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康复护理介入时机的研究进展
2021-11-30刘江华
刘江华
(柳江区中医医院,广西 柳州,545100)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由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造成脑部血流供给障碍,部分脑组织损伤引起[1]。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2],脑卒中目前已成为全球危害性疾病,是造成全球人民死亡的第二大因素,而在中国人民死亡原因中占首位。随着目前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卒中已可通过临床相关治疗措施有效挽救患者生命,但大多数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使患者自理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每200 万例脑卒中患者中约有70%~80%的患者存在残疾,其中40%为重度残疾,20%为中度残疾。因此脑卒中患者治疗后的康复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并将康复护理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护理中,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帮助患者锻炼肢体功能,从而消除或减轻肢体功能障碍对身、心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等方面达到或保持最佳状态[4]。由于目前临床针对脑卒中后康复护理介入时机存在争议,本文现进行分析,主要综述内容如下。
1.脑卒中康复护理措施
1.1 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通常易受到疾病的影响造成较大心理负担,因此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疾病康复及预后均可造成不良影响[5-6]。根据相关研究显示[7],在脑卒中患者中约有14%~79%的患者会出现卒中后抑郁,其中大多数为中、重度抑郁患者,因此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负性情绪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需针对脑卒中患者病情及心情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及时分析、及时诊断、及时干预,避免患者心理状态不断恶化,大多数脑卒中患者造成抑郁的主要原因为担忧永久丧失自理能力、对家庭造成的负担较大等,因此护理人员可告知患者脑卒中后康复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建立对脑卒中的正确认知,了解通过积极的康复护理可恢复肢体功能,从而改善自理能力,同时还需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在康复护理过程中细心指导及鼓励患者,告知患者家属应给予患者关爱,并邀请家属参与至康复护理中,不定时给予患者鼓励,帮助患者增强信心,从而克服心理障碍,改善不良情绪。
1.2 肢体功能训练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也是造成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通过肢体功能训练可帮助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从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8-9]。在日常护理中需指导患者保持良肢位及轴线翻身,同时每隔2h 需协助患者翻身1 次,避免造成压力性损伤,同时在卧床期间需保持关节功能位,减少对患侧肢体的压迫。针对肢体功能的训练需结合患者病情及实际情况进行,早期以床上活动为主,指导患者活动患肢大小关节,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并由床上训练逐渐变为坐位训练、体位交换训练、起坐训练、平衡训练等,当患者能够下床活动时从而床边步行训练开始逐渐扩大范围,由床边过渡到病室、病区等,并逐渐增加步行时间及步行距离,使患者从借助助行器行走至离开助行器自行行走。
1.3 语言功能训练有研究表明[10],当脑卒中患者言语中枢受到损伤后即可造成语言功能障碍,约有57%~69%的脑卒中患者存在语言功能障碍。早期进行语言功能锻炼时,可采用无菌棉签沾水轻点患者唇、舌、喉等部位造成刺激,并指导患者反复进行舌左右运动及卷舌的练习,同时可协助相关理疗措施来进行面部及口腔周围肌肉刺激,促进肌肉收缩[11]。当患者相关器官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后可进行发音练习,由护理人员带领患者学会正确的发音,同时还可通过将一面镜子放在患者面前的方式来纠正发音错误。患者逐渐掌握正确的发音后可进行字、词、句的训练,指导患者逐步掌握字、词、句的阅读方式,从而改善语言功能。
1.4 吞咽功能训练针对具有一定吞咽功能的患者,可通过改善食物形态、味道及进食体位来促进患者吞咽,从而直接进行吞咽功能训练;针对吞咽功能较差或完全丧失的患者,可采用沾水的无菌棉签在患者舌根、咽喉部进行刺激,使患者出现条件反射吞咽动作,通过多次的刺激使患者逐渐熟悉并掌握吞咽功能,同时指导患者练习张口、闭唇、鼓腮等动作,从而促进面部肌肉运动,使患者能够进行张口及咀嚼动作[12-13]。
2.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介入时机
2.1 超早期康复超早期康复主要指在脑卒中发作后24h 内给予患者相应的康复护理,并持续至患者出院。临床部分学者认为[14],脑卒中发作后24h 并未对患者脑组织造成严重损伤,神经功能良好,病灶部位范围较为局限,因此对各方面功能造成的损伤较小,此时进行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已存在的功能障碍,并起到预防作用,降低相关后遗症发生率。但目前临床针对超早期康复的争议较大,认为超早期康复可加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脑出血后梗死后出血发生率较高,但同时超早期康复可减少肢体痉挛、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压疮等因长期卧床诱发的并发症发生率[12]。目前临床还需通过权威的研究来证实超早期康复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价值。
2.2 早期康复早期康复主要指在脑卒中发作后1~7d 内给予患者相应的康复措施,基础理论支持在脑卒中后存在促进神经功能可塑性的关键期,在此阶段进行康复护理可抑制梗死灶神经功能可塑性不良,从而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护理效果[17]。世界卫生组织认为[18],进行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为发病48h 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即可进行康复护理。
2.3 亚急性期康复亚急性期康复主要指在脑卒中发作后7d~3 个月内给予患者相应的康复措施,由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大多数患者在出院时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仍需进行持续性康复护理,才可获得良好的康复护理效果,有效改善生活质量[19]。
3.小结
脑卒中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可对全球人民的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不良影响,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目前临床大多数脑卒中的患者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但其后遗症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由于大多数脑卒中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使患者自理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心理护理、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及吞咽功能等多方面的训练,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肢体功能正常。但临床针对康复护理的介入时机存在极大争议,主要分为超早期康复、早期康复及亚急性期康复,超早期康复及早期康复在预防相关并发症,早期改善患者功能状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亚急性期康复在患者出院后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