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舶破舱稳性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

2021-11-30袁江波何正云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5期

袁江波,何正云

(连云港苏茂船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00)

随着人们在海洋空间活动的日益频繁,各种类型的船舶被设计出来并应用于海洋捕捞、货运、客运和救援。与此同时,船舶撞沉、破损、倾覆事故频发,使得人们不得不对船舶相关设计加以重点关注。其中,船舶稳性是关键,尤其是破舱稳性的计算,直接关系着救援时间的长短、救援方式的选择以及紧急救援措施的制定。因而,正确分析并计算破舱稳性至关重要,一般主要考虑分舱数量和位置、风雨密点、破舱后的浮态、船舱进水量和进水速度。

1.船舶稳性概念

船舶稳性是指船舶自身具备的抵抗外力、保持船身不倾覆,当外力消失后还能回复到原来位置的一种性能。从船舶倾斜角度而言,一般有横稳性和纵稳性两种。按照船舶破损后是否进水,又可分为完整稳性和破舱稳性。破舱稳性也称剩余稳性,一般情况下,是指船舱进水后的横稳性。具体来说,可指多体船设置有一定数量的水密舱壁,会在船舶破损后将浸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船舶在一舱破损或多舱破损后,其浸水液面不超过限定的高度,进而保持船舶稳定不至于沉没的特性。

2.常见的船舶破舱情况

船舶破舱情况由于船的类型、大小、破舱位置、所处水域特性、天气等情况不同而不同,实践中情况非常复杂。本研究仅从破舱位置、风雨密点、进水点、破舱后液体流水情况、装载结构调整等方向保守考虑这些因素对船舶破舱稳性的影响。

2.1 边舱破损

边舱破损会导致船舶出现较大的横倾现象。假如边舱的容积又比较大,那么产生的横倾力矩就会相对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船舶破舱稳性较差,难以有效扶正,进而无法达到规范标准,船舶便容易发生倾覆。

2.1.1 液化石油气船

以一艘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船为例,假设这艘船载有两个液化气罐,破舱稳性按照全新修订的2014年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与设备规则(简称IGC规则)来计算,该船具有相对较低的型深,贮备浮力一般。两个边舱分别设在第一货舱的边上,即该船的第一边舱和第二边舱,中间另外设置一个清水舱将两个边舱隔开。初始设计时,清水舱的宽度仅设为4.2 m,明显小于规范所要求的纵向破损数值5.7 m。这样会导致一旦船舶发生破损,三舱如果同时进水,会产生很大的横倾力矩,致使船舶发生完全倾覆,因此,按照初始设计的参数,其破舱稳性根本无法达到规范要求。

2.1.2 集装箱船

若以集装箱船为例,尤其是针对货舱数量较小的船。本研究假设其只有两个或者三个货舱。在计算这类船舶的概率破舱稳性时,需要重点考虑边舱对概率破舱稳性的影响,进而展开有针对性的设计,才能使其破舱稳性满足规范。假设一艘普通的集装箱船有三个不同长度的货舱。其第一货舱的长度明显短于第二和第三货舱,因此,集装箱集中放置于长度较大的第二货舱和第三货舱中。如果这类货舱的边舱较少,会对概率破舱稳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从实践角度而言,综合考虑合理型深、抗扭箱的位置以及边舱数量后,这类船的较长货舱中,至少需要设置八个边舱,才能满足概率破舱稳性规范要求。

2.2 风雨密点

风雨密是指在任何海况下,海水都不会渗入船内。针对这一要求的构件一般会设置在露天甲板和边舱位置。风雨密舷窗、风雨密舱室门等是较为常见的结构。风雨密点的位置在发生破舱时,对渗水位置和船舶稳性影响很大。因此,正确估计风雨密点的位置对于准确计算破舱稳性非常重要。

在半宽方向,风雨密点越靠近船中位置,破舱稳性相对越好;在垂直方向,风雨密点越高对破舱稳性越有利;在船长方向,在船中之后的舱,风雨密点应尽可能靠前,在船中之前的舱,风雨密点应尽可能靠后[1]。如果实际的破舱稳性不能满足以上要求时,那么可以先按照这样的原则对风雨密点的位置加以调整,特别是在进行概率计算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风雨密点的位置,进而使计算结果达到规范要求。

2.3 进水点

当船舶发生破损时,进水点的位置和取值对计算破舱稳性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需要将可能对船舶造成威胁的危险进水点都列入计算范围。因为不同位置的进水点会对船舶稳性的计算产生综合影响。例如,甲板位置、泵舱位置、甲板舷窗、尾部进水点等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高度不同,单一计算其中一处最低进水点都会大大影响船舶的剩余稳性余量。

