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属行业特色高校研究生优质生源吸纳策略探索

2021-11-30潘星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院

品牌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生源优质

文/潘星(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院)

行业特色高校占据行业类高校的主体,且对地方与行业两方的发展都存在重要意义[1]。这类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息息相关,而研究生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优质生源的选拔质量[2]。因此,积极发挥行业特色吸引力,精准发力研究生招生工作,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计量大学为例探索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的策略。

一、生源质量的现状与原因

(1)一志愿生源不足。除了“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电子信息类别下的“仪器仪表工程”“控制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等特色强势行业型专业一志愿生源充足外,其他学科领域的生源均不理想,不能满足学校多学科交叉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考生高度关注学校办学层次、学科建设水平、学科师资力量,省属院校竞争处于劣势;另一方面,“名校情结”的思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生报考志愿的选择,对优质生源产生分流效应。

(2)部分学科生源质量欠佳。学校特色强势专业外的部分学科领域,无论是一志愿生源还是调剂生源,优质生源都不是很富足。考生有很多选择志愿的机会,在“名校情结”的思维模式下,优秀考生优先选择“双一流”等重点高校。特别是推免新政策推出后,推免名额不得设置留校限额或是学位类型名额,形势更加严峻。

(3)研究生生源结构失调。在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更多的考生认识到专业学位研究生门槛较低(英语二、数学二),在后续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方面重视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重视实践教学和职业教育,使得学生对行业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有着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其就业竞争力更强。近些年,随着专业型的研究生生源报名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学术型硕士的生源数量相应有所下降,生源质量自然受到了影响,大量考生优先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造成生源结构失调。调剂过程中,多数高校从考试科目一致性角度考虑,拒绝接收报考专业学位考生调剂学术学位专业,进一步加剧学术学位优质生源紧缺局面。

(4)研究生优质生源质量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目前硕士研究生复试选拔中存在着缺乏量化标准、指标权重分配不合理、主观性强等不足之处[3]。“健全综合评价”更是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要求,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根本方向。加强生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选拔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符合学校选拔预期的优秀考生,对于生源的选拔工作至关重要。

二、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对策

为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选拔优秀创新人才,切实提高学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快学校内涵建设,贯彻落实国家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实施了优质研究生生源扩展计划。

(一)优化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完善选拔办法

建立健全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有利于高质量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研究生考试选拔办法。统筹考虑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需要共同掌握的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设置初试考试科目,依据培养目标不同在复试考核中加以区分,在初试中按照大口径招生,在复试环节全方位考察考生综合知识掌握情况,加强对应用本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选拔优质生源。

(二)优化研究生奖助学金资助体系,资助优质生源

健全研究生奖助体系,加大投入和吸引力度,资助和激励优秀研究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学习中,创造高质量研究生培养的良好环境。研究生招生工作以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为核心,优化研究生奖助体系,修订《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及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奖助体系,加大对优质生源的奖励力度,符合条件的新生(含推免生)具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资格,为日后吸引优秀生源打下坚实基础,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三)主动培育优质生源,鼓励与支持优秀本科生提前进入研究生培养环节

实施“本硕创新”计划,主动培育优质生源,吸引本校生源报考,对学校优质生源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鼓励与支持学习成绩优秀,科研素质好,创新潜力大,具有研究潜质,学有余力的三、四年级本科生,依据《中国计量大学“本—硕创新计划”实施办法》《中国计量大学本科生修读硕士研究生课程暂行办法》,积极参加“本—硕创新计划”,提前选修研究生课程。学生参加对应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考取我校研究生的,可申请免修已学合格课程。但是在吸引本校优质生源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和本科辅导员对学生思想具有导向性,提起考研高校选择,多数教师会向学生推荐“双一流”高校,而任课教师的建议恰恰迎合了考生追求名校的口味,造成学生对本校的认可度下降。

继续实施夏令营计划,吸引校外优质生源,方便全国高等院校的优秀学子了解中国计量大学学术、科研环境,促进校内外本科生相互交流,促进大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吸引优秀生源一志愿报考。参加我校“夏令营”且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被录取的研究生,可认定研究生培养阶段一定的实践类学分。

(四)“线上线下,点面结合”,扩大宣传范围

“线上线下,点面结合”,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学校组织各招生学院通过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新浪微博等多家网络宣传平台进行直播宣传,扩大宣传载体范围。同时,学校还在中国研招网、中国学位网、中国研究生公众号、中国教育在线等平台积极发声,重点介绍学校研究生教育概况、学科优势与特色、招生就业政策、奖助学金政策、研究生学习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对意向考生的生源学校进行集中精准投放宣传材料。在此基础上,学校先后举办了 2020 年研究生优秀生源线上暑期夏令营、校内研究生招生宣讲会。

(五)分段推进,扎实做好调剂考生动员工作

面对部分学科缺口大、网络远程复试考生参加复试成本低、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普遍扩招、择优复试形势下高分生脚踏多只船等现状,经认真分析,我校确定“初试成绩查询复核”“国家线公布”“34所高校开始复试”“国家研招网开通”4 个关键时间点,通过发布“致研究生考生的信”“答考生问”“关于考生做好研究生复试、调剂准备工作的通知”等内容回复考生关切,引导考生了解学校调剂政策,组织各招生学院积极进行“感情联络”,加深对我校“忠诚度”,吸引优秀生源调剂我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六)发挥品牌特色优势,树立高质量研究生培养典范

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中金义片区发展需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布局,浙江省教育厅与义乌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以“省市共建”的方式支持中国计量大学创建一流学科。为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经过多次研究和探讨,学校与义乌开展产教深度融合“订单式”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对接义乌“先进装备制造、信息光电、医药健康、日用时尚消费”四大产业集群,构建具有“义乌特色”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将企业具体需求与实际问题整合,融入研究生培养方案,通过积极参与义乌经济建设活动,打造“产教研”融合创新平台,为研究生导师以项目合作方式参与当地建设活动创造条件,提升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了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缩短了学校与企业、人才与市场的距离,实现了政府、学校、导师及研究生共赢。

建立健全教育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培养各环节的监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有保障。通过开展研究生重点课程、案例库、课程思政、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引导资源整合,树立高质量研究生培养典范,形成良好口碑效应。

三、总结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教育,提高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工作任重道远,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塑造良好的社会口碑和广泛的认同感,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点工作来抓。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学校行业特色的吸引力,通过优化招生宣传体系、完善复试选拔机制、凸显特色学科优势,促进生源质量整体提升;主动培育校内、校外优质生源,发挥品牌特色优势,树立高质量研究生培养典范;优化研究生奖助体系,吸引优秀本科生一志愿报考。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生源优质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优质父母”不能靠培训速成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跨省生源调控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