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培养策略
2021-11-30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中心小学冯玉海
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中心小学 冯玉海
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后备力量,备受重视。为此,加强对农村青年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学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每一所学校都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尤其是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更应该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以为学校未来的发展积蓄力量。目前,人员集中,没有教学经验,社会经验不足,师范类毕业生极少,缺乏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是我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
由于社会经济、地理环境、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机会少,教育理念滞后,专业发展水平不高,难以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阻碍了教育改革的全面进展,当看到城市学校同年龄段教师的成长、看了他们的汇报课和工作条件时,农村青年教师的心理容易产生落差,形成自卑感。同时,来自家庭、社会和工作的压力,也会使教师产生心理问题。我校的“农村中心校青年教师培养策略”课题,在关注教师师德与能力培训的同时,也关注了心理健康方面,对青年教师人文关怀、内心主动发展意识的唤醒的策略研究,是本课题的创新点,我们力求为青年教师成长探索更宽广的空间。
一、明确培养目标,施行培养策略
我校本着“以人为本,扬长避短,注重引导,健康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开展相关策略研究。
(一)师德建设培养策略
1.建立师德建设培养机制
培养青年教师高尚的师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校通过制定师德建设的长期制度,把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师德建设机制结合起来,形成了行之有效、互相作用的教育、宣传、监督等机制。
2.形成师德建设环境氛围
师德建设是一项心灵塑造工程,需要有良好的舆论引导和环境熏陶,完善宣传机制是师德建设的基础。
3.搭建师德建设平台
我校推出了“建设师德新平台、推出师德新举措、凸显师德新成果”的策略。通过青年讲坛、市区镇骨干教师评选等各种平台的搭建,活动的参与,鼓励教师在讲坛上针对问题展开讨论。这就给了青年教师体验、感受及表达的机会,充分发挥了青年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了教师主体自觉、自愿参与,达到了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心理健康培养策略
1.提升青年教师自我认知能力
在个人认知方面,我们关注青年人两方面的认识:一是不高估自己,二是不贬低自己。刚刚毕业的学生,有时会对自我有过分肯定,对不足缺乏应有的认识,甚至视缺点为优点;也有年轻人看不起老同事,或过多看到别人的不足,无视他人长处。这些人容易表现出过度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样的年轻人在学校中容易与其他教师或家长产生冲突,也容易因为愿望和要求不切实际而导致受挫。也有的青年教师,不爱与人交流,过低评价自我,缺乏自信,不敢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过多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否定自己的自卑感。
2.开展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建立自信
我校根据青年教师的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青年教师的业余生活,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构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有助于他们增强认同感,减轻焦虑。
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的优化,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会让教师安心、舒心、热心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提高青年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在工作中更大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帮助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和发展。
3.帮助青年教师实现自我价值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使我们认识到,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能给人带来无限的人生幸福感,内心满足、祥和而宁静。
“实现自我价值”,青年教师首先要认识自己的存在价值。在相同的生存背景下,有的教师“安贫乐道”,坚守教育,在忙碌的工作中体验到了责任、快乐和幸福。
教师的人生是否幸福的关键因素,并非完全在于物质方面的满足程度,如果把收入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标杆,教师对自己存在价值的认识将更加迷惘,也难以真正“自我实现”。青年教师价值是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热爱教育。
(三)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为了使研究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对教龄在两年内的新教师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针对调查的结果,我们又做了详细分析,主要问题是以下几方面:教育教学能力的困境、班级管理的困境、家长信任度困境。
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我们采取了如下培养策略。
1.采用“三备课—四上课—五评课”策略
(1)精心准备,从“三备课”入手。在精心备课方面,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具备“三备课”能力,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
(2)认真上课,体现“四上课”特点。我校的办学特色是“健康教育”,学校制定了健康教育的课堂特色,即体现“趣、活、实、美”四个特点。
第一,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第二,活——教学方法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
第三,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第四,美——语言美、板书美、氛围美
多年来,我校以“趣、活、实、美”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行为逐渐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讲”向“学”转变,由“教书”向“育人”转变,由统一性向差异性转变,由讲授者向促进者转变。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其终身学习的生存能力,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展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学习评课,掌握“五评课”角度。在评课方面,我们提出教师要懂得“五评课”,即“评目标、评优点、评问题、评标准、评共赢”五个要点。
2.采用“师徒—互助—双赢”式
“师徒结对”是培养青年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模式。师徒双方通过双向选择,经教务会议通过结成师徒对子,双方签定师徒互动协议书。明确师徒各自的责任,以多种形式的师徒结对方式,迅速地帮助青年教师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样,通过“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以优促新”等方式,带动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近三年来,我校共结成师徒对子近40 对,通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即指导备课、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有效促进了新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学校还注重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成立了赵美荣数学工作、金红语文工作室、吴焕海语文工作室,聘请研修员为我校教师导师,在专业发展上给予及时指导,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台;深入推进以“健康课堂”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举行“骨干教师展示课”“新教师汇报课”“变教为学健康课堂数学评优课”等一系列活动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3.采用“培训—实战—评优”式
(1)在培训中提高。“十三五”时期,我们确立的校本培训目标是:打造德才兼备的现代教师队伍,采用“经验—实用—参与—反思—行为结果”(学习特征)、“案例—问题—观点—体验—技术指导(内容逻辑)”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结合、讲授自学结合、学与练结合。
(2)在实战中锻炼。每学期,我们都举行教学观摩课、教学基本功展示评比等活动,还有校际交流校本活动。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有经验的教师共同上课、研讨,学习他人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
(3)评优中成长。近三年来,参与过学校健康课堂评优课的教师达到200 人次,110 人次分别荣获中心校一、二等奖;30 余人次参加过区里各种教学比赛。2017 年参加工作的姚然老师,2018 年新参加工作的刘巍、花文老师,相继代表通州区参加了北京市“启航杯”新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均获得二等奖。周雪芹老师参加通州区“春华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捧得“春华杯”;2018 年刘巍老师参加通州区第三界青年教师语文荣获一等奖;侯林媛老师参加通州区青年教师数学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
(四)教研能力培养策略
在校本教研中提升专业能力。
具体让青年教师在论文撰写时提升提炼理论总结能力。此外,就是让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从而促进其全面成长。
三、总结
从实践来看,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心理健康、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的培养是同步整合进行的。在培养策略方面,我们将各级各项策略进行归纳综合,最后,提炼出了“健全青年教师培养的组织保障机制”“建立青年教师培养的宣传教育途径”“搭建青年教师培养平台”“建设青年教师培养的示范引导机制”“构建青年教师培养考评制度”“建立青年教师培养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机制”等的整体培养策略,较好地实现了培养目标。
近几年,我校青年教师一天天成长,顺利地步入各级培养的“轨道”,实现了学校最初提出的“一年入轨、三年达标、五年骨干、八年栋梁”目标。形成了定位明确、层次清晰、相互衔接。三个层次的优秀人才培养体系:35 岁以上青年教师参与市、区、校级各种培训学习,成立“学习共同体”;35 岁以下青年教师由“名师引领”;入职5 年以内教师多渠道“师徒带动”。人才体系梯队基本建成。