2.4 破舱后液体流失状况

这种因素一般针对液体舱而言。液体的流失速度和量的大小对于破舱稳性的影响需要辩证看待。依据实际情况,应考虑液体与进水量的比重。常规设计的液体舱其型心位置一般不在船中。当发生破损后,如果液体流失量小于进水量,那么船舶的有害横倾肯定会变大,危险性较大。然而,如果液体舱处于满载状态,那么流失液体量会变大,进水量此时是比流失量小的,没有特殊情况的话,船舶的破舱稳性反而会更好。

2.5 装载方式

装载方式对破舱稳性有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船舶初始重量和重心位置两个方面,具体而言,主要三点:降低重心,调整船舶破舱稳性;影响风雨密点与破损后的平衡水液面距离;增加有效GZ曲线的范围。如果对特定装载类型的船舶进行装载方式的调节,可以有效改善船舶破舱稳性,反而能达到规范要求。

3.破舱稳性增强策略

3.1 船舶分舱

随着对海洋破损船只的救援分析,人们逐渐意识到船舶分舱的重要性。船舶分舱后,当其破损时,如果仅有一定数量的船舱壁破损而能不影响船只稳定性,能延长船舶救援时间,极大地减少货物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概率。尽管分舱有许多好处,但也不意味着分舱越多越好,因为随着舱壁数量的增加,舱壁破损的几率也会增加。所以,如何合理设计分舱数量是值得船舶设计者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3.2 科学设计风雨密点位置

为了保证预测结果尽可能准确,需要提前估计出每个舱的风雨密点位置。此时应依据一定的安全原则展开评估。依据实际设计经验,一般舱前风雨密点位于船舱前舱壁的后半个肋位处最佳,舱的后风雨密点尽量设计在该舱后舱壁的前半个肋位处,在横向位置,风雨密点位置则应尽量置于舷侧。对于特定的船舱类型,例如首尖舱和尾尖舱,由于最终平衡水线很容易淹没其风雨密点,因此应尽可能将其设计在船的中央位置,在具体展开计算时,可以将其放在对应横向位置甲板半宽的一半处[2]。

3.3 综合考虑进水点

常规计算时,人们一般倾向于直接考虑最低进水点。这对完整稳性计算而言,是较为合理的。然而,对于破损船舶稳性的计算,则需要更为全面的考虑。对于不同位置的进水点都要尽快确定,可以先由高度较低、危险性较大的泵舱位置和尾部位置开始排查,其次是舷窗,最后是甲板。只有综合考虑到所有进水点,才能更为精确地为计算破舱稳性服务。

3.4 外部载设浮力舱体

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多体船设计方式。多体船的水下部分是由多个不同独立的水密船体组成的,这些船体的甲板面积大,横稳性较好。通过支架与水线以上的平台相互联结,在相对宽敞的位置搭建上层建筑[2]。如果其中某个水密船体发生破损,其他水密船体不会受到影响,可以弥补破舱后船舶失去的稳性。例如高速单体船、高速双体船、小水线面双体船、穿浪双体船、水翼船、气垫船的技术已相当成熟。目前最优秀的可以算五体船。五体船的结构较为特别。其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浅吃水的浮体,前端另外装载有2个独立的浮体。当船舶发生破损而横倾时,船舶尾端的浮体上浮,而甲板前端的浮体会浸入水中,形成一个稳定的状态,弥补破船稳性。

3.5 建立3D数学模型,对船舶航行情况进行仿真

在设计船舶时,可通过模拟船舶在不同海况下的运动状态,对模拟结果进行动态分析。特别是在极端海况下的运行情况[3],对各种参数进行归纳和分析,结合船舶极限海况下的物理参数加以改进。

3.6 改变侧体尺度和横向装载位置

这里主要针对多体船而言。由于多体船的侧体较多,当船舶发生破损时,可以对侧体的尺度进行改变,调节船舶的横向装载位置。这种策略有助于提升初稳性和破舱后的大倾角稳性。合理设计侧体的位置好处是帮助获得平稳的剩余静稳性曲线,防止横向摇晃时某一边的浮体出水而使剩余稳性发生突变。基于不同的侧体位置,需要制定不同的调节方式。多体船的优势在于浮体多,易于发现进水点,能尽快提供自救方案。

4.结语

随着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船舶设计也越来越科学和先进。基于历史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整合,船舶完整稳性的计算已经趋于完善,而破舱稳性由于涉及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需要考虑更多方面。本文仅针对部分类型的船舶展开了局部探讨,基于常见的边舱破损、风雨密点、进水点、破舱后液体的流失状况、装载方式等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策略,提出了船舶分舱,科学设计风雨密点位置,综合考虑进水点,建立3D数学模型、仿真船舶破舱情况,增设侧体数量和横向装载位置的策略,以帮助精准估计船舶破舱剩余稳性,增加船舶破舱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