后进行研究,慢慢的有点感觉了,确实是有味道,越深入研究,越觉得玉田泥塑有意思。有一些特点是其他地方的泥塑所不具备的,一开始我们发现的特点是“艳”和“拙”,后来又慢慢发现了“活、趣、繁、广”其他4个特点。

作者:创办泥人王工作室以来,都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王辉:一个最大的成就就是把玉田泥塑传承下来了,没有在我们这一代失传。然后我们所做的工作也被好多部门所认可,有很多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前来采访,进行报道播出。政府、文化馆等也相当支持。在天津文化馆有我们21件作品被永久收藏,在玉田县也收藏了好多作品,北京的紫竹院也收藏着一件作品。

作者:咱们当地政府为玉田泥塑的发展做了哪些努力?

王辉:政府越来越重视玉田泥塑的发展了,比如传承人申报、培训,我参加了两届全国泥塑传承人的培训,地点在天津。另外还有玉田泥塑的展出,近几年,我们参加的展出也越来越多了,以前我们是自己去找,现在相关部门直接把信息发过来。

作者:如何将玉田泥塑更好地传承呢?

王辉:我们自己的愿望,在我们这一代不能让玉田泥塑失传已经基本实现了。后面我们想要让孩子们先了解,对玉田泥塑感兴趣,所以我们开展了很多活动。比如:来馆体验,通过到这儿来体验泥塑制作的过程,感受玉田泥塑的历史、文化、艺术特点等,让他们认识到玉田有这么好的民间艺术,以此来提高对于泥塑创作的兴趣。另外,我们还开展非遗泥塑进学校,进行普及性的讲座、体验,我所在的单位也是咱们全国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我担任泥塑老师,给孩子们上课,学校也给了我一间工作室。

作者:您是如何对玉田泥塑进行创新的呢?

王辉:有关对玉田泥塑进行创新,这是我们一直坚持做的。在创新上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形象上,比如今年我们创作的《生肖牛年》就比较受欢迎。在形象上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二是在工艺上有所创新,比如泥人打底我们是用的白肤底,在这些材料上进行了创新。三是在颜料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因为传统颜料很容易褪色,我们就采用了一些新型颜料,但是需要保证原来泥人的色彩特点,不能颜料换了,绘画的特点也换了,这样就不行。我觉得创新体现在要适应时代潮流,适应年轻一代的思想,这样的作品会比较受欢迎。题材也要与时俱进,社会在进步,当然创作的题材也要不断进步和创新。

作者:泥人王工作室是如何积极推广传承玉田泥塑的?

王辉:传承自然不用多说了,我们一直以来就是把“传承玉田泥塑”当成使命的。我们一直在积极参加各地的展出、展演活动。各地组织的一些文化庙会,只要我们有时间就一定会去。线上线下我们都在努力推广,最初我们也建立过网站,但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维护,工作之余的时间都用来做泥人了。

作者:您认为玉田泥塑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王辉:坚持去做,肯定会有出路。扩大玉田泥塑的影响力,极力地去推介宣传。其实好多人在做这个事,比如文旅局,他们每次来我这带一些作品出去展出推介。我觉得只要我们把玉田泥塑坚持做下去,就会有出路。

作者:您如何看待玉田泥塑的未来发展前景?

王辉:对玉田泥塑的发展前景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也做这么多年了,从我们做泥塑开始,那时候知道的人还比较少,包括玉田本地人,当然这里指的是年轻一点的人,他们基本不知道,问起来也不太清楚,都会发出“玉田还有泥人呢?”这样的疑问。我们这辈人岁数大一点,一般都知道玉田泥塑。经过我们的努力,知道玉田泥塑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也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认可。我相信只要我们凭借着兴趣和爱好坚持做下去,玉田泥塑一定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玉田王辉泥人
剧作家王辉
老人废品站“淘”书上万本捐建图书室
捏泥人
竹之韵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胆大镇的泥人
The Thought on PPP in China
济源钢铁嬗变之道——探寻河南省人大代表李玉田的治企哲学
玉田
——我美丽的家园
月牙堤 月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